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何茂卓作品赏析

7 已有 3778 次阅读   2016-02-06 14:26

自古以来德艺双馨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所理应具备的品质,徳与艺,倘若两者偏废其一,都算不上真正的成功,也不会被人们所铭记和称赞。因此,茂之在徳、卓尔不群对于一位想真正成为被大众和历史所接受与认可的艺术家来讲便显得尤为重要了,它们不仅是方向,还是目标,更是准绳。

画家何茂卓女士对这点认识得十分清晰,长期以来,她一边加强自身品德的全面修养,一边注重绘画技艺的锤炼提高。数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如今已逐渐修成正果。其热衷爱心公益事业,每每遇到生活相对困难的群体和个人总会竭尽所能地予以帮扶,不计任何回报。此外,她对传统的诗词歌赋,以及佛教、儒家思想等也均有着较为深入的学习研究。在绘画方面,她是位典型的多面手,其不仅能绘制一幅精巧秀雅的工笔佳作,还能创作一件大气磅礴的写意美图,且她的工笔和国画作品均获得过国家级大赛、展览的最高奖项。

何茂卓女士是沂蒙山人,因此她的身上始终具备着革命老区的那种朴素与勤劳的可贵品质,她笔下创作的画面也无不洋溢着最为真实而亲切的生活气息。在工笔画的世界里,她总爱描绘家乡的山水和人们,特别是呵护过的花草、喂养过的羔羊,以及使用过的石磨、板车等等,这些对于她来讲已不再是单纯的绘画对象,更是自身情感宣泄的一个载体,对过往生活的一份记忆,无疑这份宣泄是浓烈的,这份载体是厚重的,这份过往是深刻的,这份记忆是热情的。在水墨天地里,她总爱用大写意的笔墨与技法来酣畅淋漓地挥洒属于自己的那份率真和本色,大胆落笔,小心收拾,在生动的气韵里享受豪放所带来的奇妙快感,在谨严的技法中体悟笔墨所呈现的无尽变化。而相对于牡丹、玫瑰这些象征富贵、圆满、甜蜜的事物,她似乎更倾向于梅兰竹菊,以及荷花、松柏的创作。她的确是一位有着傲霜骨,有着清雅气,有着君子风的女画家。下面就具体、深入地谈一谈她的绘画艺术。

众所周知,工笔画又称细笔画,与写意画相对称,属于中国画技法的重要类别之一。它以精微细腻的笔法来描绘事物,不仅要求形似,还要见精神,以此来充分表现以形写神、以形达意的效果,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但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更富有诗意。何茂卓女士的工笔画作品显然也做到了这点,她格外注重写实,以及细节的处理,其构图严谨,造型精准,线条凝练,设色讲究,或艳丽,或沉着,或轻缓,或明快,极力做到整幅画面色调的和谐与统一。同时她也十分注重对作品意境的设置与开发。

 

这里不得不提到工笔画的装饰性问题。我们知道,工笔画的装饰性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来源于传统的程式化表达手法;二是来源于画家本人对生活中物象的把握。诚然,前者经过专业或长期训练、摸索是比较容易做到的,后者却要因人而异了,不同禀赋、不同后天培养的画家对此均有着不同的把握。而笔者认为何茂卓女士属于把握能力极强的画家,她经常通过对生活中诸多事物形象的仔细观察,并加入自己的提炼、夸张,从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美感效果,这从她的作品中很容易便可看到。正因为她注重对作品意境的设置与开发,才决定了其对物象本身,包括整个画面空间的合理性创造。

 

此外,举凡熟悉美术史的人都知道,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到中国,中西绘画开始逐渐地相互借鉴,直到今天,这种相互的借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一点从何茂卓女士的作品里也可发现,而且她也曾说过,只要是好的,对自身、对艺术有用的东西,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要学习、借鉴、吸收,以此来开拓和丰富自己的笔底景致。她是这么说的,也正是这样做的,工笔画如此,写意画亦然。

 

细观她的写意作品,总会给人以诸多的思考与遐想。在她的几乎每一件写意作品里均可看到众多的表现技法与代表主旨情感的特殊符号。而且她的每一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每一个情感符号的出现都不是刻意为之的,都是自然自觉的生发,以及水到渠成的运用。因此她的写意作品无形中便多了份天成,少了份做作;多了份烂漫,少了份雕琢;多了份奔放,少了份掩藏。

 

古人说作画必先立意,立意的生动是中国画内在美的流露。所谓立意就是画的主题。画家在作画之前应把意放在笔先,通过绘画来表达他对生活的看法,把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感情结合在一起。前面已经说过,何茂卓女士喜欢梅兰竹菊,以及荷花、松柏等的创作,她似乎能够从这些事物中找到与自己的性格品行、笔墨言语、情感抒发等相暗合,抑或相传情达意的东西。在画这些的时候,她一般都尽量追求简淡洒脱的风格,但有时虽寥寥几笔的涂抹和勾勒,却使意境与情趣百出,很耐人欣赏、寻味。

还有一点很值得一提的是,何茂卓女士用墨大胆果敢,用笔干净利索,破墨、积墨、泼墨、宿墨,以及皴、擦、点、染等技法的综合运用,让所描绘物象的形体和质感有了生动的呈现,从而也极大增添了整幅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当然,节奏感、韵律感,包括整幅作品意境、格调、情趣等的产生不单是技法、技巧作用的结果,还与画家本人的思想情怀,以及学养习惯等密不可分,在这里就不再赘言了。

总之,我十分看好她的现在和未来!茂之在德,卓尔不群,衷心祝愿她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本文作者王进玉,系作家、书法家、艺术评论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