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树先生”向午平:湘西大山的守望者 | 人物

5 已有 2089 次阅读   2018-08-08 06:27
“树先生”向午平:湘西大山的守望者 | 人物

向午平说看到树就像看到家,那是因为这些树撑起的阴凉背后,一定躲藏着一大片属于乡亲的屋檐。屋檐也许是别人的,但家的感觉是一样的,只要脚下踏着的是乡土,那就是家的所在

向午平似乎格外钟爱树。漫漫几十年,他与树有种特别的缘分。他甚至曾在“自画像”中以“树”自比:七十年代人,因为脸部肥沃而轮廓分明地生长了一圈黑色的韭菜,朋友们戏称是亚热带植物群落稀有品种。

那圈“韭菜”,说的就是向午平当年的“大胡子”。他这样描绘他的文学梦:“因为居于山清水秀之地而葱茏了心中的梦,情感之溪化为文字。”那山清水秀之地正是他的家乡湘西。

高望界林海

如今,向午平已经不留胡子许多年了,他现在是湘西州作协副主席。他说:“树,对于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家。”

家是“大森林中的一块坪”

那年,向午平写的散文《树的印象》在《青年文学》发表,随后该文被各大文学媒体纷纷转载,甚至在高中语文的阅读题中,还不时出现关于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

为什么向午平对树的最初印象是家?因为几乎在湘西的每一个村寨,不管周围的山头是如何的光秃,村寨口总会有那么几株高大苍老的树孤傲地矗立着。童年的他偶尔走出村去,疲惫地回来时,一看到村口那几株老树,便知道到家了。

1972年,向午平出生在湘西古丈县一个叫“排茹”的寨子里。他是苗族,“排茹”也是苗语,翻译成汉语意思是“大森林中的一块坪”。

有人说排茹是一个美得令人惆怅的地方。知名导演、作家李红旗曾拖家带口在这里生活了6年,住的就是向午平家的老房子。

李红旗曾这样描述排茹村:“离城里很远,没有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周围几百里都是大山,工厂也很难侵入。”“看中这里,是因为这里永无为建设而让路搬迁的理由,也没有被事务缠身的理由。”

排茹确实是一个有“文气”的地方,毛泽东年轻时的国文老师袁吉六是湘西保靖人,曾专门在排茹村办私塾;当代知名作家颜家文也从这里走出,其故居离向午平家不远。

在交通和信息极不发达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山深处要走出一名大学生极为不易。向午平回忆当年读初中时,别人说他们排茹村的同学屁股比别人厚实——“我们皮带上面挂两个酸菜瓶子,走路的时候走一下,酸菜瓶子就打屁股一下。”“晚上没有电灯,悄悄拿出自己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看书,第二天脸是黑的,鼻孔也是黑的,眼睛却依然亮着。”

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向午平考上了湖南林业学校(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走出了大山。

高望界林场的芳华

1991年,19岁的向午平从湖南林业学校毕业,本来有机会留在省会长沙工作的他,毅然选择了回乡,来到高望界林场担任技术员。

古丈高望界林场创建于1958年,是湖南西部仅存的一块原始次森林,海拔 1100米,2011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向午平没有想到,一走出校园,高望界就成了他人生新起点的第一站。“那里的树与鸟、山与水、风雪与云雾妆点着我正在拔节的青春。”

他的长篇小说《躁动》或许描绘出他当时踏上高望界时的激动心情:“脚踏故乡这片尚且贫瘠的土地,投入大山雄健的怀抱,任崇高的灵魂在故乡蔚蓝的天空自由的飞翔吧……”

这是一部专门写“中专生”群体的长篇小说,著名作家谢璞在为该书所作的序中写道,“《躁动》显然也是以烛照社会的愿望创作的新美之作。难得可贵的是,它似乎是中国第一部描写中专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虽为追忆“中专生”学生时代,实则成书于高山茂林之间,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命运,这是后话。

向午平有多爱高望界,或许从他的诗里可读出一二:

七月,如果你来古丈

我要带你去国家自然保护区高望界

畅游泛滥着负氧离子的绿色海洋

嵌满了清风明月的林涛

为你酝酿城市的空间里永远也长不出来的凉爽

对不起,这里没有风扇、没有空调

我只能串联无数的蝉鸣为你做成床单

夜里,你若实在无聊

只要把手随意伸出窗外

就可抓住一把星星和那弯并不寂寞的月亮

事实上,调入古丈县城工作之前,向午平有十余年的时间都在基层乡镇工作,从林场技术员到乡镇副镇长,后又调回林场担任副场长,他对高望界这片林海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以至于当年调离高望界的时候,“车子开动的那一霎拉,我不由得泪流满面”。

向午平说,不管走到哪里,高望界一如既往地在心头撩拨,赶不走抹不去。这也是他作为湖南省政协委员,多年来关注森林培育的问题的初衷。

今年的湖南“两会”上,他递交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培育政策的建议》的提案。他表示在森林培育中存在营造林单价过低、营造林结构不合理、商品林停伐政策对乡村林场和造林农户生活的影响较大的问题。建议在提高造林单价,实行营造林转型增效的同时,解决营造林建设瓶颈问题并对依靠销售木材为生的乡村林场和造林户给予木材采伐计划。

“我之所恋在乡土”

2002年1月,《躁动》经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向午平的命运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2003年,31岁的向午平被任命为古丈县第一任文联主席,他在这一岗位上干了10年;之后又先后担任县政协副主席、县工商联主席、总商会会长等职。

然而无论在哪个岗位,他对文学的坚持一直没有放弃。迄今为止,他已在《民族文学》 《青年文学》《芙蓉》《湖南文学》《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60余万字,并有作品多次获奖并入选《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新时期湖南文学作品选》等多种选集。2017年4月,向午平作为唯一的湖南作家被推荐参加了鲁迅文学员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作家班研讨学习。

即使已经进城工作多年,“下乡”似乎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向午平有着湘西山里人的淳厚与热情的特质,他待人接物从来就是一副憨笑状,很少看到他跟谁红过脸。

他最喜结交朋友,有人曾问他,“李红旗导演租你的房子一年给你多少租金?”他回答:“我的朋友,要什么租金。”

担任县文联主席期间他经常下乡去挖掘和联络民间艺术家,他陪着年近八十的哭嫁歌国家级传承人大碗喝酒,离开时老太太唱着山歌送他;他已不在镇里工作多年,镇里电路改造,一根电线杆架到一个老汉的田里时受了阻,老人说什么都不让步。后来镇里把向午平请来了,老汉远远听见声音,当即就说:“既然你来了,这根电杆就是栽到我堂屋里都没二话说。”这位失明的老汉不会忘记,当年家里最贫苦的岁月,是向午平用背篓一次次背着救济物资送到他家……

向午平说看到树就像看到家,那是因为这些树撑起的阴凉背后,一定躲藏着一大片属于乡亲的屋檐。屋檐也许是别人的,但家的感觉是一样,只要脚下踏着的是乡土,那就是家的所在。

文 | 《文史博览·人物》 记者 吴双江

转载注明:“力量湖南”(lilianghunan)微信公众号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