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画中描绘人生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著名当代画家贾广健访谈

10 已有 2552 次阅读   2015-12-25 11:20
小编推荐
【访谈】画中描绘人生 艺术面前人人平等——著名当代画家贾广健访谈
2012-07-10 10:50:2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侯超韡
A-A+

  在喧嚣的车流、人流的烘托下,中国国家画院更透出了一片静谧,贾广健的办公室被这宁静的氛围紧紧地包裹着,犹如代社会中的桃花源。一进屋子,阵阵墨香迎面扑鼻,50多平米的小屋四周堆满的画稿显得有些狭窄,中间2米多长的画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画笔、墨砚,这和周围堆着的画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千禧年“一炮而红”


  2000年5月中国内地最著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迎来新千年的第一个春拍。在这次拍卖会上,一个三十六岁的年轻后生成为了最抢眼、最走红、最成功的“非著名画家”,他就是贾广健


  在书画界,中青年画家进入嘉德本就不易,可贾广健却是一炮打响,凭借《秋籁无声》直接跻身拍卖成交价前十位,与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徐悲鸿傅抱石、林风眠这些艺术巨匠比肩而立,成为那次拍卖会上最大的亮点。


  谈画、品诗,贾广健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可一聊到自己,这位北方汉子就腼腆了许多,在朋友眼中他是一个不爱张扬的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残疾人书法、绘画大赛中,他不仅担当大赛评委,还为四川地震灾区主动捐出了自己的绘画精品。当我们到他办公室时,贾广健忙告诉我们,“实在抱歉,这两天工作特别多,总在外面跑,画刚画完还没来得及盖章、题字”边说边磨起墨来……


  “艺术里没有残疾人”


  作为第二届残疾人书画大赛评委,是他第一次接触残疾人作品,但他依然秉持着国画的标准来衡量每幅作品。周敦颐在著名的《爱莲说》中所讲:“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如同欣赏莲花的魅力一样,贾广健认为用笔直的艺术撑杆来衡量这些作品,才是对每位作者的最大尊重。


  他说:“我觉得这次主办方的宗旨非常好,从艺术标准出发来衡量每幅作品,要就高不就低……我记得有一幅作品是水彩画葡萄,当我得知作者失去了双臂,就靠嘴叼着笔作画时,我很感动,但很遗憾那幅画仅进了第一轮复赛。从作品本身来评价作者的艺术水平,我觉得这样的评价才客观,才是真正地表达我们对残疾朋友的尊重”。


  世上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贾广健说:“一幅作品的好坏与否,并不是看它是否获得了什么奖项,更不能因为一幅作品是否得奖,来评价作者是否成功。残疾朋友们能够超越自我,乐观奋进地动笔画画,我觉得就是一种成功,因为在艺术里没有失败,更不会有残疾人”。


  厚道做人踏实作画


  美术出版界一位资深的编审曾说过:“广健不仅画好,人也厚道。”自从在嘉德拍卖行“一炮打响”后,向贾广健求画的人就是络绎不绝,朋友向他求画,他不好意思驳面子,只能先答应下来,可繁忙的工作,又让他有些力不从心。在采访的半个小时里,他就接了两、三个求画的朋友打来的电话,“说实话,我觉得欠画,就像欠债一样,挺难受的。有一位朋友已经向我要了半年多的画,至今还拖着呢”,他略显疲惫地说。


  别看朋友向他要画这么难,可当他得知残疾儿童康复和四川地震灾区需要他支持帮助时,他很爽快地答应捐赠一幅精品,并且从构思到完成,在百忙中用了不到5天。“能参加这次活动,我觉得很荣幸,看过这次残疾人的作品给了我很大启发,这也是我为什么能这么快完成作品的一个原因。相比那些残疾人创作时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我画一幅是容易多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贾广健用自己的莲花表达着对生活的感悟,他不仅为常人,也为广大残疾人,再现了一个清净的世界,创造了一种优雅高洁的境界。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