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放弃笔墨语言 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1)

12 已有 3400 次阅读   2016-04-16 08:31
放弃笔墨语言 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

艺术中国 | 时间: 2009-06-16 11:47:27 | 文章来源: 中国经济网

刘 国松,祖籍山东益都(今山东青州),1932年出生于安徽蚌埠,6岁时父亲在武汉保卫战中牺牲。14岁时刘国松才开始学习国画。是四十年以来一直居于台湾 画坛先锋地位的画家、教授,台湾文化界赴大陆交流访问第一人。刘国松先生在艺术理论、表现领域、手法技巧、美术教学等方面均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完成了一 系列振聋发聩的大作,并获得了许多辉煌的奖项和荣誉,在国际画坛拥有较大影响。从1965年以来,他已经在全世界应邀举行过80多次个人画展,并在欧美游 历教学多年,刘国松先生的代表作,先后为世界50多家著名的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画家和科学家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应该在画室里不停地做实验,有实验才有创造,有大创造是大画家,有小创造是小画家,没有创造,不是画家。”

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

4月26日,是刘国松先生75岁的生日,也是他一甲子绘画人生的高潮: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了他的4幅画作,并在武英殿举办了《宇宙心印:刘国松绘画一甲子》画展,这是故宫首次入藏台湾当代画家作品,同时也是首次举办台湾画家个展。

刘国松先生是台湾现代水墨画的代表画家,从上世纪60年代起,刘国松力推“中国画的现代化”,主张“革中锋的命”、“革笔的命”,轰动一时。先生所提出的放弃笔墨语言的主张,更是惊世骇俗,曾被指为“数典忘祖”。现在,刘国松先生是有国际影响的现代水墨画画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