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书画知识] 国 画 山 石 画 法

7 已有 3488 次阅读   2015-12-07 12:30
国 画 山 石 画 法



   国画山石画法(披麻皴

    斧劈皴——是中国山水画皴法的主要方法之一,五代卫贤已初见苗端,成熟盛行于宋代。李成、李唐是其画法的大师,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硅也是其画法的杰出代表,明代的唐寅又有所变化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此画法又有所兴盛。此法之所以在北宋时期大为兴盛,主要是因为, 统治者要求画家着力表现国家的兴盛山川的秀丽。斧劈皴法有利于表现北方大山大水的大国气度,比较应和北宋国情的需要,这一时期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国立画院的设立,院体画风的兴盛,画家可以登堂入室,声名显赫,受朝廷俸禄,诸多力作多出于这一时期。 
    此画法的要领:中锋勾勒外轮廓线,侧峰皴擦渲染,也有高手在勾勒轮廓线时,与皴法巧妙结合,虚实相兼,变化多端。有人认为此法阳刚有余而韵味不足,其实不然,还是没有充分掌握其要领。用此法切记:外轮廓线不能太“实”;要反复皴染,层层透气;必须与渲染相结合(不至于 太“干”太“燥”),在强化阳刚的同时,要画得润泽;建议最好用绢和熟宣纸来表现。 
 



斧劈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国画山石画法(云头皴)

    云头皴--是中国山水画常用皴法之一,一代宗师郭熙是其画法的开创者,北宋、南宋盛行一时,其后经元唐棣有所发展变化。此法主要表现黄河流域的丘陵山川,着重表现北方山水气势峥嵘、浑厚仓健之貌。郭熙用此画法创作出许多千古绝唱的伟大作品,如:《早春图》、《关山春雪图》、《幽谷图》等。
  其画法要领:画峰顶轮廓线时,中锋行笔,画山低轮廓时,拇指、食指、中指碾着笔管行笔,笔锋要有变化,不可仅用中锋画轮廓线,且多数地方不可一次画完,要反复描摹。皴法多用侧峰画出,并要求湿笔画皴法,变化多端,这一点很难掌握,须常加练习方能做到。渲染时,一定要重点突出,不可平均施力,层次变化多,黑白变化明显。此画法贵在浑厚,技法要求颇高,难以掌握,后人很少用此法(成本高-最好用绢本,作画时间长)。清代的袁江、袁耀虽是用此法的高手,但画的清逸单薄,不能很好把握此法。
 



图片

云头皴——宋 郭熙
 

图片

云头皴——宋 郭熙
 

图片

云头皴——宋 郭熙
 

图片

云头皴——宋 王诜
 
  王诜的云头皴法与郭熙的画法相比,重皴法染法,稍欠缺用笔;重点强调不够突出,对比也不强烈,画得较“灰”;并加有李成的皴法。
 
图片

云头皴——元 棠棣
 
图片

云头皴——元 朱德润
 
  朱德润在运用云头皴时,刻画的重点与郭熙相反,郭熙把石头底部画重,有很强的质感和体积;而朱德润强化的是石头的顶部,运笔较短促,随意性强,写意味道浓。
 
图片

云头皴——当代 陆俨少
 
  陆严少的云头皴法是筵席王蒙的画法,重笔墨不重质感,变化较多,富有创造力。
  其画法的特点:用淡墨画出山形,沿山形皴出层次后,横笔排点。在用“米点皴”时,不可太过“瀼”而点法无形,要干湿相间,否则就会缺乏力度。




米点皴
——
 

图片

米点皴———宋 米芾

 

图片

米点皴———宋 米友仁

 

图片

米点皴———元 王蒙

 

图片
 
图片
 
图片

米点皴———明  沈周

 

图片

米点皴———明 董其昌

 

图片
 
图片

米点皴———清 石涛

 

图片

米点皴———清 王原祁

 

图片

  米点皴---当代 齐白石


国画山石画法(雨点皴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