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冰与火的世界,绘画中的中世纪美食(上)

2 已有 1187 次阅读   2018-05-13 16:04
冰与火的世界,绘画中的中世纪美食(上)

如果在冰火世界

欧洲中世纪里点一份外卖的话,

我们都能吃上点啥?

最新一季的《权力的游戏》看完了,十分不过瘾啊……然后连着两天梦里自己都穿越到了维斯特洛大陆,过着那种剑与火的冒险生活……

其实大家都知道,马丁老爷子其实就是原封不动地把欧洲中世纪的背景搬进了《冰与火之歌》的里面,再稍微加上一点魔法奇幻元素,就写成了一部魔幻史诗。

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样穿越到那个世界的话,可能首先的一个问题在于:你去了,能吃得惯吗?

如果在冰火世界(中世纪)里点一份外卖的话,我们都能吃上点啥?

首先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知道1000年前中世纪的食物和味道?

今天小艺看图说画,与大家一道来品评一下绘画中的中世纪美食。

当然,除了一些类似上面这些绘画插图外,还包括菜肴菜单、家庭账单、烹饪书、考古调查、以及一些相关文献的记载等来源。

476年,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蛮族渗漏进欧罗巴的心脏部位,最初能够理解高水平文化和美食的大众也随之消失,直至五百年后,欧洲才开始出现美食这一概念。

这也意味着在公元5纪到公元十世纪的这五百年间,人们吃食物只是为了不被饿死,仅仅是为了充饥而已,哪还能顾得上食物的味道如何?在出现食物短缺,饥荒的情况下,人吃人的情况也难免会有。

在7世纪开始的阿拉伯人扩张运动后,一些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地区,如西班牙、西西里等,深受阿拉伯菜风味的影响。

欧洲粮食饥荒从大约公元1000年左右开始出现了少许的好转,至少粮食产量能够多多少少跟得上人口的增加。

之后的十字军东征加深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也让很多来自于东方的香料或调味品来到了欧洲,从而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口味。

14世纪欧洲爆发的黑死病使得近三之分一的欧洲人死亡,从而打破了饮食的平衡。中世纪后期,人均可食用肉类变多,“食肉的”欧洲也终于成为现实。

随着1492年新大陆的发现,使得番茄、土豆、玉米等新食材进入了欧洲人的厨房,并永远得影响着欧洲人的味蕾。

闲话少叙,让我们从最“难吃”的食物——斋戒食品——开始起吧……

在中世纪很长的时间中,因为教会要求抑制性欲或提醒众生感怀基督受难,一年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施行斋戒的。

封斋时间通常是周三、周五,或者像降临节、四旬节等重要日子。大斋戒的六个星期,每周星期五、星期六——

对于某些家庭还包括星期三以及某些重要节日前夕,都禁止食用肉类,在斋戒期间吃鱼是不破斋的,星期五是耶稣的受难日,一般也忌荤。

至少从4世纪开始,基督教就开始宣扬禁食对精神升华的好处。要节制食用肉和乳制品,从而减少肉欲和与之相关的贪食与好色,以确保灵魂的救赎。

基督徒鼓励许多虔诚的信徒效仿修行者禁食,而世俗世界中则要自由许多。

禁肉的主要原因还是教会担心吃肉会引起性欲与节欲相违背,大量中世纪的思想和论述细致地探讨了什么是“肉”和“非肉”。

鱼做的食物枯燥乏味,用来替代“非肉”的意见层出不穷。各种替代品的解释也大量涌现。黑雁和一些水鸟也因其脚带有蹼、住在水里并据说在水中生育(人们认为其未经交配)而被认为其肉不会引起性欲。

与之相似的是,人们辩解说完全长成的兔子胚胎不是肉——子宫中的流动性使其变成一种液体生物。不管怎样,中世纪一些法国的修道院饲养兔子,就是为了让教士们在斋戒日时吃得更好一些。

和黑雁、水鸟同样的原因,海狸的尾巴也可以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封斋“素食”。

16世纪的英国牧师作家Edwad Topsell说:这种野兽的尾巴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它有着与鱼最接近的自然特征,没有毛,皮肤长着似鱼的鳞片。

它们被认为是一种美味佳肴,剥皮后吃起来像鲃鱼,被当做斋戒日可食用的肉类,虽然其以腐烂的尸体为食,但它们的尾巴和前爪却出奇的美味。

附带一提,它尾巴长这样,你们有食欲吗?

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仿肉”。比如用鱼肉替代猪肉,模仿火腿或培根;将鱼籽塞入蛋壳里,充当鸡蛋。

,当然,除了斋戒管住自己的嘴。欧洲中世纪的人们也可以大鱼大肉一番。

中世纪肉类的来源非常的广泛,尤其是对富有的王室和贵族来说,平民只能在节庆期间偶尔吃上一回肉。

肉类包括牛肉、鸡肉、鸭肉、猪肉、鹿肉、羊肉、野兔、野猪、天鹅、苍鹭……

甚至会出现一些奇怪的鸟肉,如:画眉、八哥、鹌鹑、布谷鸟、百灵鸟、孔雀等。

平民擅自到王室的捕猎场偷猎是严厉被禁止的,如果一旦被发现会被剁手甚至处死。

另外,现代的欧洲人对于诸如舌头、眼睛、尾巴、耳朵或者一些内脏等“下水”是很排斥的,但是对于中世纪的欧洲平民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荤物”。

食用最多的还是猪肉,因为一旦冬天饲养牛羊的牧草就没有了,这时候牛羊只能被宰杀然后将其腌熏保存。

而对于猪的照料比牛羊少得多而且饲料便宜,并且能吃人们剩下的食物,这一点非常受人们的欢迎。

猪的每个部位都可以吃,肠子通常被当做肠衣制作香肠。法兰克人非常喜欢吃肥肉,生肥肉则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药物。

当时的猪体型都比现在的猪小得多,原因主要是放养没有过多的照顾,猪肉相当瘦,但它们的肉也往往有寄生虫,吃猪肉也是冒风险的事情。

新鲜的肉通常用来烧烤,而不是很新鲜的则用来炖煮,在贵族城堡的宴会中,红酒炖牛肉是最受欢迎的一道菜。

讲到“黑色”食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英国菜,英王亨利八世的最爱——Black Pudding(黑布丁),是亨利八世对黑布丁的爱,那才叫一个“一天不吃,浑身难受”。

没吃过的朋友肯定觉得,布丁嘛,这不就是个甜品吗?真的是大错特错咯!这个东西主要原料是猪血,然后将剁碎的心、肝、肺、胃等各种各样的内脏加之燕麦混合在一起,然后放各种调味品,最后用水煮熟即可。

在十字军东征之前,对于肉类的烹饪很少有相应的调味品或香料,不难想象当时的肉类菜肴味道不会好到哪里。

而说到鱼,在欧洲,斋戒日需要大量的鱼。其中鲱鱼是一种日常必需品,可以撒上盐放在桶里腌制或吃新鲜的——

用烟熏制或甚至像在荷兰不做任何加工,不列颠东北海岸线上的渔民将他们捕捞的鲱鱼出口到世界各国。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鲱鱼之所以没有受到普遍欢迎,是因为负担不起各种各样鱼类的人们在四旬斋期间已经厌倦了它,因此它只是宴会上较低档的菜肴,所以很少被提及。

鲱鱼贸易很重要。中世纪日用品商人团体汉萨同盟,认识到了鲱鱼船队的经济价值,在渔业歉收的那几年给捕鱼者上了团体保险。

早些时候,吃鱼的现象仅出现在地中海沿岸及沿湖地区,但是从维京时代出现适于深海捕鱼的渔船起,北欧人就开始以吃鱼著称了。

从11世纪起,鱼肉消耗量不断攀升:这几乎是在公元1000年前后的几十年间突然发生的,其中又以鳕鱼和鲱鱼最为突出。在沿海沿河的地区螃蟹、牡蛎、贻贝等也很受人们的青睐。

这与教会新饮食习惯的影响不谋而合。不过吃鱼,尤其是吃新鲜的海鱼或淡水鱼,仍然与社会地位息息相关。

鱼也是上层阶级餐桌上的一个主要元素。北欧距海一天骑程的大面积地区中,都可以弄到新鲜海鱼。最显赫的家庭鱼的种类也最丰富。

15世纪早期索尔兹伯里有一名主教,九个月内就吃过四十二种鱼、甲壳动物和贝类。另外,淡水鱼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中世纪时期的淡水鱼数量也要比现在丰富得多,鲈鱼,梭鱼和丁鲷往往都是下层吃的,像鲱鱼、鳟鱼则非常受到贵族的青睐。

在英法百年战争中,法国人为了抢夺英国人的鲱鱼,甚至爆发了一场死伤数百人的“鲱鱼战役”(Battle of Herrings)。

像海豚、鲸鱼之类的大型鱼被捕到后,会将其腌制,然后贩卖到欧洲各地市场。

贩卖的鱼也因分为:新鲜、腌制、熏制的不同而价格各不相同,中世纪的鱼类贸易非常繁荣,来自北欧的鱼甚至会运到君士坦丁堡出售贩卖。

荷兰人吃鲱鱼的吃法:腌制好的鲱鱼沾上生洋葱粒,用手拎着鱼尾巴,仰着头,一口吞下去

内陆地区的海鱼要比肉贵得多,所以人们宁愿选择吃用肉也不会吃海鱼,当然贵族们除外(待续未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