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马格利特 | 只有怪诞的错幻视觉!?错

8 已有 2943 次阅读   2017-12-09 11:57
小编推荐
马格利特 | 只有怪诞的错幻视觉!?错——

怪诞之美

在前段时间刚结束的纽约佳士得

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中,

达·芬奇的无敌天价作品《救世主》

成为全球明星,成交价近

30亿人民币;

梵高 田野里犁地的农夫

而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夜场中,

梵高的 《田野里犁地的农夫》

也拔得头筹,

成交价约5.38亿人民币。

达芬奇 《救世主》

人们对天价《救世主》议论纷纷,

却近乎忽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

代表雷尼·马格利特作品在

今年拍场极佳的表现。

马格利特 《光的世界》

在纽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中,

雷尼·马格利特作品《光的世界》

拍得1.36亿人民币的高价。

马格利特 《欧洲之光》

在马格利特《光的世界》中,

深夜里郊外街道旁的一间小屋

被阴影包围,同时又被

街灯照亮。

马格利特作品

万物仿佛都安详地入睡,

屋内有隐约的灯光透出,

而令人惊异的是,头顶上方

的空中却是溢满了正午般的

蓝天白云。

马格利特 《光的世界》

这放眼看去似乎是普通的写实,

但再仔细看来,

作品中明显不合常理的矛盾

以及作品本身神秘又冷峻的气质

给观者带来精神上的震撼。

2017年伦敦佳士得“印象派及现代艺术”、“超现实主义”夜场拍卖现场

而我们稍作回顾,

今年2月在佳士得伦敦

“二十世纪艺术”两大夜场:

“印象派及现代艺术”、

“超现实主义”举槌开拍,

马格利特作品

“超现实主义”夜场成交额

达到了43,412,250英镑,

大大超过去年的

29,487,100英镑。

“心弦” (1960作) 成交价:14,441,348英镑

其中,来自“超现实主义”夜场

的马格里特作品“《心弦》

(1960)创下个人纪录,

其成交价14,441,348英镑

(约合人民币1.27亿),

“山鹰的领域” 成交价10,245,000英镑

远远超过之前的个人拍卖纪录,

同场他的另外一件作品

《山鹰的领域》成交价10,245,000英镑

(约合9千万人民币),

成为拍场的第三高价。

“心弦” (1960作) 成交价:14,441,348英镑

同样,他的《心弦》中过度

放大的玻璃杯和比例不对的云彩,

都让观者过目不忘。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里特通过有目的的、

理性的视觉错置颠倒了

人们对于现实世界的经验。

马格利特作品

这两大高价拍品的产生

表明佳士得伦敦从去年开始推出的

“超现实主义”夜场持续性地鼓励

全球藏家对该板块的信心。

蓬皮杜马格利特大展海报及宣传视频

所以,

今日我们来聊聊

这位超现实主义大师

雷尼·马格里特。

阿波利奈尔(自画像) 《镜子》

“超现实主义”一词是法国诗人

阿波利奈尔的首创,

他在谈到自己的“超现实主

义戏剧”《蒂蕾西娅的乳房》时说:

马格利特作品

“当人想要模仿行走时,

却创造了完全不像腿的车轮,

这样,他便不知不觉地做了

超现实主义的事情。”

马格利特作品

超现实主义不满足于对社会

现实采取简单的否定态度,

他们在探求改变这种社会现实的过程

中,重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挖掘

和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

马格利特作品

他们希望通过这种研究

找到解决人生问题的钥匙。

马格利特作品

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

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

马格利特作品

使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

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

人生完整意义上的自由。

马格利特

雷尼·马格里特是比利时的

超现实主义画家,

画风带有明显的符号语言,

被称为“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

马格利特作品

他作为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主要

成员之一,挑战着观众对于现实

的认知,他在画面上所营造的

世界让观众们兴趣盎然

的同时也感到惊异。

马格利特作品

他的作品后来影响了波普艺术、

极简主义和观念艺术。

马格利特作品

令人难忘的是作品真实地表现

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

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

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

马格利特作品

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

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

具有超凡的想象力,

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

独具一格的画风:

马格利特作品

风格准确,细腻而完美,

多数内容取自日常生活。

马格利特作品

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的绘画

基本上是以"写实"为基础的,

但马格里特的写实只是为了

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里特的父亲是一名裁缝,

母亲是一名女帽的销售员。

马格里特是家里的长子,

10岁时就开始学画。

马格利特作品

1912年对于马格里特来说

是被忧郁笼罩的一年。这一年,

他的母亲投河自杀,

而母亲的尸体被捞上来时,

马格里特就在现场。

马格利特作品

被衣饰覆盖着脸部的母亲

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

马格利特作品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

1927~1928年间,他所创作的

人物都是被衣物覆盖着脸孔。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里特想要通过一种现实主义、

又充满诗意的表现方式

让人们意识到一些东西的存在,

既把画面作为解放的方法,

又把它作为知识的工具。

马格利特作品

1925~1936年间,

马格利特努力通过各种不同物品

的冲突来创新,通过改变人们

已经熟悉的物体对环境的

看法来警示众人。

马格利特作品

1936~1940年,

马格里特扩大了研究的领域,

不再执着于把毫不相干的

物品画在一起。

马格利特作品

相反,他开始考虑孤立的物品

与它自己本身的内在联系,

也就是哲学概念提出的

从包含出发到被包含中去。

马格利特作品

如树和树叶的关系、

风景和画面的关系、鞋和脚的关系

以及天和鸟的关系。

马格利特作品

这些想法使马格里特

成为杰出的形象发明家,

他的每幅作品都是

知识和感受融为一体的

新发现。

马格利特作品

除此之外,

马格里特的颜色运用

也与众不同。

马格利特作品

他酷爱从棕色过渡到绿色,

再从灰色过渡到蓝色,

这种变化也引导他在颜色的

领域中进行其他研究。

马格利特作品

而他最有代表性的超现实主义

画作为一幅写有

“你看到的不是烟斗”的烟斗画作。

在一张画着大烟斗的下面,

用法文写着:“你看到的不是烟斗”。

马格利特作品

对此,马格里特曾在刊物上

发表一种观点:认为物体的形象

与物体的名称之间不存在

确定的或不可转移的关系。

马格利特作品

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

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

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

马格利特作品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颇觉怪诞的理论。

而也是这件作品,引发了

艺术界一系列的对观念

艺术的讨论。

马格利特作品

可以说这件作品

也极大启发了后一辈艺术家对

观念艺术的探索。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里特一生的风格变化不大,

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

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

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

马格利特作品

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

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

死寂的安静,表达的观点

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

理性世界。

马格利特作品

在马格里特作品中,

梦幻的感觉并不由于变形和歪曲,

而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

并置所产生的冲突。

马格利特作品

事实上,超现实主义者

所追求的那种“痉挛性的美”

就隐藏在那种精密真实

的场景的表皮之下。

马格利特作品

他的作品常常赋予平常熟悉

的物体一种崭新的寓意。

以其独特、冷静、睿智的思想

如舞台布景般的画面构图、

马格利特作品

丰富多变的想象力

或者将不相干的事物扭曲的组合

在一起给人荒诞、幽默、奇幻、

甚至近乎恐怖的感觉。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里特曾经说:

真实指的并不是我们身边那些触手

可得的模糊与简单的东西。

马格利特作品

真正的真实只有特定的时间

才可以感知到,这就是我想

通过我的绘画传递的。

马格利特作品

这不禁上人想起弗洛依德

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

马格利特作品

这一学说揭示了沉睡于人们心底、

不被人们的意识所触及,

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决定意义的

所谓无意识和潜意识。

马格利特作品

根据弗洛依德的观点,

梦是无意识、潜意识的一种

最直接表现形式,是本能在

完全不受理性控制下的一种发泄。

马格利特作品

它剥露了人的灵魂深处秘

而不宣的本质。

而艺术创作也如同梦幻一般,

是潜意识的表现和象征。

马格利特作品

以此为源,马格利特也曾强调

梦幻的万能。他们认为,

梦幻能显示“生命永恒”的“彼岸”。

马格利特作品

只有用梦幻纠正现实,

改变现实,才能推倒通往“彼岸”的墙,

达到神妙的超现实的境界。

马格利特作品

当然,作为一个复杂的画家,

马格利特不仅仅只是个超现实主义

画家,他的创作其实

具有非常复杂的层面,深受

哲学的启发。

马格利特作品

事实上,自1930年代起,

他更喜欢一种理性之美,

与超现实主义者所主张的任意、

偶然之美,在逻辑上相互对立。

哲学之灯

比如1936年创作的《哲学之灯》,

他让自己化身为哲学家,

站在蜡烛前面,鼻子掉在烟斗里。

马格利特作品

这张画可谓他对哲学家

与哲学的评论——

在柏拉图的洞穴寓言里,

蜡烛和灯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马格利特作品

但马格利特呈现给我们看的是一位

哲学家鼻子整个陷在自己的烟斗里,

暗示着哲学家犹如柏拉图洞穴里

的囚犯,在一个封闭的

世界里演化。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认为,

哲学因着迷于思考,

与外在现实世界完全隔离。

马格利特作品

而艺术家则是在感知的领域,

通过五官去观看和领受这个世界,

并和世界产生对话。

马格利特作品

事实上,自1930年代中期,

他的绘画进入一个完全不同的新阶段。

他解释说自己做了一场梦,

梦里看到一张画,

画面是一颗蛋被关在笼子里。

选择的亲和性

他后来画了这张画,

并给了一个宣言式的标题

《选择的亲和性》。

马格利特

马格利特自从画了这张画之后,

从雨伞和缝纫机的意外、

任意的偶遇之美,

从今而后转移到了更加理性、

深思熟虑之美。

不论是雨伞和杯子

(《黑格尔的假期》,1958)

或是火车头和客厅壁炉

(《被刺杀的时间》,1938),

鞋子和脚趾头

(《红色典范》,1935),

鸡与蛋

(《忧伤的变奏曲》,1957)

都是比雨伞和缝纫机更逻辑、

更理性的并置。

马格利特作品

这让马格利特的画

位于和超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

距离非常遥远的光谱当中。

马格利特作品

他的画具有和数学程式一样

的严谨思维。

马格利特作品

每幅画都是

对他所指定的一个“问题”

(problème)的解答——

是他自己使用“问题”这个词。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之所以出现这一大逆转,

首先因为比利时超现实主义本身

即与法国超现实主义有着

很大的不同。

布勒东

这与主导运动的人有关,

法国是布勒东(André Breton),

他是一位诗人。

布勒东作品

继承了象征主义的传统,

并在超现实主义的整个发展

过程中拥抱德国浪漫主义。

努杰(Paul Nougé)

而比利时的“布勒东”则是

努杰(Paul Nougé)。

他早期是马克思主义者,

1919年联合创办俄比利时共产党,

同时也是生物学家专业出身。

马格利特作品

因此,两人具有完全不同的

背景和特质,对法国和比利时

的超现实主义的本质起到了

决定性的作用。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的主张理性,

将绘画视为思考的工具,

实际上受到努杰的影响。

马格利特作品

这一点,其实从马格利特与

众多哲学家的交往中

也可以看出来。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于 1950年收听广播时

听到比利时哲学家瓦朗斯

主持的系列讲座,

马格利特作品

后来又读到瓦朗斯研究

海德格的著作,他甚至提笔写信

给瓦伦斯,对他的书作出评论 。

马格利特作品

两人自此展开密切的通信

和思想交锋,

并发展出深厚的友谊。

马格利特作品

瓦朗斯建议的书,

马格利特都会读,并写一些

很精彩的笔记。

马格利特作品

比方说瓦朗斯介绍他

梅洛庞帝的《眼与心》,

马格利特写信给他说,你的

梅洛庞帝完全不懂绘画。

马格利特作品

他不满梅洛庞帝将塞尚的眼睛

视为一种“光学工具”,

认为他的文章一点都不让人想到绘画,

然而这似乎是他在谈的主题。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后来又了认识

另一位哲学家佩雷尔曼,

专长是逻辑和修辞,

两人亦结为挚友。

哲学家福柯

第三个重要时刻,

同时也是大众最耳熟能详的,

即1966年马格利特和福柯

之间的书信来往。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在书店受福柯的书名

“字与物”所吸引,他买了书,

看完后立即写信给福柯,

这封信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几乎是在说,

年轻人,你书写的不错,

但你似乎将“近似”(ressemblance)

与“相似”(similitude)搞混在一起了。

马格利特作品

这封看似无关紧要的信

却让福柯意识到马格利特绝非

哲学外行,因为这是经院哲学时代

翻译“拟态”(mimesis) 所使用

的两个词。

马格利特和福柯之间后来

有了更多通信,最后,

福柯于1973年发表了

“这不是烟斗”这本书。

马格利特作品

然而我们千万别误解了

马格利特和哲学之间的关系。

马格利特作品

这并非一位画家着迷于哲学,

而是一位画家为了让绘画晋升

到与哲学同样的地位,

向哲学展开的争战 。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试图向哲学家证明,

图像跟文字一样,能够表达思想 。

马格利特作品

这种执念或许与马格利特和

巴黎超现实主义者接触时

感受到挫折有关 。

马格利特作品

1927年,他为了更接近

超现实主义家族,决定移居巴黎。

他参加布勒东定期组织的聚会,

然而两年期间他受到高傲的对待。

马格利特作品

尽管人在巴黎,却始终

未能参加超现实画家的展览,

也未出现在布勒东所编撰、

关于超现实主义和绘画关系

的选集里 。

马格利特作品

他把这种遭排斥和边缘化的感受

转化为文字与图像的对抗。

他意识到,超现实主义事实上

是一个由诗人成立的潮流和运动。

共性的论战

对诗人而言,在思想表达上,

文字的地位当然高于图像。

马格利特作品

当超现实主义自1927年

起皈依马克思主义,

并成为一种坚信的黑格尔信徒时,

文字优于图像的概念更加明显。

1929年,马格利特在

超现实主义的池塘里丢了一块石头,

他在超现实主义期刊

“超现实主义革命”发表了

他对文字与图像关系的思索。

马格利特作品 梦之钥

并且自此执迷于在

文字与图像之间建立对等原则。

马格利特力图将图像提升到

文字地位的例子包括参照系为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梦之钥》。

马格利特作品 图像的背叛

也正是在同一年,

他创作了上面提到的著名的

《图像的背叛》。从哲学家的角度

所做的一个具讽刺意味的挪用,

承认绘画所具有的蒙骗性……

马格利特作品

在法国,

人们持续把马格利特的作品

与超现实主义画上等号,

这当然迎合了法国人的自尊心。

马格利特作品

因为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土地上

产生的最后一个国际艺术潮流;

然而美国对他则有完全

不同的解读和观点。

马格利特作品

1954年,马格利特

在纽约詹尼斯画廊举办个展,

换言之是马格利特

国际艺术生涯的开端。

马格利特作品

这个只展出文字绘画的展览

影响了两个世代艺术家,

一个是波普世代:

沃霍尔(Andy Warhol)、

劳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

琼斯(Jasper Johns)都去看了展览,

马格利特作品

他们多年后仍记忆犹新,

而且有钱之后也买

马格利特的画。

马格利特作品

波普艺术家在马格利特

的作品里看到了他们日后发展

出来的同样的审美,

亦即对图像的操弄和并置 。

马格利特

因此,马格利特受到许多世代

艺术家的认可,远远超出

超现实主义的范畴——

而不论科瑟斯或琼斯,

都未曾对超现实主义表示过兴趣。

马格利特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马格利特也画广告海报。

马格利特作品

他受到艺术市场承认是

在1950年代后,之前为了维生,

一直为杂志做版面设计或画海报。

马格利特作品

马格利特无疑是从画海报当中

明白图像具有的力量,

并将此对文字和图像的精湛掌控

体现在他日后的绘画。

马格利特作品

海报需要的强烈视觉效果,

这或许是马格利特的画具

有强大表现力的原因。

马格利特作品

然而,他出身广告,

今天却回过头来成了广告

剥削的对象。

他的经典图像经常受到

广告的挪用。

这些都是我们的服务项目哦~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