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心得] 放弃笔墨语言 刘国松:用一甲子改造"中国画"(3)

13 已有 3884 次阅读   2016-04-17 19:04
                                                                   放弃笔墨语言

    “敦煌壁画不是在宣纸上画的,可一样是中国画,你看我很多的作品,没有用笔,可也一样是中国画。”

    “放弃笔墨语言,革中锋的命”,刘国松在改造中国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引起了书画界的轩然大波,曾和他住一个宿舍的朋友也撰文反对他,说:中国画的笔 墨,就像房子的梁柱一样,是绝不可以失去的,失去了就没有了基础,最终会导致整个大厦的崩溃。太多的人在恶骂刘国松是“数典忘祖”,刘国松平静地说:10 年后,自然会有答案。结果,没到10年,“巨蛋形”建筑物开始流行起来,在这样的建筑中,没有任何梁柱,但一样结实,并没有出现崩溃的情况。刘国松找到自 己的朋友,朋友说:你是先知。

    刘国松说:过去建筑有梁柱,结果阻挡了室内的空间,最多只能做篮球场,现在有了“巨蛋形”建筑,室内空间没有任何阻隔,空间更大,可以做足球场。

    改造中国画也如此,中国人几千年来,千千万万的画家在使用笔墨,还有什么新的线条可以出现?到了后来,文人画甚至是一定要用中锋,其实中锋只是中国画诸 多表现技法之一,如今把中国画都局限在一个技法之中,中国画的空间还怎么拓展?要求放弃笔墨语言,就是要像“巨蛋形”建筑一样,拆掉那些不必要的梁柱,给 中国画更大的空间。

    刘国松先生在拓展中国画的题材上也是不遗余力。1969年7月16日,人类首次登上月球,刘国松先生由此产生了灵感,创作了许多以登月和宇宙为题材的作品,一改中国画与时代距离甚远的习气。为了进行水墨创作,2000年他在珠穆朗玛峰山脚下采风时不幸左耳失聪。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