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张大华:以创作心态欣赏艺术

9 已有 2614 次阅读   2015-11-07 10:50   标签blank  艺术家  target  北京  大华 
张大华:以创作心态欣赏艺术 2010-12-12 02:41:09 来源: 北京日报(北京)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看了这幅画,如果你觉得很舒服,那就说明这幅禅画对你起作用了。”艺术家张大华描述道。他反复强调,要“放下”一切负担,充分发挥想象力,以创作的心态来解读一幅禅画,这样才能从中获得愉悦,最终超越自己的局限。在赞华艺术之家,大华先生侃侃而谈。

禅画一般来说留白较多,留给观者思考的空间较大,或许一个人看一幅画十次都会有十个不同的理解,更不用说十个人看一幅画有十种解释了。只有抛开对结 构、线条、构图等专业术语的留意,观者才能顺利参与到禅画的“补全”中。比如,张大华先生有一幅画,其中只有一根钓竿,竿上有一只小鸟停留着,还有稀疏的 鱼线。这时,观者可以想象,钓鱼者如何看待这只小鸟,会把它赶走吗?小鸟会吃了钓上的鱼吗?或是“姜太公钓鱼”,根本就没有鱼会上钩?要是自己是那位钓 者,会怎么办?通过这些联想,孤立的一幅画变成了一卷连环画,一个瞬间变成了一段时间,狭窄的空间变成了可以无限延展的空间。

由此观之,如今许多画显得太“满”,似乎什么都画到了,但似乎一点让人可以联想的余地都没有。张大华非常反对这种做法,他甚至连题跋都不愿意做,只是留下大华两个字。

张大华认为,当观者自己去填补禅画中的空白时,他就已经离开了自己的生活,进入了另外的时空,这种体验可以帮助他寻找到看世界的不同角度。比如,张 大华有一幅只有一颗红日、一只大雁和一个山头的画,山头在画面的最底端,红日在最上端,让人不由得想到,要看到这种画面,要画下这个场景,必须站在云中, 这显然已经超越了自己的生活经验。然而,参与解读这幅画后,你可以构建起自己看太阳、高山的新角度。或者说,可以将太阳和高山替换成别的什么东西,学会离 开自己的立场,站在别人的立场,站在整个国家的立场,站在宇宙的立场……于是,我们就可以学会不只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一件事物。

要做到这些,最关键的还是要“心动”。或许,许多人会认为自己没有专业的艺术和绘画知识,或是没有所谓的艺术天赋,没有能力去欣赏一幅禅画。但是, 张大华强调,一旦将这些障碍放下,不再做过多的理性分析,任由自己的直觉去感受一幅禅画,或许才是最“专业”的欣赏技巧。禅画,本身就是最开放和自由的形 式,当你全情投入,看到的将是自己的本心,做的是和自己本心的对话,发现自己最隐秘处的需要和渴望,这种体验将是最个人化的,或许难以言表,也无法跟别人 交流,却是一种难得的生命体验。


张大华对欣赏禅画有一种形象的比喻:禅画是老师在黑板上出的一道作文题,要欣赏好禅画,就要像写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一样,在欣赏过程中注入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才能将这篇“作文”写好。

如果说禅画离日常生活还稍稍有点远,禅瓷则可以频繁进入到每个人的生活。比如张大华的茶杯,就是他自己做的,上面有他的禅画。每当喝一次茶,你都可 以看一眼那幅禅画,想想上面那个孤单的人影,他为什么如此开心?张大华还指出,喝茶时,还可以用不同的角度拿茶杯,这样可以看到不同角度的画,可以有不同 的欣赏角度。

欣赏禅画,把玩禅瓷,其注重的都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想玩得尽兴,就要抛弃成见,肆意挥洒。只有这样,当欣赏完一幅禅画后,我们的心中才会开出更多幸福的花。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