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最后一页|2023文化年度记忆

2 已有 76 次阅读   2024-01-02 09:27
最后一页|2023文化年度记忆 

2023年行至尾声,世界在时间的刻度上又向前了一步。在这一步里,文化、艺术领域有很多人、很多事留下了痕迹,包括一些秩序的解构和重建,还有许多离别和重逢。

无数新闻淌过时间的洪流,终将变成被掩埋的旧事,在新的年轮生长前,搜狐文化推出专题2023年度记忆,希望以此,对抗人世间普遍存在的遗忘和粉饰。

01

ChatGPT元年

马斯克曾在2015年发出警告:AI是人类文明面临的最大风险。

就在同年,他却和几位科技巨头投资10亿美元创办了OpenAI。2023年,这家公司发布的ChatGPT引发了一场全球风暴。

ChatGPT发布仅两个月后,月活跃用户数就达到了1亿,成为有史以来增速最快的互联网APP,相比之下,TikTok用了9个月,谷歌则用了14个月。

如果说,以往人们对AI的强大停留在想象阶段,那么ChatGPT则是一个具象载体。作为生成式AI,ChatGPT甚至可以处理像写论文、小说、代码,及绘画等看起来最需要创造力的工作。一时间,关于ChatGPT或将取代搜索引擎,进而取代不少人类从事的工作的说法甚嚣尘上。

12月14日,2023年《自然》年度10大人物揭晓,ChatGPT成为与10位人物并列的“第11人”,这是“非人类”第一次入选该榜单。

并非自然人的ChatGPT被《自然》当作自然人评选,这本身就改变了历史,而这仅仅只是漫长AI时代的一个起点。

02

《国家地理》告别线下

科技最终会行至何处尚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打工人的威胁并不遥远,我们已切实感受到旧秩序的倒下。

2023年6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解雇了最后一批专职撰稿人,并宣布明年起将不再以纸质版形式在美国报刊亭出售。但该杂志仍然会由自由撰稿人供稿,并继续于多个平台出版纸质和线上版本的月刊。

这家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杂志成立于1888年,起初是一份地理学术期刊,日后由于内容兼具专业性和可读性,逐渐演变为最知名的地理杂志之一。

在多个历史时期,都承担起了重要的公共职责,如冷战期间,就致力于报道“铁幕”之外的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被称为“美国人了解世界的窗口”。

而这本杂志在对科学和自然世界进行了135年的调查报道之后,即将在线下渠道与读者告别。不过所幸,连接并未中断,调查报道在线上仍将继续。在Instagram平台上,《国家地理》是第一个粉丝过亿的品牌,如今订阅者已达2.8亿,为所有非名人个人账户中最多。

可见,价值阅读永远有生命力,只是形态在变。

03

Kindle退出中国

2023年还有一个小时代终结了:

6月30日,Kindle中国电子书店正式停止运营。

Kindle一名,意为“点燃火焰”,以此暗喻书籍与智慧所带来的兴奋。通过无缝融合线上书库,配合亚马逊电商的渠道优势,Kindle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购买线上书籍。

2007年,第一代Kindle发布,售价399美元。5个半小时内,2.5万台被抢购一空。

2013年,Kindle初入中国,凭借电子墨水屏的独特体验,革命性地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

2018年,中国成为Kindle销售的第一大市场,这也是Kindle最后的“高光时刻”。

一方面,本土竞争者:小米、掌阅、华为、科大讯飞等一众公司,纷纷入局,试图分一杯羹。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衬托下,Kindle的产品线更新节奏显得过于缓慢。受牌照限制和盗版影响,其内容壁垒也难以建立。

最致命的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崛起,功能单一的Kindle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阅读神器”逐渐沦落为“泡面搭档”。十载沉浮之中,Kindle促进了国内电子书市场的繁荣,同时也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04

郑渊洁认输

2023年的另一场“败北”,主角是童话大王郑渊洁。

在世界知识产权日的一周前,68岁的郑渊洁在微博发布告别书:

“从今天起,我告别商标维权,不再对侵犯我原创的知名文学角色在先权益的673个侵权商标维权。我每天依然写作,但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长篇小说等永远不再发表,因为发表了将面对商标侵权而难以维权成功。”

他所主编的《童话大王》,也在2022年1月正式停刊。

郑渊洁原创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贝塔等知名文学角色,陪伴了中国70后至10后五代读者,相关书刊发行量超过3亿册。

郑渊洁称,这些角色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恶意注册了710个侵权商标。他从2002年开始维权,但21年来只成功了37个。维权时间最长的舒克内衣商标用了19年时间才成功,还有673个侵权商标没有维权成功。

侵权、维权、起诉、争议,近些年来,在郑渊洁的生命中来回上演。

在今年,郑渊洁认输了。童话世界里将不再有郑渊洁的新作出现。

05

何赛飞发声

郑渊洁选择了沉默,何赛飞针对行业现状则发出呼喊。

她质问:“梅花奖、文华奖,几百万、几千万,花那么多钱排一台戏。戏呢?钱呢?到哪里去了?”

这一幕发生在5月的“中国梆子大会”上,晋剧老生演员张军波表演了《清风亭 舍子》片段,唱腔平稳,人物细节和情绪把握细腻精彩。但其戏外经历却十分坎坷,“每月工资1500元,演戏之余他做网约车司机、送外卖养家。调到省团五年了还没有转正,还是个临时工。”

担任评委的越剧演员何赛飞听到这里眼泛泪光,便有了那段质问用来传承戏曲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的发言,更坦言自己就是因为“团里面排不到戏,才去拍电影电视剧”。

当然,戏曲文化振兴,肯定不能仅指望自上而下的拨款扶持,任何一种文艺都需要时代性。《青春版牡丹亭》、乌镇戏剧节,“只有河南”戏剧幻城,也许为解局提供了一些样本。

06

大英博物馆丑闻

如果说影视圈天价片酬和戏曲演员1500月薪的对比荒诞又现实,今年更荒诞的事件可能要数大英博物馆的失窃丑闻。

当地时间8月16日,大英博物馆发布一则公告,称有藏品“丢失、被盗或损坏”,包括从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19世纪的黄金首饰、宝石和玻璃制品。

8月26日,大英博物馆理事会主席奥斯本证实,该博物馆“失踪”的藏品数量约为2000件,引爆国际舆论。随后,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引咎辞职。

12月发布的审查报告披露,失踪或被盗物品中,迄今只有351件被归还博物馆。除了被盗的藏品外,还有约140件藏品被工具划出痕迹,大约350件藏品的部件,如宝石的金座等被移走。馆方在声明中称,从这350件藏品中取出的大部分部件很可能已无法找回,因为它们“很可能已经被当作废品出售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之为“现代史上最严重的盗窃事件”。埃及考古学家、前文物部长扎希·哈瓦斯认为这是一场“全球性灾难”,是对世界遗产的“严重犯罪”。

07

汉文帝霸陵入选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有灾难也有新发现,《考古》评选出了2023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发现的动物殉葬坑入选。

《考古》杂志是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面向公众的双月刊杂志,已连续出版70余年。自2006年开始,该杂志在每年的12月评选出本年度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汉文帝霸陵位于陕西西安灞桥区狄寨街道江村东部白鹿原的西端,其东北约800米处为窦皇后陵,西南约2000米处为薄太后南陵。考古工作者在该片区发掘出大量珍禽异兽骨骼。

霸陵西南侧最新发掘23座动物殉葬坑,结合骨骼形态学与古DNA分析,鉴定出11个属种的珍稀野生动物,包括绿孔雀、大熊猫等,其中虎、马来貘、牦牛、印度野牛为陕西省首次发现。

薄太后南陵最新发掘55座动物殉葬坑,鉴定出鸟类18种、爬行类1种和哺乳类11种,首次在陕西省发现靴脚陆龟和地犀鸟属。

霸陵的大量珍禽异兽以单个墓葬形式殉葬,在全国属首次发现,随葬品有陶器、陶俑等,俨然一座文帝时期皇家苑囿的地下动物园。

08

中国作家首登《巴黎评论》

作为中国代表登上国际刊物的还有作家余华。12月,最新一期《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栏目发表了对余华的专访。这是中国籍作家第一次登上该栏目。

《巴黎评论》(季刊)1953年创刊于法国巴黎,编辑部后来迁至美国纽约,持续发行至今,其中的“作家访谈”栏目被视为业内“顶配”。自创刊以来,该栏目已采访过上百位世界文坛的重要作家,包括34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023冬季刊的余华专访,由白睿文采写完成,他也是余华小说《活着》英文版的译者。采访者称赞余华“犀利、幽默、坦诚”,比如他坦陈,第一篇小说写得极其痛苦,都不知道怎么分段,引号该放在哪里;他喜欢电影《活着》的改编,“只有白痴才会忠实于原著——白痴没有自己的想法。”

近年来,余华在社交媒体上的标签往往是“反内卷”“躺平”“摆烂”,在《巴黎评论》的访谈中,余华依旧输出了相似的价值。

访谈尾声,白睿文提问,“为什么花这么久才写完《文城》?”余华回答“文学不是我生命的唯一,我也这么鼓励我的学生。最近一次,我跟他们说,‘今天下午我们见个面,聊聊你写的小说。’他说,‘老师,我今晚要去蹦迪。’我说,‘好吧,玩得开心点。’”

09

约恩福瑟获诺奖

2023年登上热搜的国内作家是余华,国外作家可能是约恩·福瑟。

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5日,瑞典学院将20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挪威当代著名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约恩·福瑟:“因其创新的戏剧和散文为不可言喻的事物发出声音。”

约恩·福瑟,1959年出生于挪威西海岸的豪格松德。福瑟的中文译者邹鲁路曾说:“他的作品是非常挪威的,峡湾、风雨、乡村,人与人之间的疏离,看上去它就是在那样一个世界里的。但是非常奇妙的是,在上海这样人与人熙熙攘攘的环境里,这种孤独感,却是相通的。”

福瑟的首部小说《红,黑》出版于1983年。1992年,福瑟完成了戏剧处女作《有人将至》,后逐渐以剧作家的身份闻名世界,评论界经常把福瑟和另一位挪威戏剧家易卜生(1828—1906)相提并论。

历史上,共有四位挪威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福瑟是唯一一位用新挪威语(Nynorsk)写作的作家,相较挪威另一种官方语言书面挪威语(Bokmål)而言,新挪威语使用者更少。在《洛杉矶书评》的采访中,福瑟表示“用这种‘弱势’语言写作是我作为作家唯一的优势。”

10

中国作家海漄获雨果奖

另一则获奖的消息来自“科幻文学界的诺贝尔奖”。

10月,“2023雨果奖”在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

这部短中篇小说收录于《银河边缘009:时空画师》一书,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的前因后果为主要内容,将历史、科幻与推理相结合,古今两条线索交织并行,书写了一段令人唏嘘的绘画往事。

从一个默默无闻,在工作空闲时写作的银行员工,到首个在中国本土斩获“雨果奖”的国内科幻作家,海漄在中国科幻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颁奖礼上,海漄身着招商银行的制式西装,从刘慈欣手中接过了属于中国科幻作家的第三座“雨果奖”奖杯,并说出了那句被大量转发的获奖感言:“我每天计算着我的时间,计算着我的收入,但我在下班途中,在晚上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也会去仰望一下星空,这本来是两个毫不相关,互不干涉的平行世界,但现在在成都,这两个世界融合了,理想照进了我的现实。”

撰稿/Cath71 编辑/袁立聪 设计/kean

来源  搜狐文化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