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西式创作表现中国江南

9 已有 2241 次阅读   2016-03-10 14:57
小编推荐
                             杨明义:西式创作表现中国江南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作者:杨明义
 

汇集500多幅中国书画名品的第52期北京荣宝书画精品拍卖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举行。此次拍卖会上,将有“发现周庄第一人”的江南彩墨画大师杨明义先生的《彩色的伊斯坦布尔》、《姑苏明月》、《印度印象》、《小院秋色》等一批精彩画作上拍。
  
杨明义1943年生于苏州,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专科学校,20世纪70年代末进苏州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不久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他198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六七十年代结识华君武、黄永玉吴冠中、亚明、黄胄程十发等前辈,受其教诲甚深。
??
  
杨明义有着深深的江南水乡情结,20多年前他揭开了古镇周庄的面纱,找到了创作的源泉。杨先生胸怀宽广,他随即将自己的发现介绍给了陈逸飞、华君武、吴冠中等人。也正因为此,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和吴冠中的水乡画系列将一直默默无闻的周庄推向了世界。周庄的变化和发展,杨先生功不可没,也因此被评论界称为“发现周庄第一人”。 
??
  
黄永玉说,用西式的创作手段来表现纯中国式的江南,看起来似乎有些凿枘;许多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杨明义做到了。一生都沉醉在其江南水乡梦里的杨明义,1999年从美国回来之后,即寓居北京,致力于继续自己半梦半醒之间的江南水乡梦的艺术再现。因此,他笔下的所有都跟水有关:水牛、渔船、鸬鹚、鸭子、荷花、桥甚至姿态曼妙、神态娇羞的小姑娘和牵着牛的小孩;而氤氲朦胧的远山,一碧如洗的长天,袅娜的行云,张着的渔网,竖着的桅杆,翠的树,白墙壁上斑驳的青苔,一切都充满了一种恬静的淡雅和诗意,映着淡淡的乡愁,“潇洒、典雅、清新,让人看了心里发颤。”
??
  不过,与其一贯的以西式手段再现中国传统画意境的努力不同,《彩色的伊斯坦布尔》宣告了
杨明义以中国式的意境追寻手段去再现西式审美对象的努力。除去审美对象在建筑线条、人文景观上这些硬件的不同,这幅《彩色的伊斯坦布尔》,还是一如既往的江南水乡梦的幻化再现。鳞次栉比的刚性建筑,本来是具有不同于中国江南的内质,但杨明义把它置于一个迷蒙空旷、幻境式的远天和汩汩涌动、氤氲蕴藉的河水组成的背景里,于是,《彩色的伊斯坦布尔》便有了中国江南水乡一样朦胧的梦幻色彩;而高耸的建筑尖顶则似乎表明这是不同于中国江南水乡的审美对象。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