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散文·杂文] 禅是一枝花——读苏忠《快意为禅》▏张翼

3 已有 3417 次阅读   2019-08-13 06:23
禅是一枝花——读苏忠《快意为禅》▏张翼 

读苏忠的诗让人暂时忘却世事的芜杂,内心纯净起来,如《一个人的闽江口湿地》:

一群燕鸥绕着灯芯草滩不停盘旋,像一条小狗绕着尾巴转。

忽上忽下的啾啾声,分明有种显摆,有种勾连搭的气息。

一个不是周末或节假日就来到这的人,有什么好担忧呢?

无非闲云,无非野鹤。

在闽江口湿地,我仰面躺在沙滩上,看江水往下冲,看海水往上推,看鸥鸟和水草将世界喧哗,看粼粼滩涂把初夏大片拓印,看一个过客没有寻人启事的孤单。

云才飘走几波,就有不知名的几只鸟,呼啦啦停在不远处,优雅地走上几步,然后昂首挺胸,目不斜视。

好一阵,我生怕自己的笑出声来,惊走了它们。

分明,我看到鸟儿们的眼光,时不时瞥我一下。

嗯嗯,你们装人类的智慧,我就装鸟儿的灵感。

江和海的推搡,我不想劝解,一辈子的邻居,它们的吵吵闹闹,也许就是寻常的生活方式。

一溜鱼儿,时不时窜出水面,挑衅五月的空旷阳光,我也装着没看见。

苏忠的诗妙趣横生,兴象玲珑,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创造动态十足的画面感,将读者带入被日常忽略的世界,与自然空灵对话。可以让读者很好的实现或不经意间,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天地间有大美,诗人在自然里休憩,性灵在山水间滋养。生机盎然的山水打开了诗人的心门,可以想象此时诗人正拈花微笑——神情轻松自在,灵魂轻灵自由。唯有以纯真的襟怀去体悟自然,才能对万物有如此细致的观察和敏锐的感受,才能向外发现山水之美,向内发现自我真性情。唯其心灵的静,方能感受自然的动!怀抱日月,浸淫山水,感受万物生生不息的乐趣。

观照山水化身万物的同时,神启的洞见慧识使诗人重新获取对人生价值和人类意义的远距离审视,“既然找不到路了,与其心慌慌地鬼打磨,不如依靠直觉与经验找路吧”。(《空山旧雨新枝》)“我只好弯腰,不管有没有飞鸟搭理,也不管山花翅膀长多高,在飞红棋盘山,在没有人群的高处。”(《飞红落日》)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在对自然的观察与体认中获取生命新的感悟,在心斋坐忘中找到“诗意的栖居”。 苏忠的散文诗以禅意重新观照当下生活,在真醇的诗境里呈现了摆脱噪声、浮华、诱惑后心灵的宁静出尘。没有世俗社会的纷纷扰扰,在静逸中积酿生命的性灵之悟。这里的静逸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避世隐居,具有更为丰富和新鲜的现代人的思想文化内涵。在快意为禅中,在对草木鸟兽的观察中,体悟生命的本质。

——节选自《福建乡土》2019年第3期“闽派诗坛,群英争妍”



【作者简介】

张翼 女,1975年生,福建福州人,福建警察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著有《散文诗文体学研究》(上海三联出版社2017年5月版)

【苏忠散文诗附录】

《飞红落日》

石头有三两块,搭在山巅,约莫有几十吨,不规则,风一吹,就晃悠悠地摆。

夕阳也在山巅,不晓得有多重,也踉踉跄跄地磕脑袋,估计风也在吹拂,也安静。

在棋盘山,我只敢侧身看神仙们对弈,山中时日长,衣袖湿了也不要紧,神都是宽袍大袖,不翻旧历。

风疾,有呜呜声,后来谁都不敢站在中间,怕夕阳和山石万一撞上,轰隆隆的回音,定会惊着下棋的神仙。

那些叮叮当当的碎片,也会掉入渔港,溅起的霞光,把群峰一一焚烧,一一熄灭。

而现在,夕阳浑圆,山巅石头也大块,站哪儿都是中央。

我只好弯腰,不管有没有飞鸟搭理,也不管山花的翅膀长多高,在飞红棋盘山,在没有人群的高处。

《空山旧雨新枝》

——在湘西

山是空山,雨倒是旧的。

淅淅沥沥,一成不变下了许久。

人其实也是旧的,年过四十之后,总感觉身上的零配件渐渐磨损,腿脚迟缓了,反应不够敏捷,动力系统也慢了些。

何况,一个早早退出江湖的人,在这样的雨中,难免无所思,无所事。

山的笔墨隐隐约约,看上去未免复杂。雨的节奏本质上呆板,缺乏变化的往往说没就没了。可大雨翻卷过的山峦,风水先生般一头雾水,着实有几分神秘莫测。

石阶是滑的,有的路标找不到了。兜来兜去几回,手脚也湿了,身上起哆嗦。

一个中年人,经验而言,也是积累了些定力,况且在北方大雾呆了些年头,方向感还是有的。

既然找不到路了,与其心慌慌地鬼打磨,不如依靠直觉与经验找路吧。

还好雨没有接着下,风一阵一阵地旋。

有些怪叫声,分不清是什么鸟虫以什么样的心情喊什么。

我认真地听,分辨着。

然后,山也就彻底空了。

几步路,我拐进斜坡处的出口。

(图片源自网络)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