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屹然(柳方金)山水画:笔墨随心化青山(1)

12 已有 3254 次阅读   2016-01-15 21:04   标签Microsoft  山水画  center  normal  color 
小编推荐
屹然(柳方金)山水画:笔墨随心化青山(1)
2015-12-04 11:10:51 来源:   中华网书画 

屹然:《藏乡风情》获全国第七届工笔展银奖

屹然:《藏乡风情》获全国第七届工笔展银奖

 

    前不久,我在《中国画廊》杂志的摄影棚里看到画家屹然的作品,正在拍摄反转片的一幅幅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印象令我击节叹赏,以至于多少天过去了,仍然不能淡去。

    不难看出,专攻山水的屹然是一位中国画创新的探索者。在他的作品中,不只是表现自然界的青山、翠谷、小溪、飞瀑、云烟,也不只让人感觉布白的巧妙、物象开合的大气磅礴,最重要的是那画中深邃的意境、脱俗的神韵和娴熟的笔墨。猛一看,在他的画幅中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似乎只是那么一勾一染、一皴一点,可是那皴擦点染间却是那么率真、洒脱、浑厚与苍辣。看得出画家极为重视民族绘画的传统技法,同时我也特别留意从他那些充满顽强进取与不懈追求的探索之作中所透露出来的不同寻常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画家对自然美的发现,对自然的一种独特理解和体验,一种偏颇的情感移入或自我精神的投射,一种为重新唤起或激发类似的情感而需要传导和表达的载体或符号系统。看得出,屹然正努力和企求把这些信息融汇到笔意墨彩中去,从而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艺术理解与美学追术。从他那试图在传统与现代的衔接处冲天崛起的山水画卷中,读出了他对深沉、浑厚的无言之美的深情向往,对博大、静穆的永恒之境的执著追求,并由此引发起我对美和艺术的广泛的联想和深沉的凝思。

屹然:山涧幽远

屹然:山涧幽远

    美和艺术是人类与自然协合和联结的纽带之一。然而这种联结与纽带的存在及其表现,都是一种隐而不宣的秘密。正如罗丹曾经说过的那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我们在生活中偶然为发现某一自然或艺术之美而能欣喜不已之时,却不知更有多少美的事物和精灵,正尤如雨丝风片般地从我们身边无声流逝。因此,在人与自然或艺术之间,恐怕也存在着某种契机或缘份吧。细读屹然的画作,我觉得屹然对美的发现和撷取,不仅在于“契机”和“缘分”,更在于他的性灵、气质与才情。

屹然:河源夕照

屹然:河源夕照

    屹然山水画的里程,大致始于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后期。或许因为他性格的沉稳、为人的宽厚、心胸的放达,使这位生长于古城徐州的江苏人,并不热情于南宗山水的清灵秀美,而对雄强壮伟、浑穆峭拔的北派山水心仪已久。他说:“我在画面上所表现的既是北方山水给我的印象,更是我个人性格的外化。”看看他的《古壑鸣泉图》、《家在青山绿水中》和《青山行不尽》等作品,皆为水墨写意山水,用笔繁复、积墨浑厚,但都空灵、氤氲、华滋,以实胜虚,显得苍茫雄浑。有宋人的气势、有元人的韵致,其笔法墨法,明显地受到龚贤、石涛以及黄宾虹艺术的影响。屹然告诉我,当他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之后,一头扎进龚贤、石涛、黄宾虹作品的研习中,他发现蕴藏在他身上的水墨写意天赋被唤起,被激发。从那时起,他算是找到了自己的领域,并开始了充满乐趣和艰辛的探索。屹然的画风就像他的性格,是内敛沉稳的。他笔下的山水用线圆润浑厚,重以线造型,强调骨法用笔,他把他的景物画得很实在、很浓重、很饱满,但仍然保持着松动和空灵的感觉;他的思考是深刻而缜密的,是宏观而又具体的,但又不是山川自然的机械模拟,谨严中透出率意,力度中显出轻松,画中每个局部都服从整体,注重大的效果,笔墨的语言不是以“炫耀”的方式存在,而是与意象、形式等天衣无缝地融于一体,并最终以单纯、简洁与质朴的视觉性融合在画面总体的效果和氛围中。尽管如此,笔墨的表现方式却是多样而丰富的。他以勾、点、染、皴、擦造成一种浓重而和谐的水墨样式,如同平缓而不激越的多声部合唱。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