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海钩沉] 30张晚清彩照:悲惨的童养媳,青楼女子举止轻佻,别被电视剧骗了

1 已有 77 次阅读   2023-11-16 17:25
30张晚清彩照:悲惨的童养媳,青楼女子举止轻佻,别被电视剧骗了

满清王朝入主中原,采取愚民政策闭关锁国,当洋人的坚船利炮轰开国门之后,西方洋人带着照样机,拍摄了满清统治下的中国,下面让我们看一下,当时晚清中国人的真实生活30张彩色照片。

简易搭建的草屋,虽然看起来比较破旧,但棚子底下倒是很温馨。几张桌子和长椅,上面摆放了茶具,应该是个茶棚。过往赶路的人们,或者干活口渴的人,累了都会停下来小坐一会儿,喝喝茶,聊聊天,既解渴又解乏。

双手拿刀,表情凶狠,金鸡独立的姿势,这是一位杂耍演员在街头表演节目。为了赚钱补贴家用,只能街头卖艺,供人们娱乐,客人高兴了赏点小费。不管怎么,都是凭借自己辛苦劳动换来的钱财。

车夫推着独轮车,戴着草帽,皮肤黝黑,衣衫全是灰尘,脸上笑意显得特别淳朴。车上的人比较年轻,衣衫干净,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公子哥,和车夫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一位老妇人坐在长椅上,眼神呆滞注视前方,手上和脚上都在忙着做活儿,就像一个无情的工作机器一样。可能日复一日的生活,没有新鲜感,已经把她变得麻木了。

一眼望去,狭窄的小巷热闹非凡。各种杂货铺一间挨着一间,还有在路边支起散摊的。人群来来往往,有闲逛,有好奇,还有寻找目标买东西的。店铺招牌最显眼的当然是“驰名戒烟药丸”,既然有卖戒烟丸的,说明当时很多人已经身受大烟的荼毒

街边的餐铺,盘子里应该是馄饨,饺子之类的。摆个小吃摊做面食,即简单又快,客人等待的时间不用太长,这样客流量也比较大。

想起了电视剧里演员的台词:“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这就是街头艺人的真实写照,几个人合作挑战高难度动作,博得周围人一声声喝彩。但是这种比较危险,只要有一个人配合不好,就会发生危险,所以挣钱比较辛苦。

四个女子围坐在一起,一人手里一种乐器,吹拉弹奏,分工明确。说明那个时候已经有表演艺人了,主要供一些世家大族们娱乐消遣。

衣衫褴褛的祖孙俩,孩子懵懵懂懂,爷爷的脸饱经沧桑,伸出手向路人乞讨。应该是家里实在比较困难,所以不得不用这种方式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仍然有着向生活前进的勇气,值得我们学习。

一个小小的地方,简单的支起一张桌子,摆上笔墨纸砚。老爷爷戴着眼镜,一看就很有学问的样子。这是另一种谋生的技能,帮别人手抄或者写信。那个时候会读书写字的人并不多,所以便少不了这样的一种职业。

这是一个水产市场,摊贩们紧挨在一起,面前摆满了水产,有客人的时候各自忙碌,没客人的时候就聊天打趣。

这四个女人面容姣好,坐姿开放,穿着随意略有暴露,应该是青楼女子。男人们为了找乐子,就会去青楼,寻一个看对眼的女子,你情我愿。

那个时候的达官贵人,家里孩子众多,不想送去学堂,就会专门请一个私塾老师来家里,教孩子们学习写字。图片中就是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中间的私塾老师授课。

摆摊看病抓药的江湖郎中,拉一条横幅,介绍了各种疑难杂症,看样子也是个很厉害的中医。

祖孙三代,怀里抱着的应该是个男孩儿,那个时候重男轻女的糟粕思想还比较严重。右边两个小女孩儿虽然年龄比较小,但还是逃不掉裹小脚的命运。

弹棉花,老一辈的传统手艺。以前都是握着工具上下拍打,弹出来的棉花又软和又有弹性。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都是机器代替人工,省时省力效率也高。

一个人正襟危坐在织布机前操作,整台机器都是木制的,生产全靠手动。这个时候的西方国家,织布机是由钢铁制造的,实现了自动化操作,生产效率比晚清要高几十倍。

想要留住美好时刻,除了用照相机,还可以有比较传统的画像。简陋的屋子里,贴了几张他画过的画像,就像影楼里用来宣传的照片。

街头小巷的修脚师傅,年龄偏大,戴着眼镜,双目注视着客人的脚,仔细又认真。有钱人家的公子哥,总是比较会享受。就像现在的洗脚店和按摩店一样,是一种放松舒服的地方。

一对结婚的新人,郎才女貌。新娘头饰有点夸张,婚服艳丽,新郎英俊挺拔。美中不足的是衣服比较宽大臃肿,显得丑陋不堪。

两个小孩儿在街头看拉洋片,很是新奇。拉洋片是现在电影的雏形,那个时候应该是没有声音的。想起了小时候夏天的夜晚,大队里播放露天电影,男女老少坐满了人。

清朝光绪皇帝批准开办大清邮政官局,中国近代邮政便诞生了。邮政员穿着工装,背着邮政包,把信件送到顾客手中。当时能进邮政工作,是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人人称羡。

两个妇女一人抱着一个娃娃,不农忙的时候,大家就会抱着孩子聚在一起聊聊天。右边的妇女戴着旗头,身份尊贵,可能是流落民间的格格。

这是农民正在踏着汲水工具,给农田灌溉,没有畜力,全靠人工上阵。一个个身材消瘦,面露难色,比较吃力的样子。可能辛苦劳作一年,也不一定能够填饱肚子

祖孙三人一起去集市,老妇人手持拐杖,因为裹小脚,很难长时间走路,必须拄拐。男人挑的箩筐里,坐着小孩子,眼神清澈以前逃荒的时候,也是这样,挑着小娃娃背井离乡,去外地讨生活。

图中的中年人正在让剃头匠梳理自己的头发,脚上穿着草鞋,身上衣物满是补丁,但是依旧笑容满面。生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改变不了,只有微笑面对

两个人扛着棍子,中间绑了一头肥猪,内心欢喜,嘴巴不自觉地上扬。不知是过年还是雇主有什么喜事儿,不然这头肥猪是舍不得杀掉的。那个时候能吃到猪肉,也是比较富裕的家庭了。

以前穷人家的交通工具大多都是驴车,一位妇女骑着驴,带着孩子去干农活。即使是骑着驴,也比走路省力很多,干完农活回来的路上,还能骑在驴上面歇息。身后的房子破旧不堪,说明也是一个穷苦家庭。

对比明显的是,中间的富家子弟,在楼上的天台,身边围绕着小丫鬟,甚至是童养媳。撑着质量上乘的遮阳伞,浑身衣着光鲜。他们的起点,是穷人的孩子一辈子都到不了的终点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