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林语堂丨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

6 已有 1241 次阅读   2018-02-12 08:48
                                       林语堂丨文字不好无妨,人不可不做好
 

我向来不劝人做文人,只要做人便是。

颜之推《家训》 中说过:“但成学士,亦足为人,必乏天才,勿强操笔。”你们要明白,不做文人,还可以做人,一做文人,做人就不甚容易。

如果不做文人,而可以做人,也算不愧父母之养育师傅 之教训,子夏所谓贤与不贤,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字重要在文字之上。文做不好有什么要紧?人却不可不做好。

我想行字是第一,文字在其次。

行如吃饭,文如吃点心。单吃点心,不吃饭是不行的。现代人的毛病就是把点心当饭吃,文章非常庄重,而行为非常幽默。

中国的幽默大家不是苏东坡,不是袁中郎,不是东方朔,而是把一切国事当儿戏,把官厅当家祠,依违两可,昏昏冥冥生子生孙,度此一生的人。我主张应当反过来,做人应该规矩一点,而行文不妨放逸些。

你能一天苦干,能认真办铁路,火车开准时刻,或认真办小学,叫学生得实益,到了晚上看看小书,国不会亡的,就是看梅兰芳,杨小楼,甚至到跳舞场拥舞女,国也不会亡。

文学不应该过于严肃枯燥,过于严肃无味,人家就看不下去。因为文学象点心,不妨精雅一点,技巧一点。做人道理却应该认清。

但是在下还有一句话。

我劝诸位不要做文人,因为做文人非遭同行臭骂不可,但是有人性好文学,总要掉弄文墨。

既做文人,而不预备成为文妓,就只有一道:就是带一点丈夫气,说自己胸中的话,不要取媚于世,这样身分自会高。要有点胆量,独抒己见,不随波逐流,就是文人的身分。

所言是真知灼见的话,所见是高人一等之理,所写是优美动人的文, 独往独来,存真保诚,有气骨,有识见,有操守,这样的文人是做得的。

袁中郎说得好:“物之传者必以质,(质就是诚实,不空疏,有自己的见地,这是由思与学炼来的。)文之不传,非不工也。树之不实,非无花叶也。人之不泽,非无肤发也。文章亦尔。(一人必有 一人忠实的思想骨干,文字辞藻都是余事。)行世者必真,悦俗者必媚,真久必见,媚久必厌,自然之理也。”

这样就同时可以做文人,也可以做人。

推 荐 阅 读

《生活的艺术》

著:林语堂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6月

林语堂在书中谈论了庄子的淡泊,赞扬了陶渊明的闲适,诵读了《归去来兮辞》,还讲解了《圣经》故事,谈及中国人如何品茗,如何行酒令,如何观山,如何玩水,如何看云,如何鉴石,如何养花、蓄鸟、赏雪、听雨、吟风、弄月,等等。林语堂将中国人旷怀达观、陶情遣兴的生活方式和浪漫高雅的东方情调皆诉诸笔下,娓娓道出了一个可供仿效的完美生活方式的范本、快意人生的典型,展现出诗样人生、才情人生、幽默人生、智慧人生的别样风情。

—FIN—

文丨林语堂

排版丨慢师傅

编辑丨David Lincoln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