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对“鲁迅”一次全新的解读与出发,“海上大先生——刘春杰‘鲁迅主题’艺术展”开幕

3 已有 82 次阅读   2023-08-13 11:57
对“鲁迅”一次全新的解读与出发,“海上大先生——刘春杰‘鲁迅主题’艺术展”开幕 

8月12日下午,海派艺术馆举行媒体见面会宣布“海上大先生——刘春杰‘鲁迅主题’艺术展”正式开幕,海派艺术馆执行馆长张建华接受刘春杰作品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展览由鲁迅文化基金会、海派艺术馆主办,上海西区文化传媒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中华儿女美术馆协办,著名策展人吴洪亮策划,鲁迅嫡孙周令飞任学术顾问,共展出艺术家刘春杰立足当代、融合版画、装置,进行综合艺术创作的六百余幅作品,全方面、多维度叙说鲁迅先生与上海渊源,也呈现其12年来“鲁迅活在我的艺术里,而我则行走在鲁迅的世界里”的创作历程。

色彩缤纷 脑洞大开

此次展览,空间布局别具一格,各具特色,空间与作品对话,多维综合艺术排阵,循序渐进,由深及浅,从暗至明,犹如书卷般依次铺开。

步入《药房》空间,295个药匣子似的鲁迅肖像墙铺天盖地,大胆而新奇的方式将综合绘画作品嵌入一个又一个凹凸起伏、紧密相连的方格之中,网格化布局错落有致。

灰色列阵的边界,突兀悬挂了一组25件《热风》系列综合材料作品。时间和风雨合谋,破损、皱褶、凹凸、断裂、残缺的旧报纸粘连在一起,丙烯颜色混合过往的时光涂抹,废纸竟有了厚实,似乎变成了金属,木刻鲁迅被覆盖、侵蚀、遮蔽,似有似无,或明或暗,成为了一种抽象符号,甚至杳无踪迹,抑或为模糊飘移的风景。色彩时而幽暗、时而明亮、含糊不清。一如鲁迅当年面对寒冽,以《热风》相对,发出光和热。

走出《热风》便进入《迷阵》空间,首先看到课桌上放着拓印在旧报纸上的木刻鲁迅。大先生犹在,仍在启蒙我们。观众驻足,坐下,安静地读。起身前行,目光触及那些蜿蜒纵横、错落悬挂装置300幅鲁迅形象的装置,正反皆有内容的画框,红线交错,犹如迷宫。穿梭其中,彷佛游离于刘春杰的作品与鲁迅的文字之中,在一种对立的和彼此消解的繁复中流转。

离开忧郁,进入《影像》空间,叙述大家评说,以及艺术家刘春杰十余年持续鲁迅题材创作。

《祝福》大型涂鸦作品是展览最后一个单元。刘春杰与800多位观众朋友、艺术家朋友们共同创作长28米,高3米的巨制,强化了公众参与的价值:天马行空的儿童涂鸦,八十三岁老人的手笔,专业艺术家的笔墨描绘,有繁花环绕的鲁迅先生……在此,鲁迅似乎从未离开我们和我们的生活,鲁迅的《祝福》与我们对他的《祝福》同在。

思想碰撞 对话无界

著名艺术家王劼音、卢治平、蒋铁骊等出席展览活动。展览对话会也随之举行,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宝钢集团原党委书记、鲁迅文化基金会首席专家刘国胜,上海鲁迅纪念馆原馆长王锡荣,美术批评家徐明松、张立行,上海油雕院院长江梅,《艺术当代》主编徐可,出版人刘广汉等就该展展开对话。

周令飞认为刘春杰关于鲁迅题材的创作,无论木刻、水墨、装置,其底色都是版画,其精神都是中国新兴版画精神。正是直接承接上世纪30年代中国新兴木刻最兴盛时的路数,才得以在今天大放异彩。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郜元宝教授认为,不仅鲁迅的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艺术信息,鲁迅的思想与创作也跨越了文学和艺术这两个本来就不可分割的领域。在这意义上,刘春杰的画展就是帮助读者认识鲁迅与艺术的一条色彩缤纷、令人脑洞大开的通道。

本次展览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谈及刘春杰以鲁迅为母题的创作,既是粉丝刘春杰对偶像鲁迅的当代私想,也是智者鲁迅对艺者刘春杰的创作锤炼。他的作品寓意着鲁迅还在,还将授业解惑。

我们是否还需要鲁迅?我们该如何解读鲁迅?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虚无和重复的人生?从来如此便对吗?这是一场空间与艺术作品的对话,这是一次对鲁迅全新的多维艺术表达,在极致的纯粹空间里,在多变的展陈设计中,以最亲近的姿态走向鲁迅,解读刘春杰的艺术“私想”。

展览将于9月3日结束,其间主办方将邀请艺术家刘春杰与观众互动。

校对 陶善工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