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许子东:100年过去了,鲁迅讲的话仿佛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3 已有 152 次阅读   2023-05-04 19:18
许子东:100年过去了,鲁迅讲的话仿佛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2021年一部《觉醒年代》,可谓是掀起了一阵“鲁迅热”,对于曹磊演绎的“鲁迅”,网友们纷纷表示:先生活了,先生从教科书上走了出来。这看似只是一句戏言,但背后饱含着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对于鲁迅先生的喜爱与关注。

作为一介思想的斗士,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的所作所为都是充满了抗争的色彩。所以我们不难发现为什么先生的文字至今读起来都是那般振聋发聩,引人深思。而一生致力于文学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许子东,也同我们一样,是鲁迅先生的“狂热粉丝”。

在一次记者采访他对于鲁迅看法的活动中,他是这么说的:“我觉得跟鲁迅打交道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必要?100年了,鲁迅的话就像昨天说的一样,我惊呆了,从没有看到一个作家可以写出一句话相当于在评论今天的报纸。”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鲁迅先生的文字之所以在今天还能够熠熠生辉,是因为他笔下的文字都是对那个时代的真实披露,虽然没有任何润色,但一针见血,直指人心。

新旧时代交替的见证者

作为一个新旧交替时代的见证者,鲁迅先生这一生以笔为刃,他不仅用他手中的笔记录下社会百态,人情世故,更是用笔下的文字敲醒了麻木不仁的民众,唤醒了处于沉睡中的“东方巨龙”。

在大多数国人还沉溺于旧时代的辉煌中,对于旧时代的糟粕视若珍宝时,他率先打破这一切种种不公,种种错误思想。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之一,他开始宣传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的问世,更是标志着他力求改变的决心。一方面,他抨击吃人的礼教,另一方面,他也反对拿来主义。

作为一个思想的斗士,他的抗争与不满是显露于文字中的。这一点,今时今日的我们也可以从他的作品中体会得到。他的反抗精神也深深影响了那一代的年轻人,无数有志青年开始加入到这场运动中,他们都在为当时水深火热的中国奔走呼号。

在他思想的引领下,铁屋子里的人开始听到了遥远的哭声,他们相继觉醒,明白自己与国家的关系。在那个国将不国的年代,他们开始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自己如果坐视不管,只会成为一介亡国奴,彻底沦为丧家之犬。国格不在,谈何做人的尊严。

当然,在通往新时代的路上险象迭生,荆棘丛生。稍有不慎,便会有生命危险。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有志之士,他们仍旧是义无反顾,勇往直前。在他们看来,总要有人冲在前面,如果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是他们呢?

于是,他们就这样以身践行,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硬生生闯出一条路来,秉承着“此后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的精神往前冲。所幸有越来越多的人被这束光所照亮,所吸引,于是这束光照亮了那个充满裂痕的国家。

精神始终是共通的

鲁迅先生的文字已经过去一百年之久了,为何到今日仍旧适用?我想,那是因为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其言论是符合社会发展浪潮的,其精神始终是共通的。

比如,在反对封建礼教糟粕的时候,鲁迅就曾提到,“从来如此就是对的吗?”的话语,这句话放到今天也依旧成立。延续多年的陋习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这时我们就要适时改变,另谋出路,不能一味地陷入过去的思想禁锢中。

又比如,鲁迅先生在勉励青年中这样说道:“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鲁迅先生想以此来勉励青年人要勇敢地坚定自己前进的方向,前路漫漫,但终究是充满光明的大道。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即使自己力量微弱,也要坚信自己有照亮天空的力量。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自己本人当时对于所处的黑暗年代,始终是心存希望的,即使他曾一度对于中国前路的渺茫深感悲观失望,但他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特别是对于青年人的教导,他始终是以勉励为主,告诉年轻人不要过早地对世界失望,要心怀希望。这种思想价值在我们今天依旧是社会的主流,要积极乐观,要心怀希望。

特别是处于如今疫情时代,我们更可以看到这种思想的光辉。无数青年志愿者都积极投身于抗击疫情的事情中,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萤火虽小虽微,愿为其芒其光的思想依旧在今日熠熠生辉。

小结

鲁迅先生这一生,是充满斗争的一生,亦是充满辨证与哲理的一生。在那个处于新旧思想交替的年代,他比别人先意识到了改变思变的重要性,以笔为武器,开始了唤醒国民的道路。而在这当中留下的文学作品,其思想与深度更是发人深省。

在同样是处于社会变革的今天,同样适用。因为伟大的思想光辉只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可以精神永续,熠熠生辉。这也便是即使历经百年,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依旧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推崇多次入选教科书的原因所在吧!

而我们能做的,便是在阅读先生的作品中,融入自己对时代的理解,做一个有为青年。不辜负伟大的先生,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