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家访谈] 画家纪清远的水墨人生

8 已有 5867 次阅读   2016-02-09 16:58   标签center  normal  repeat  scroll  style 
画家纪清远的水墨人生
发表时间:2013-04-10   来源:朝阳区文明办

  清浅敦厚的笑容,清秀儒雅的外表,温和平易的性情,浑身散发着浓浓书卷味的纪清远,总是被人们首先以“纪晓岚后人”而反复提起,但作为国家一级美术师、朝阳区画协主席,他早已凭借着天宠和天资及不懈努力,在艺术的殿堂上别具一格地绘就了属于自己的那片浓墨重彩。

  画缘

  “绘画起初是游戏后来成了毕生追求”

  总有人问纪清远,您先祖纪晓岚先生画画儿吗?

  “他老人家就是位专门研究古籍和目录学的大学者。”每每此时,纪清远总是这样解释,“我没把大学问继承下来,单是有了那么点好钻研的遗风,才在作画上有了点小成绩。”

  其实,纪清远的画缘始于儿童的游戏。小的时候,纪清远特别喜欢用粉笔在地上涂涂画画,最初是画些没有章法的线条、圆圈,后来发展到画大马、花 木,再后来恋上了编故事画连环画。“儿童画画儿纯粹就是一种游戏,当时,对人物比例、结构和透视根本不太理解,完全就凭着兴趣和感觉去画。”纪清远说, “要说最初可能引导我后来走上美术道路的是一本书名为《美术日记》的画册,这本日记本非常精美,里边有齐白石、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等许多知名大画家、 雕塑家的作品,至今还珍藏着。”

  因为对画画朦胧的喜爱,在上小学四年级时,纪清远便被美术老师推荐去报考北京市少年宫,学习了一年多,后因故只能自己在家习画。直到20岁那年,他遇到了此生最重要的一位老师——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并成为其入室弟子。

  “是蒋先生将我真正地领上了绘画艺术的殿堂。”师从蒋兆和先生后,纪清远不仅学到了传统人物画的绘画技巧,更深深为蒋先生“为人生而艺术”的精 神所感染,而要实现这一艺术理想,没有扎实的绘画功底是不行的。为此,在那个梦想疯长的青春时代,二十出头的纪清远经常背着画夹子,深入到生活中去,面对 各种人物和自然景观写生,去揣摩怎样用画笔表现人与自然。每次归来,他都带回厚厚的一本写生簿,几乎每幅写生习作都请蒋先生指教。

  就这样春去秋来,在名师的指点下,一心习画的纪清远进步很快,在绘画的路上走得风声水起——考上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出版《纪清远画集》,赴新 加坡、悉尼等地办画展,百余幅作品入选国内外画展,作品《唐人诗意》获全国首届工笔画大展“金钗奖”,《梅兰芳》入选2012年伦敦奥运会美术大展……对 于接连不断的荣誉,纪清远会这样淡然地说:“这也是与画有缘,才能有这些许的收获。”

  画道

  “中国文化是加法而非减法”

  纵观纪清远的画作,人们会发现,他不 仅承袭了蒋兆和先生的衣钵,以人物画作为其国画的表现主体,在手法上,善于抓住人物的神态,虚虚实实,相得益彰,他还有了自己的独到创意,创造了没骨法与勾勒法相结合、工写兼备的水墨画法,且自成一格。

  “有一位画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所有传统的东西好像一点儿也不传统,都是由一点点新鲜的东西组成。”纪清远常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绘画理念,在他 看来,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到了今天的博大精深,都是逐步积累起来的。文艺形式也是在不断增加的。“比如京剧,其实是个只有二百年的新剧种,它是在地方戏的基 础上融汇而成,经过历代大师的不断创造,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相对完美的戏剧体系。所以,我说中国文化是加法而非减法,绘画亦是。”

  或许是因为从小受到文化熏陶,或许得益于对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纪清远的作品除了创作当代题材之外,还有许多是选材于历史人物,所表现 的古诗词画意,在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上又有别于传统的古装人物画,注重神韵而不拘泥于形似。他认为,中国画创作必须具备高度的文学艺术修养和深厚的生活积 累,即使画历史题材,但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气息必然是一个现代人的心理,有着深刻的思维内涵和时代精神。

  纪清远的代表作如《塞下曲》、《临泉对奕图》、《唐人诗意》等均明显地体现出了画家的个性和追求,传达着唐诗古风,宋词之韵和那高远、飘逸、雄 浑的民族魂,在作品《唐人岑参诗意》中,他抓住了诗人和入京信使在大漠风雪中交别的瞬息场面,行色匆匆的人物,尚未完全停稳的马蹄,飘起的披风,使整个画 面充满动感,构图虚实相间,这种细致精微的工笔与大块淋漓的泼墨以及空白处理,形成了强烈的虚实对比,沉稳的中国式色彩烘托着那塞北广漠沙场的氛围,并对 诗人的身世和此时此地的心理做了较为深入的刻划。“我所不断追求的意境、情愫,这正是作品所要展现的。在艺术思想上我强调用形象思维,即通过客观实物的描 绘来体现人的情感,同时又艺术地再现生活的本质。”

  画梦

  “让更多人关注、继承和发展咱们的国画艺术”

  近年来,随着岁月的积淀,纪清远的生活里除了绘画,有了更多色彩。他走出画室,将绘画的梦做得更大、更远。

  2007年,纪清远破格被北京市政府聘为文史研究馆员,并担任《北京文史》的编委,负责书画版的主编工作,同时任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职工书画协会副会长。

  2011年,纪清远再任朝阳区美协主席。他说:“区美协是在文联领导下的美术家之家,我们的任务是团结美术家,多出作品、多出人才,用优秀的作 品繁荣朝阳的文化艺术事业。”上任两年多,围绕着纪念建党九十年、庆祝党的十八大等主题,朝阳区美协每年都举办一次大型画展,为朝阳区的画家及绘画爱好者 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并从中发现一些绘画人才。

  与此同时,纪清远还积极组织举办公益绘画讲座,聘请优秀的画家走进朝阳区的社区、学校等基层,普及美术知识。“今年的公益讲座已经提上日程,第 一课将由我来讲。”纪清远说,“作为一名国家级画院的专业画家,除了在个人绘画上力图出更多精品,我还特别希望在社会公共事业,尤其是绘画艺术普及上做一 名志愿者,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也让更多人领略绘画艺术的魅力,也让更多人去关注、继承和发展咱们的国画艺术。这也是我的绘画梦想。”

 

(作品另附)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