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古人画论要录(下)

7 已有 2744 次阅读   2015-12-06 23:46   标签position  relative  hidden  color  style 
古人画论要录(下)

龚野遗自提山水曰:画树要有情,画泉要有声,画山要有形,画石要有棱。

  王翚曰:山川气象以浑为宗,林峦交割以清为法。

  笪重光画筌: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人多不着眼,空处妙在通幅皆灵,故云妙境也。

  画法不离 纵、横、聚、散四字。

  王原祁雨窗漫笔曰:作画但需顾气势、轮廓,不必求好景,亦不必拘旧稿。若于开合起伏得法,轮廓气势已合,则脉络顿挫转折处天然妙景自出,悟合古法矣。

  笔墨相生之道全在于势,势者往来顺逆而已。往来顺逆之间即开合之所。生发处是开,收拾处是合。行笔布局,无一不生发,无一刻离得开合者。未解其旨,断不可任意漫涂。

  实景之解。钱杜松壶画意曰:丘壑太实需间以瀑布,不足再间以云烟。山水之要,实空勿实。秦祖永桐阴画诀曰:章法位置总要灵气往来,不可窒塞。戴以恒醉书斋要诀:若嫌景实,枯树列树背有水;若嫌景实,双勾夹叶有空白;若嫌景实,古树风帆林梢出;若嫌景实,堦蹬曲折著山石; 若嫌景实,或用瀑布层层折; 若嫌景实,长林背后一片云,中有几枯树,飞鸟云中起; 若嫌景实,平坡层层有低昂。

树石布塞需疏密相间,虚实相生乃得画理。近处树石填塞用屋宇提空;远处山崖填塞,烟云提空。

  笔墨

  赵孟頫自提竹石诗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法还於八法中。若此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作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功。

  黄公望写山水诀曰:山水中用笔法谓之筋骨相连,有笔有墨之分。用描初糊涂其笔,谓之有墨水,笔不动描法谓之有笔。此画家紧要处,山石树木皆用此。


荆浩山水诀要:笔使巧拙,墨使重轻,使笔不可反被笔使,用墨不可反被墨用。凡描枝柯苇草、楼阁舟车之类,运笔使巧;山石坡崖、苍林老树,运笔宜拙。虽巧不离不离乎形,故拙亦存乎质。远则宜轻,近则宜重。浓墨莫可复用,淡墨必教重提。

  李成山水诀:落墨勿令太重,重则浊而不清。亦不可太清,清则燥而不润。烘染过度,则不接,裁插烦细则失神。

  黄公望写山水诀:作画用墨最难,但先用淡墨,积至可观处,然后用焦墨,分出畦径,远近故在,生纸上有许多滋润处,李成惜墨如金是也。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曰:凡画绢或纸或扇,必须墨色由浅入浓,两次三番用意积成,树石乃佳。若以一次而完者,便枯涩浅薄。如宋元人画法,皆积水为之,迄今看宋元人画,着色尚且有七八次深浅在上,何况落墨乎。今人落笔即欲成树石,或焦墨后只用一次淡墨染之,甚有水迹还用干笔拭之,殊可笑也。此皆不曾见真宋元笔意故耳。

  清唐岱绘事发微曰:用墨须要自淡渐浓,不为墨滞,古云,惜墨如金是不易用浓墨。沈宗骞芥舟学画篇曰:以淡笔润浓墨则晦而鈍,浓墨破淡墨则鲜而灵,故必先淡而后浓者为得此。

  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宋人院体皆用圆皴,北苑独稍纵,故为一小变。云林黄子久王叔明皆从北苑起祖,故皆有侧笔,云林尤著也。

  清恽寿平甌香馆画跋:方薰山静居画论曰,古人用笔妙有虚实,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虚实使笔生动有机趣,机趣所之生发不穷。

  清唐岱绘事发微:用笔之法在乎心使腕运,要刚中带柔,能收能放,不为笔使。清王昱东窗论画:用笔法要转束,不可信笔,盖信笔则顿挫皆无力矣。善于用笔者一转一束皆有意趣。


墨色之中分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六者缺一,山之气韵不全。渲淡者山之大势,皴完墨彩不显,气韵未足则用淡墨轻笔重叠搜之;使笔干墨枯,乃以轻笔擦之。所谓无墨求染积墨者,以墨水或浓或淡层层染之,要知染中带擦。若用两枝笔如染天气云烟者则错矣。使淡处为阳,染之更淡则明亮;浓处为阴,染之更浓则晦暗。墨色带黄方得用墨之铿锵也。画树一次就完,树无蓊蔚葱茂之姿,石无坚硬苍润之态,徒成枯树呆石矣。

  笔著纸上不过轻重急徐偏正曲直。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急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曲行则若锯齿,直行又近界画者,皆由於笔不灵变而出之不自然耳。万物之形神不一,以笔勾取,则无不形神必俏。盖不灵之笔但得其形,必能灵变乃可得其神,能得神则笔数愈减而神愈全。其轻重急徐偏正曲直皆出於自然而无浮滑钝滞等病。

  画家以用笔为难,不知以用墨尤不易。营丘画树法多积墨浓厚,状如削铁,画松欲凄然生阴倪迂,无惜墨称画皆墨华淡沱,气韵自足。

  清溪冈树木山石画法册:笔宜燥,燥则灵活。

  盛大士谿山卧游录曰:气韵之生动,骨彩之苍秀全从干笔中得来,善用干笔,则画之能事思过半也。

  勾皴擦染

  宋郭熙林泉高致:淡墨重叠旋旋而取之,谓之斡淡;以锐笔横卧惹惹而取之,谓之皴擦;以水墨再三而淋之谓之渲;以水墨滚同而泽之谓之刷;以笔头直往而指之谓之摔;以笔特下而指之谓之擢。

  明唐志契绘事微言又曰:斡者以淡墨重叠六七次,加而深厚者也;渲者,有意无意再用细笔细擦而淋漓,使人不知数十次点染着也;摔与斡虽与点相同而实相异,摔用卧笔,仿佛乎皴而带水;斡用直指,仿佛乎点而用力。


明陈继儒妮古录曰:皴法董源麻皮皴,范宽雨点皴,李将军小斧劈皴,李唐大斧劈皴,巨然短笔麻皮皴,江贯道师巨然,泥里拔钉皴,夏珪师李唐,米元晖拖泥带水皴:先以水皴后欲用墨笔。

  明汪砢玉珊瑚纲:皴树法,松皮如鳞皴,柏皮如绳皴,柳身皴如交叉麻皮皴,梅身要点擦横皴,梧桐树身稀二三笔横皴。

  又,无名氏画山水歌曰:淡墨斡而秃笔皴,宿墨烘而浓墨解。妙处不劳用托,因地须使烟煤。

  清唐岱绘事发微:总之,皴染之法乃归于落笔,落笔轻松,用意简雅则不腻不薄。皴要毛而不滞,光而不滑,得此方如村染之妙也。

  华琳南宗诀秘曰:依轮廓加皴,浑厚为要,设所皴之墨渐混,须将轮廓提清,以醒眉目然不可重於原笔之上,亦不可离原笔过远,但少退些有草蛇灰線之势方妙。若照原轮廓提,必似印板矣。至于墨色较元轮宜深以其在加皴之后故也。

  又,皴法先干后湿,故外润而内有骨,若先湿后干则墨死矣:湿墨每淡于干墨。


  皴上不皴下,画家之同法矣。披麻为正,解索次之,豆瓣不失为大方……,皴处是积阴处也。

  清钱杜松壶画憶:米家烟树山峦仍是细皴,层次分明,然后以大阔点点之,时能让出少少皴法更妙。

  云林惜墨如金,盖用笔轻而松燥。锋多润笔,少以皴擦胜渲染耳。

  清秦祖永桐阴画诀:皴法要柔软而有融合恬静之致。如运笔

  太松未能沈厚,以淡笔细细擦之,收拾时再以淡墨汁重叠渲之则不患不厚矣。

  清戴以恒醉苏斋画诀:皴法宜短不宜长,淡笔燥笔笔忌光,笔笔离开是要方,一片模糊须。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