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会展·赛事] 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揭晓,细数不应该被遗忘的十颗遗珠

2 已有 1922 次阅读   2018-09-29 21:16
改革开放四十年最具影响力小说揭晓,细数不应该被遗忘的十颗遗珠

文:葛维屏

近日,由中国作协《小说选刊》杂志社、中国小说学会、人民日报海外网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40部小说评选活动揭晓。

注意了一下,在报道中提及了“经中国作家协会批准”,从某种意义上,带有一定的官方色彩。

这个名单摆在面前,可谓令人五味杂陈。

长篇入选篇目(15篇)

1王蒙《活动变人形》

2王安忆《长恨歌》

3史铁生《务虚笔记》

4古华《芙蓉镇》

5陈忠实《白鹿原》

6李佩甫《羊的门》

7阿来《尘埃落定》

8张洁《沉重的翅膀》

9张炜《古船》

10金宇澄《繁花》

11莫言《生死疲劳》

12铁凝《笨花》

13格非《春尽江南》

14贾平凹《浮躁》

15路遥《平凡的世界》

中篇入选篇目(15篇)

16王小波《黄金时代》

17方方 《风景》

18刘索拉《你别无选择》

19毕飞宇《玉米》

20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21张贤亮《绿化树》

22陆文夫《美食家》

23阿城《棋王》

24苏童 《妻妾成群》

25余华《活着》

26迟子建《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27莫言《红高梁》

28谌容《人到中年》

29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

30路遥《人生》

短篇入选篇目(10篇)

31尤凤伟 《为兄弟国瑞善后》

32王蒙《春之声》

33史铁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34刘心武《班主任》

35刘恒《狗日的粮食》

36汪曾祺《受戒》

37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

38高晓声《陈奂生上城》

39铁凝《哦,香雪》

40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这个名单,包括长篇小说15部,中篇小说15部,短篇小说10部。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确定的名单,可以看出,它考虑到了方方面面。

有的作家,明明最知名的是另一部作品,但入选的却是这一部作品。

任何一个名单,都是综合合力作用的结果,看了这个名单,可以看出,它有如下的一些特点:

1、 它更注重当前。比如金宇澄《繁花》的入选,就完全可以看作是对近期茅盾文学奖作品的照顾。

《繁花》是四十年尾期的作品,它的沪语写作以及过分局限于编辑部故事的视野,都限制了小说的社会广度与深度,包括上海的作家,背后都在说,《繁花》写的故事与上海无关。

而它的沪语基调,更使它的影响力受到严重限制,而之前金宇澄在文学界称不上是一个能够产生社会影响的作家,基本上在《繁花》出来之前,他塑造的人物形象,几乎没有一个为人所知。

用四十年尾期的一个作品,来涵盖整个期间的文学影响力,显然是缺乏说服力的。

2、 它更看重职别。可以去检索一下,获奖作者里有多少是地方的作协主席。《羊的门》的作者李佩甫是河南省作协主席,但这部小说要说是有什么影响力,不能不说有一点够不着。

当然,四十年的沉淀,官职是影响力到一定程度的水到渠成的结果,但现在反过来,官职也促成了文学地位的稳固。文学创作与官职的相辅相成,形成了历年评奖的一种隐形的考量参数。

3、 它隐含着平衡。面对这个名单,会发现军旅文学没有一部入选,实在有一些奇怪,且不说茅盾文学奖里,就有许多军事题材小说,就是在现实的中国当代文学进程中,一直少不了军事文学的强大力场,但现在在这个名单里丝毫不见,实在令人奇怪。只能说这个名单是一个平衡的结果。选出的作品,并不一定是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因此,觉得这四十部作品作为反映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文学成就,显然还存在严重的漏缺。

下面小编列数被这个名单遗漏掉的作品计十部,以作为一个普通读者对四十年那些为文学作出贡献者的致敬。鉴于十部篇幅总体容量太小,就不分小说的长篇、中篇还是短篇了。

1、 卢新华《伤痕》。这几乎是新时期文学的一篇开山之作,尽管它故事的背景烙印着时代的血痕,但是它的叙述基调是温暖的,而这正是这个小说成功的叙事策略,它造成了小说在人心的温暖上能够在当时的环境下被人接受。如果这部作品不能列入最有影响力的小说,那么,将置庞大的呼应着改革开放全面展开的一类文学品种以何种地位?

2、 柯云路《新星》。它当时在中国掀起了万人空巷的观剧热潮,即使撇开小说里遭评论家诟病的“人治”设定,但作者在这部小说里显示出了当代作家中少见的对中国现实的认知深度,相形之下,同样号称改革小说的《沉重的翅膀》可以说几乎很难看到是一种中国现实的反映。虽然后来柯云路像鲁迅所说的那样“激进的快,颓废的也快”,滑入到不可思议的玄学领域,但是我们不应该忽视他在中国社会的巴尔扎克式的描摹中的由他作出的努力与贡献。

3、 张承志《黑骏马》。当年张的这部小说与李存堡的《高山下的花环》同时刊登在《十月》上,但在文学的蛊惑力层面,张承志明显要比李存堡的单薄的文字要胜出一筹。这部小说里用严谨的庄重的阔大的中国语法,描写了一个厚重的对青春、对爱情、对人性不断进行思考的心理历程,把中国文学的雄浑意境推到了一个即使作者本人也难以超越的高度。

4、 朱苏进《射天狼》。朱苏进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军事题材作家,这不能不说主要原因是近四十年来,中国军事现实缺少重大战役让军事题材找到更大的施展空间,但朱苏进能将和平时期里的军营里的看不出激烈交锋的人心写出如此的深度的确显现出不凡的功力。后来朱苏进参加了《康熙王朝》的编剧,在这个更具激烈冲突的历史天空里,他可以更淋漓地展现他对现实中人心的识别,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词“荒唐”,其实是朱苏进军事小说里最习用的一个词语,反映出朱苏进潜意识里对现实的总结与归纳,而在历史剧中,他释放了他的这种对现实的体验与积蓄。军事作家对影视的加盟,往往使原作发生历史性的巨变。这里顺便地提一下江奇涛,他参与编剧的《亮剑》才是这部电视剧升华到一个经典高度的根本原因,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亮剑》里的很多对话与情节,原著里都没有,我们不能不说,这是军事作家江奇涛对这部电视剧精神质量超越原著的根本贡献。

5、 刘绍棠《蒲柳人家》。在莫言出道之前,能用中国的瑰丽的意象,描写农村风景的,也只有刘绍棠了。从文本来看,刘与莫言的文字的意象有某种相似性,但莫言的瑰丽的语词,是后来添加到他的底层叙事文本上的,而刘的底层情境,则是添加到他的知识分子的质素上的,所以莫言一出,就立刻衬托出了刘绍棠乡村的人为雕琢痕迹来,但这无法改变刘绍棠在进行文学中国化探索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文学的遗忘是如此之快,当年刘绍棠也算是一个炙手可热的人物,而今天它已经失去了他在文学界的影响力记忆与库存。如果路遥不是有一帮忠实读者惦记着,估计会像当年在《当代》遭遇到的退稿命运一样,早已被文学圈扔到圈外去了。所以,在这个名单中,我们看到《平凡的世界》能够入选,就是出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隐衷,而对读者的迁就。

6、 韩少弓《西望茅草地》。在本次影响力名单中,除了已经退出国内文学圈的古华是湖南作家之外,向来是中国文学重镇的湖南文学界却没有一个人选,实在有一些不可思议。从历史上而言,湖南与山东作家有着天赋的语言优势,山东作家的明快,湖南作家的润泽,都构成了这两地文学天下无两的独特风格,与陕西文学文字上的笨拙与干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老一辈作家来看,周立波的语言,明显要胜出陕西作家柳青。即使今天被捧上了天的《白鹿原》语言中大量的病句的存在,都大大地影响了这部作品的阅读快感。其实这部小说有对莫言小说的模仿,但模仿的很拙劣,毕竟作者与莫言不是一代人,上一代人模仿下一代人,那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的事。韩少弓基本可以视着湖南作家在当代作家中的最有代表性作者。随便选了一篇作者早期的短篇小说,是因为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炼字造句的富有弹性的力道。

7、 王朔《顽主》。王朔与莫言是改革开放之后代表性的可以视着两两对称的作家。两个人都采用白描风格,都吸取了民俗语言,莫言在乡间制造“匪”,王朔在城里制造“痞”,两个人都旋晕了整个八九十年代文学圈。莫言的传人无数,包括苏童,语言上都模仿莫言,还模仿高密东北乡,制造了一个属于他的文学基地。王朔的传人更是络绎不绝,冯小刚电影里有一半作品,是王朔“三T公司”的变种。即使王朔今天归隐江湖,但他的影响力不可小觑,至今余音不绝。

8、朱春雨《沙海的绿荫》。一个英年早逝而被过早遗忘的作家。他是军旅作家的一个代表。他在小说的严谨而欧化描写上的中国化合拍程度,可以说甚至超过了另一个军旅作家朱苏进。他是一个能够写出时代的黄钟大吕作品的作家,而他的离世,也让中国的史诗式追求的作家再无传人。

9、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他能抓住改革开放发生在1975年这个特定的精神主核萌芽时期,表现了前改革开放的历史因子,而它的巧妙之处,是通过一个大家庭的儿女情长来折射出时代的风云,作者的语言比较清丽,今天看来,手法已经有一些陈旧,但是,它能够以简洁的世俗的生活,来图解一个时代的风向与流变,作为改革开放影响力的文学作品,怎么能不给它一席之地?毕竟是评选影响力,而不是选文学性作品。

10、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短篇小说的精致之作,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能够容纳下数代人的精神诉求以及极其流畅的心理过度,都堪称典范之作。而它对改革开放之后爱情的呼吁,也显示出它的荜路蓝缕性质。虽然作者过早去世,后期作品笔力不够,但作者的语言巧妙与对话技巧,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准,值得在影响力作品序列里留下他的一席。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