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气韵生动描风格

8 已有 3267 次阅读   2016-05-20 16:52
小编推荐
气韵生动描风格
来源:宜春广播电视报|2014-01-23 11:00:32
   因工作关系,我才于近年认识万载籍在外名人———著名画家杨福才先生。看一眼,他就给我留下温厚、儒雅的印象。杨福才先生1950年出生于江西万载县康乐镇福星村,艺名剑青,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上海市万载同乡会会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文学艺术系主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上海海粟美术设计学院院长以及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等。作品先后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等海内外多家机构展出并被收藏:《秋色赋》(日本五柳会)、《日月同辉》(江苏省美术馆)、《春艳》(周恩来纪念馆)、《硕果》《国色天香》(上海交通大学)、《山居图》(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亦为海内外诸多个人收藏。1994年开始,先后入选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I-BA)、美国名人录(ABI)、亚洲名人录(INDA)、中国名人大词典。

                                                       一

       杨福才先生自幼酷爱绘画,却苦无老师指点,参加工作后只得励志自学。他的艺术创作,大致可以按他所涉及的绘画艺术领域以观之,一为西方的油画;二为传统的中国画,以山水、花卉为主;三则是以瓷板、器皿为承载的瓷画。
       致力于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意境的理念是中国山水画借景抒情表现方法的思想渊源。杨福才先生的中国画创作得益于其与当代国画大家程十发、邵洛羊、戴敦邦、陈家泠、曹简楼、乔木等人的请益、交流与合作,使他的画作婉约之中不乏豪放之气,豪放之处又有细腻之笔,从而使得画作水墨蕴晕,设色绚丽,笔墨清劲。

       他的花鸟画从近现代书画名家中汲取养料,设色绚丽、笔墨清劲,如《国色天香》之牡丹、《香满乾坤》之梅花、《春满乾坤》之苍松等,皆为海派小写意笔法,兼工代写,工写结合,既重形又重神,神形交融。他画牡丹与梅花,只求娇艳而避妖艳,俏而不俗,艳而不媚,花朵浓艳秀丽,层次分明;花蕊生动逼真,鲜活丰满;枝杆挺拔茁壮、曲直遒劲;花叶浓淡相间,疏密有致;花根苍劲厚实,生机盎然,注重突出“动感”,力求达到“嗅之以香,触之以动”之美妙艺术境界。
       中国传统山水画脉络,以传统和古典的审美观和情趣为元素的南方山水画一直处于画坛主流,且以傅抱石、陆俨少等大家为圭臬。杨福才先生认为,画家最重要的是要在创作中,根据自己主观感受和需要,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以求在景物的刻画中,充分倾泻自己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艺术的表达力和思想的感染力。为继承山水画传统,并在此之上予以开拓,杨福才先生《清泉石上流》之涧石取“抱石皴”写法,画幅如尺而气势自远;《远山江流》之江水取法陆俨少画“水法”,虽可见笔法来路,却自成一面。

      现在,由于他笔墨浸淫数十年,取法乎上,已修得一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自家面貌。他笔下的山川、云山逶迤,浓厚粗犷。他用开合有度的线条、飘逸俊秀墨彩、开阔博大的构图、浓淡相宜的画面表现浓郁的自然美,充盈着雄浑的阳刚之气,豪迈洒脱,气象万千。画作《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描绘了宜春山岭景色,视野开阔,一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表露出文人画的气象,又展现了画家豪爽的大气。在画作《云岭飞瀑》中,画家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无画处均成妙境,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优美之瀑、翻腾之云、常青之树、万古之山所构造的意境得到巧妙展现。此作远观似景象万千,近观似画中游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风格是每一位艺术家的毕生追求,是价值观与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他在读大学期间十分热衷于西画基础之一的素描,同时致力赏析各派画家的创作风格,从中形成自己的艰苦探求和沉淀。现实主义绘画都是西方美术长河的大动脉,它滋养和繁殖着其他的绘画流派,从中获得灵感才益于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后来,他得益于夏葆元、赵渭凉来交大教学的指导。
      在油画创作中,他既讲究明暗关系的经典师承,又注重时代交集的色彩挥洒,从而突出强烈的视角表现。如《遗址NO.1》中,苍郁的老树与毁弃的门头,在晴空白云下,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审美体验。《遗址NO.2》则以色块的几何构成,表达了金字塔在人文时空中的某种隐喻———我们读着你的以往,你看着我们的当下,同一个时空之下,你我何尝不是正在进行一场互换!这些作品无不借景抒情、借景寓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清新的时代感。

    《午后的阳光》这幅以群马为主角的写实油画,显然不同于上述两幅作品,五匹位置错落排开的骏马,姿态各异,然其神情安详却一致,与山岩的静穆有了一种相互间的默契,让我们走进醇美的意境。所以,读其创作的油画,可感悟到杨福才先生深入思考历史人文底蕴的境界,这种从传统到西方的风格突变所造成的巨大反差,令人震惊,也令人感动。
      近年来,杨福才先生对瓷画艺术的创作实践,情有独钟,不断以瓷板、器皿为绘画创作载体,创作出一批青花和彩墨的瓷画,以其传统水墨的绘画性与烧瓷的工艺性兼具。读杨福才先生的诸多品种的瓷画艺术创作,他似乎要比在宣纸上作画更讲究笔墨气韵的生动和文人气息,如瓷板彩墨《山居秋色》、青花笔筒《满园春色》、胆瓶《国色天香》等等。
                徐小明 记者/张莉蓉



(图片另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