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鲁迅笔下的阿Q,为何被认为是写尽国民劣根性?文中细节揭开真相

3 已有 291 次阅读   2022-08-27 18:19
鲁迅笔下的阿Q,为何被认为是写尽国民劣根性?文中

细节揭开真相 

鲁迅先生被评价是当代最厉害的作家之一,可谓是著作等身。并且他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功臣,比如:毛主席评价他"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如此高的评价,自然是因为他作品的原因,读书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怕遇到鲁迅先生,因为他的文章太经常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里了,但是这也是他文学成就的体现之一。如此高的文学成就自然是因为他作品的价值很高,但是笼统来看,鲁迅先生的作品仿佛一直在骂"人",比如他笔下著名的"阿Q"就被公认为"写尽了国民的劣根性",为什么呢?

首先,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确定一个前提就是:鲁迅先生生活在民国!而民国是个什么年代,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它除了是个浪漫的年代,在后期他更是一个战乱的年代!但是鲁迅先生的生卒年代是1881年至1936年,他没有经历民国后期的日本侵华战争,但是在他的少年时代,却是晚清时期,晚清时期中国这个民族经历了什么,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屈辱的甲午中日战争,屈辱的马关条约,南京条约等等。而上述的这些,在鲁迅先生少时都亲身感受过,所以他在笔下写的阿Q以及其他人,其实是整个时代的缩影。《阿Q正传》的开篇,就有此意:"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

而晚清作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众在眼见列强侵略中国,但是中国无力反抗的同时,本就在民族深处会有一种自卑感,但是偏偏中国又是一个拥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国,新的来自外国的屈辱、外国的压迫让当时的人们产生一种内心的矛盾:有来自千年古国的自豪,又被现实沉重打击着,矛盾的心理渐渐深入到当时民族的深处!他们在被列强压不过气来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还可以强调中国的悠久历史,于是阿Q代人们说出了: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攀比的似乎是阿Q,但好像更是整个民族的无奈!

不仅仅如此,阿Q他更是那个时代最底层的人们,他仅仅靠着打短工过活,活得艰难,挣的钱经常被地保、被很多人抢去,勉强糊口的生活、经常的被人欺侮。他打不过的人,他就默默地说: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甚至于被打之后自己打自己,假设被打的是另一个自己,更像是自己打了别人一样。只能追求精神上的短暂胜利,并自我慰藉,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现实中不属于自己的胜利!因为现实中实在太苦了,被长期压迫的人们,长时间无力反抗的人们最后走向了麻木,只能追求精神上的自慰!像不像清朝晚期意图立宪自救的晚清政府?

但是阿Q并非只表现了民众苦难的一面,他更代表着很多人有过却不愿意承认的心理。比如在和人聊天的时候,会有故意聊到自己身边厉害的朋友或者和自己有关系的一些人,仿佛这样自己就能和那些人一样厉害!这和阿Q执意说自己姓赵执意想和赵老太爷攀上关系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自己有一些自己认为的不足,比如身材不好的人在听到"胖子""瘦子"等等一些可能和其联系起来的词语,都会自己听者有意,然后产生不快!这和长了癞子的阿Q不愿意听到和癞的所有相关词有什么区别?

所以,阿Q就是一个集众人之不足、国民之不足为一体的这么一个典型的形象,而鲁迅先生本人又是刚好在中国最惨的时代生活过的,再加上他留学日本受到的歧视,自身感受加上耳濡目染,就有了一些感悟,认识到当时的社会,主要是因为民众受到的压迫太大,无力排解的他们只好寻求一种聊以慰藉的方法,毕竟人总是要活下去的!所以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想要用激烈的文字来唤醒当时麻木的人们!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