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5 已有 1808 次阅读   2017-10-27 17:29
小编推荐
纪念关山月诞辰105周年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主办单位:中国国家博物馆

指导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岭南画派纪念馆、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

协办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省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广东画院、广州艺术博物院、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

展览时间:2017年10月31日—11月23日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1展厅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6号天安门广场东侧

开幕时间:2017年10月31日16:00(开幕式请从东门或西门南侧门入场)

开幕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

前言

吕章申(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

关山月先生(1912—2000)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杰出画家,也是为当代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美术教育家。关山月先生的一生与时代同行,用自己的画笔表现时代和生活,他所创作的美术作品彪炳史册,影响深远。

作为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入室弟子,关山月先生早在1939年就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前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会。是年秋至1940年春,先生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并作了远至云贵川以及甘肃、青海等7省区的旅行写生,还临摹了敦煌壁画,奠定了他坚实的绘画造型基础和表现能力。1947年出版的《关山月纪游画集》(2辑),可以表明他在青年时期的绘画就已有过人之处。

1949年,关山月先生作为香港“人间画会”的成员,参与绘制了表现毛泽东形象的巨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以实际行动投入到新中国的怀抱。而在此之前,他的《春耕》参加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举办的“艺术作品展览会”。他在新中国初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作为,为他后来在新中国美术上的发展奠立了基础。1950年时任广州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全国美协常委的关山月,在开学典礼上作了《中国画如何为人民服务》的发言,这与他同年创作的《进攻海南岛》相呼应,成为新中国改造旧艺术的最初成果。

根深叶茂沐洪涛

52cm×280.5cm

1998年

关山月先生在1955年“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展出的《新开发的公路》,以其特别的构思与表现,为传统山水画在新中国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新路,也由此提升了他在新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1957年,关山月先生在参观了鄂北水利工地后用了半年时间创作了史诗般的长卷《山村跃进图》。1959年,关山月先生与傅抱石先生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巨作《江山如此多娇》,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并引导了毛泽东诗意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此后的发展。此后的每一个时段,关山月先生都有许多引人注目的创作,如70年代的《绿色长城》《俏不争春》等。直到1998年,晚年的他面对全国关注的特大洪灾还创作了《根深叶茂沐洪涛》和《抗洪颂诗一首》,表现出了他一以贯之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

关山月先生以其丰富而多样的作品为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树起了历史性高峰;他在传承与发展的两个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在创立当代中国画教学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为现代中国画教学树立了典范;他的多方面学养和不懈的劳动精神以及为人之师的品格都值得美术界的后人学习。

抗洪颂诗一首(书法)

53cm×124cm

1998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自2011年3月重新开馆后,在“历史与艺术并重”的发展定位下,精心组织了20世纪名家系列展,展出了潘天寿、李可染、刘开渠、黄胄、蒋兆和等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美术家的作品,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本次展览作为系列展之一,在纪念关山月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具有特别的意义。展览得到了诸多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支持和家属的帮助,特别是关老的家属将关山月先生晚年最重要的代表作《根深叶茂沐洪涛》和《抗洪颂诗一首》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就进一步丰富了我馆的馆藏,对其家属这种爱国奉献的崇高精神,我代表国家博物馆深表敬意和感谢!祝贺展览圆满成功!

部分作品欣赏

笔墨当戈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使中华民族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年轻的关山月在颠沛流离中开始重新思考美术的价值,审视绘画的审美趣味。他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以画笔作武器的抗战美术运动之中,创作了大批表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奋勇抵抗的主题作品,这些作品以宏大的叙事性结构和富于视觉冲击力的线条笔触,真实地再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现实场景。

三灶岛外所见

145cm×83cm

1939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从城市撤退

40cm×766cm

1939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漫道寻真

“尺图每自胸中出,万里都经脚底行”。 20世纪40年代,关山月于敦煌的临摹及其在西南西北的写生活动,代表了传统中国画家面对现实世界的勇气与能力,也使关山月对高剑父先生所倡导的“新国画”有了更进一步的领悟,他不仅找到了“动为画因”的艺术创作源泉,更认清了艺术家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能迅速适应新的时代,创作出与社会发展主题密切相关的、充满雄健刚阳气魄的宏图巨制。

二百四十八洞 释迦舍身图(一)

23.8cm×29.5cm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犍为盐井

36m×48cm

1944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南洋人物写生之一

47cm×58cm

1948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椰林市集

117cm×48cm

1947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江山多娇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而美术界热议的“如何改造中国画”的问题凸显了传统绘画艺术在新时代转型的艰难。得益于“万里写生”中的磨练和对美术的现实主义价值的信念,关山月在表现新中国建设主题的创作中,不仅把握了主题与创作的关系,而且磨合了传统笔墨与新题材中的一些视觉符号的冲突,从观念到形式确立了一整套社会主义美术的新图式,并由此构成新中国美术发展史中一个独特的章节。

绿色长城

135cm×214cm

1973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首都写生

31cm×42.2 cm

1956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林海雪原

46cm×63cm

1963年

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

格但斯克造船厂的贝鲁特号

32cm×41cm

1956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山乡冬忙图

31cm×409cm

1958年

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

辉光日新

变革是百年中国画的主旋律。在大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关山月始终秉承高剑父所倡导的“新国画”理念,发扬岭南画派不囿于门户、大胆兼容并蓄的精神,在继承中创新,创作了无数与时代脉搏紧紧相连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无论在审美意识还是在艺术成就上都将岭南画派表现时代精神的理念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成为中国画艺术不断求新求变的典范。

晨练

69.5cm×134cm

1975年

广东省关山月艺术基金会藏

壶口观瀑

143cm×365cm

1994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尼加拉瀑布之秋

25cm×241cm

1992年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藏

雪梅图

183cm×144cm

1989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