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莲城光阴

8 已有 2147 次阅读   2016-05-08 21:17
散文| 刘文华:莲城光阴
原创 2016-05-07 刘文华 诗意人生
莲城光阴
 
    许多时候,我都认为来到一个地方,不需要任何理由,因为在抵达时,我便相信了缘分的说法。就像三毛会因为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就能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不顾父母的反对坚定的奔赴她心中的故乡。我的心里也有一个地方,叫杏花烟雨的江南,还有一些春风墨绿的故事需要温柔的想起……
 
    也许是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要在这片土地上度过四年最青翠的光阴,所以湘潭,在本是初次相逢时,就让我觉得是久别多年的故土。也或许是因为她还有着另一个美妙动听的名字——莲城,让我这个深爱菡萏芙蓉的过客莫名的生出一种“我心安处是故乡”的情怀,所以我便相信,之后的四年时光一定能静静地盛放成一朵莲花。
 

    第一次认识莲城,是在唐朝诗人王建的《送严大夫赴桂州》一诗中,里面有一句:岭头分界候,一半属湘潭。如此磅礴的诗句让我觉得历史的天空,留下过莲城或深或浅的印记,能使人想起莲城在古时的许多旧事。还有诗圣杜甫当年在黄花亭上留下的千古名句: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碧水回澜,两岸飞花,东风送丽,樯燕留人,这该是怎样一种和谐美妙的意境啊,我在想,莲城在千年前是怎样的繁花似锦,文风昌盛,才引得诗圣杜甫留下传世的诗句?然而莲城过往,莲城自知。我们只需静静领略,莫多惊扰就好。
 
    想来,我在这片新土地上已经度过三百七十多个日夜了,尽管这里没有我想象中江南应有的粉墙黛瓦,飞檐翘角,但这里的流水落花,烟笼人家依然成就了我人生中最美的一份遇见。
 
    一年有余的时光,其间许多明净如水的记忆顺着笔尖划过的脉络一一浮现……
 


    我记得初来这里时,正值初秋,说是初秋,却分明还有着盛夏的温度。天空晴朗湛蓝,风儿正吹满篷帆,我穿着一身短袖短裤,背上是装着梦想的行囊,以一个学生的身份来到这座城市,憧憬着我的大学,我四年的莲城光阴。后来,在一年的时光里,我真的爱上了这里,爱上这儿多情的雨季,爱上这里的孤独与寂寞,爱上坐落在这座城市的湘大。只因为这里的日子,让我在漂泊的岁月里,心有所依。

    我的记忆里,莲城是个多雨的城市,要么小雨淅沥,要么大雨滂沱,放晴的时候却很少,时间久了,我就觉得莫不是太虚幻境就在莲城这片天上,潇湘妃子魂归离恨天还原成绛株仙草时应该是被种在了这里吧,不然莲城的天空怎么会有着哭也哭不完的眼泪呢?不过很多人都喜欢莲城的雨,因为稍稍一场雨,就能勾起许多人笔尖的柔情与伤感,将许多藏在心里成为过往的故事写成一段佳话。而我喜欢这里的雨,更是因为在这多情的雨季,多情的城市,被这些多情的故事打动到好似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让人魂牵梦萦,在心底滔滔不绝的流淌,后来在某个安静的时刻,凝成一种斑驳的思绪,又在心底荡气回肠。所以,莲城的雨水是蕴含着许多刻骨铭心的情愫,有着很多柔软多情的故事的,她能将过往的点滴打成泥泞,也能温柔地抚摸曾经疼过的伤口。这就是莲城,多雨也多情。

    莲城之于我,有着许多妙不可言的情感,因为这座城市承载了我奋斗三年的梦想,它见证过我在这里走过的每一寸时光。踩在这片土地上,我就能知道莲城的绿色是怎样的妩媚温柔,莲城的花儿是多么的宁静沉香,莲城的四季是如何的风姿万种。不过,最值得我去怀想的情感还是这里的孤独寂寞,而我所说的这份情感,也只是因为这片土地上曾落红成阵,落叶成殇,正应了自己那多愁善感的性格罢了。莲城的冬天很冷,风也很大,有时候能将这凉意吹进心里,尤其是一个人走在二环线上,背包里是要拿给学生的学习资料,耳边是母亲从远方传来的轻声问候时,只一阵微风,一片落叶,就能使自己泪流满面,思绪满怀。然而,这是我的孤独,不是莲城的孤独,或许她早已看透了古往今来人们的烟火故事,悲欢喜乐。她知道很多人之于这里,都只是一个过客,几载抑或几十载,春华秋碧,来去匆匆,到最后都只留下擦肩而过的记忆……

 
   我在莲城,确切的说,是我在湘大。因为在这里,不用奔波于三点一线间匆忙的找寻生活,不用每天沉浸在公式里和数字打交道,不用一整天坐在教室里埋在山堆的书本里做着这门那门的作业;在这里,没课的时候可以捧一本书去泽园的马尾松下安静的坐上一下午;周末可以参加部门活动,和几个朋友一起聊聊兴趣,聊聊人生;节日可以和室友去联建或是堕落坑里饱餐一顿;假期可以和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看看世界;有机会的时候可以参加支教参加走访,洗涤灵魂,找寻感动……我喜欢湘大,以一个学生的身份静静地喜欢着;我喜欢莲城,以一个过客的身份静静喜欢着。

    一湖荷韵一湖秋,缈缈淡香明月楼。菡萏三分天性美,七分姿色出潭州。此岸,是如诗如画的莲城荷韵,而彼岸,莲城的光阴,早已在每一个人间六月绽放如莲。
作者简介:
我叫刘文华,十九岁,热爱文字、书法、美术。性格文静内敛,文字清淡简单,至真至诚,以散文、随笔为主。从小便喜欢唐诗宋词,熟读《红楼梦》、《纳兰词》等作品;初中开始接触林徽因、张爱玲、三毛等民国时期女作家的作品,倾慕于她们的真性情。高中接触白落梅的文字,清新美丽,温暖人心,受其感染。我主张以“心”观察,以“诚”写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