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从小职员到诺奖热门,她的小说真实到恐怖,出版后被列为禁书……

1 已有 44 次阅读   2024-05-11 20:38
从小职员到诺奖热门,她的小说真实到恐怖,出版后被列为禁书…… 

1985年,一部反乌托邦小说《使女的故事》出版。

去年,2023年,它被推上风口浪尖,美国一群保守派家长疯狂地向学校、教育机构投诉,声称这本小说中含有大量不必要的色情描写,必须从学校的书架上剔除。

出版将近40年后,美国一些中学在图书馆中下架了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这本作品,使之成为“禁书”。

企鹅兰登书屋打造的“防火版”《使女的故事》,宣传片截图

这不是《使女的故事》第一次遭受公开反对,根据美国图书馆协会统计,《使女的故事》是近两年被下架最多的禁书之一

这也不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写作生涯中第一次遇到阻碍。或者说,她所遇到的荆棘远比这来得早得多。

“社会普遍认为, 女性不可能既是母亲又是艺术家。”这是阿特伍德开始写作时得到的“忠告”。结果如我们所见,她现在是当之无愧的加拿大文学领军人物,五次提名布克奖,两次获奖,近年来一直是诺奖热门候选人

最近,加拿大作家罗斯玛丽·沙利文所写的《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由中信出版社引进出版了,在这本书中,我们能够看到女性艺术家真实地生活和创作历程,她认为,女作家的正确道路不是全力以赴攻破男性设置的街垒,而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通过作者的努力,这本传记得以让读者看到并深刻了解,是什么动力驱使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不断前行,前进道路上存在哪些疑虑与困惑,她又如何战胜它们,取得成就。

此书会将阿特伍德置身于她所处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一位女性作家打破桎梏,走过荆棘之路的全部探险历程。

她的小说真实到恐怖

出版后被列为禁书……

文 |程小兔

来源 | 中信出版

“丛林之子”,她宣布想成为作家

如果我们要理解阿特伍德的生活与创作,就必须从那场发生于17世纪、臭名昭著的“塞勒姆女巫审判”谈起。

玛丽·里夫·韦布斯特是阿特伍德的外祖母的祖先,玛丽就曾被当作女巫而遭到了残忍的对待。她被众人拖出来仅吊着脖子殴打,直到差点儿断气,然后又把她放下来,扔进雪地埋起来。但是,凭借运气和非凡的意志,玛丽活了下来。

在 1995 年出版的《早晨在被烧毁的房子里》中,阿特伍德写了一首诗献给玛丽,名为《被吊到半死的玛丽》。她为自己最喜欢的这位“女巫”祖先进行了辩护,并谈道“要说我希望从她那里继承什么的话,我希望能继承她的脖子”。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阿特伍德的父亲卡尔·阿特伍德,是一位昆虫学家,她的母亲玛格丽特·基拉姆做过教师,最后成为了一名营养医师,在嫁给卡尔后,她的精力就集中到了家庭生活。

“阿特伍德幼年的生活节奏是由父亲的职业决定的——研究食树的昆虫。这个家庭生活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她在渥太华童年时代的城市世界,冬天只有寒冷和积雪;另一个是偏远的丛林世界,在她父亲工作期间,他们经常在那里度过春天、夏天和秋天的时光。”10岁前她几乎一直与丛林生活相伴,每次在丛林中搬到一个新的地方,父亲就会重新建立一座木屋。

在丛林这个大自然的课堂中,她和哥哥哈罗德一起在父亲的教导下认识每一种树木和花朵,她具备的技能还包含:从游泳和划独木舟,到剥鱼皮和去除鱼内脏,再到弯弓射箭和使用步枪。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中的照片

这还是一个“爱书之家”,孩子们的读物包含《格林童话》,里面充斥着各种哥特风的想象。阿特伍德曾说:“我是在历史书堆中长大的。父亲是个历史迷。地下室里到处都是历史书。”

阿特伍德从小就被当作一个有主见的孩子来对待,而不仅仅是被当作一位“端庄淑女”来培养。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人会给孩子灌输性别刻板传统教育”。

阿特伍德在利赛德中学上学的时候,指导类教科书上只列出了五种适合女孩的职业:护士、教师、空姐、秘书或家政人员。阿特伍德决定主修家政,因为这个职业的收入最高。甚至,她还曾加过“明日主妇小姐比赛”。

《绝望的主妇》中的布里

后来,阿特伍德遇到了英文老师比林斯小姐,那个沉醉在文学世界的人。阿特伍德发现,自己可以追求文学生活,而不必“变成一个蓬头垢面的邋遢女人。

当她在学校食堂向几位女友宣布自己想当一名作家时,大家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开口说话。几年后,一位朋友告诉她,大家当时都感到震惊,不是因为阿特伍德说了什么,而是因为她有勇气大声说出来。

回首往事,阿特伍德认为,决定成为一名作家对一个年轻女孩的影响尤其巨大。

首先,她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谁也说不上,纯属冒险;其次,在那个时候,她满心相信她绝不可能既结婚生子,同时又成为一名作家。

想要成为艺术家的女性,从小会被告知怎样的“成功学”观念呢?

她们可能像电影《红菱艳》中不停跳舞的女孩维多利亚·佩姬一般,会遭遇一个咒语:

一个女孩倘若没有遭受巨大的痛苦,或者说在某种意义上,一个女孩倘若“正常”,就不可能成为艺术家。你可以是一个艺术家,或者,你可以是一个女人,但如果你想两者兼得,最终只能面朝风驰电掣呼啸而来的火车,纵身一跳。

女性作家,从边缘到中心

1957 年秋,阿特伍德进入多伦多大学。像多数大学生一样,阿特伍德需要在暑期打工来供自己读书。她曾经在一个叫作“白松营”的夏令营工作过,负责设计自然课程,大家都称呼她为“自然佩姬”。

大学期间,阿特伍德也在坚持写作,向《加拿大论坛》等杂志投稿。

1960 年 6 月 1 日,波希米亚使馆在离韦尔斯利大街不远的央街西头的一间仓库里开业,这当然不是什么使馆,而是一个文学俱乐部。在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的文学几乎还是未开垦的荒野之地,换句话说,加拿大似乎无法养活一个职业作家。

1960 年 11 月,阿特伍德首次在该俱乐部公开朗诵诗歌。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那是一个性别议题仍未被讨论的时代。要知道,在1960 年,加拿大广播公司取消了对西蒙娜·德·波伏瓦的访谈节目,仅因为她赞成离婚并主张男女平等。

所有的女性传记,都在向阿特伍德叙述这样一种事实:

我读了她们(女作家们)的传记,读后感到沮丧且扫兴。简·奥斯丁始终没有嫁给达西先生。艾米丽·勃朗特英年早逝,夏洛特·勃朗特死于难产。乔治·爱略特从未有过孩子,还因为与已婚男人同居而遭世人排斥。艾米莉·狄金森东躲西藏;克里斯蒂娜·罗塞蒂透过裹尸布的虫洞观察生命。……这些听起来颇为吃力,似乎排除了家庭幸福的可能性。关于男女应该如何相处,这不是我的想法。我本想的是像我的妈妈和爸爸一样,一同在后院扫落叶。但我又是谁,如何能够反驳专家?如何才能成为作家?即便是女性?在我周围,没有其他人可以给我任何建议。

阿特伍德反问自己:有什么能够阻止你?她决定继续向前。

1961 年,在朋友的帮助下,她用平板印刷机设计并印刷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双面冥后》,仅仅印刷了250 本。

1961 年秋天,21 岁的阿特伍德来到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开始了在哈佛大学的研究生生活。

当她兴高采烈地向其他女研究生同学宣告自己将成为作家时,大家都倒吸了一口气。她说:“仿佛说你想去男厕所小便一样:要么胆大无畏,要么品味不佳。”

回想起来,阿特伍德会说她喜欢哈佛大学,只是带着些许紧张感。她喜欢那里的图书馆,喜欢那里的教授,喜欢那里的怪人。正是在那里所经历的许多社会活动,她开始认为加拿大是一个拥有自身特点和文化的国家。正是在那里,她发现写作是个人对抗限制自己的社会结构的主张。

1963 年夏天,阿特伍德回到多伦多,开始找工作。她向牛津大学出版社、麦克莱兰-斯图尔特出版社,以及贝尔电话公司的宣传推广部门提出了申请,但都被三家公司以学历过高为由拒绝了。

她后来说,这让她陷入了失业、焦虑和极度抑郁的状态。当她最终被一家叫“加拿大事实”的公司聘用时,真是满心感激。这是多伦多的一家市场研究公司,负责外包采访用户对产品的体验感受。

伏案创作的阿特伍德

当时的小职员阿特伍德,正如坐在办公桌格子间的费尔南多·佩索阿,两者的内心略大于整个宇宙。她写出了重要的小说《如此蔚蓝的空中》和《可以吃的女人》。

后者以她在市场调查公司“加拿大事实”工作时的疯狂经历为基础,创造了一个神经质的年轻女主人公玛丽安,当她意识到周围的消费主义是一种人吃人现象时,玛丽安情不自禁对被消费的商品产生了共鸣,进而完全放弃了进食。她认为,她的雇主在以她的精力为食,未婚夫在以她的性为食。“饥饿比爱更重要,”她说道“弗洛伦斯·南丁格尔是个食人魔。”她按照自己的形状,烤了一个蛋糕给她未婚夫,终于把自己从作为消费品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这是对消费世界的讽刺。

《可以吃的女人》外版封面

阿特伍德曾经说过,为了给小说创造一个背景,她必须实际到过那里,或者至少到过一个类似的地方。阿特伍德曾经到过的地方,曾经做过的事,为她笔下的人物提供了活动的空间,尽管这些人物本身均为虚构。

20世纪80年代当她注意到环境恶化带来的生存难题时,她开始剪辑报纸上关于科学难题的文章:不孕症。科学家们声称,环境中的化学污染正在损害人类的生殖系统,而且很快西方,即所谓的第一世界,将经历灾难性的出生率下降。

于是她开始写作《使女的故事》。

《使女的故事》海报

《使女的故事》中将使女包裹在袍子里使其隐姓埋名的想法,则来自她和丈夫格雷姆·吉布森的一次喀布尔之行。那次旅行途中,她买了一件紫色的长袍,就为了体验裹在这种衣服里会是什么感觉。故事中执行死刑的那堵墙,显然是哈佛大学的围墙。

三十多年后,我们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本来面目:一个关于极权主义如何运作的样板,堪比一幅“蓝图”。一个国家实行军事化管制,等级森严,盲信狂热,由秘密警察掌控。这个国家的敌人不只是女人,而是所有独立思考的人。

“如果莎士比亚可以有孩子

又不用自杀,那见鬼的,我也可以”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这本书还详细地叙述了这位作家的生活经历。

在 1962 年秋天的一次研究生研讨会上,阿特伍德遇到了一位名叫吉姆·波尔克的年轻人。不久后,两个人成为“一对儿”。

1967 年 3 月,她接到加拿大艺术委员会的电话,她凭借《圆圈游戏》获得了加拿大最负盛名的文学奖——加拿大总督文学奖之诗歌奖,27岁的她是当时最年轻的获奖者。

当时,波尔克在哈佛大学的日子也结束了。阿特伍德也申请到了位于蒙特利尔的一所大学的教职。用波尔克的话说,“情感饱和,瓜熟蒂落”,两人决定结婚。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在美国,阿特伍德和波尔克同为外国游客,过着奇特的共生生活,但回到多伦多,某种紧张关系开始出现。很明显,两人都不开心。多伦多不是波尔克的家乡,他觉得自己像个异乡人。

1972 年夏天,在经历了极不愉快的两个月后,波尔克搬了出去。1977 年,他和阿特伍德离婚了。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阿特伍德的第二任丈夫是格雷姆·吉布森。

1970年,吉布森和阿特伍德在一个聚会上短暂相遇,当时他们二人分别凭借《五条腿》和《可以吃的女人》入围了那一年的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聚会中间,阿特伍德走近吉布森说:“我认为你的书应该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说完翩然离开。

吉布森当时正在阿南西出版社帮忙,1971年春天,他接到了为阿特伍德拍照的委托。这次会面给他留下了永生难忘的特殊印象。吉布森记得阿特伍德那天盘起了头发,戴着一顶帽子。拍完三卷胶卷后,他让阿特伍德摘下帽子,梳理一下头发。她照办了。拍出的照片令人难以忘怀。

“透过相机,我发现自己,嗯,顿时生出一种惊若天人之感。我真的被迷住了。当你把镜头直接对准对方脸部拍摄时,会产生骤然拉近的亲密感。她的眼睛,她的头发。我在相机里盯着她看了很长时间,完全被她迷住了。”

两人开始交往时,吉布森已近 40 岁。到 1973 年秋天,阿特伍德和吉布森都清楚意识到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吉布森和阿特伍德一起在多伦多以北约 80 千米处的阿利斯顿附近买了一个约 40 公顷的农庄。他成了阿特伍德愿意与之共度一生的男人。

格雷姆·吉布森,加拿大作家,他也是加拿大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委员,一生热爱自然,尤其是观察鸟类

接下来的故事,就像是作家版的“克拉克森农场”。

吉布森对耕种土地大感兴趣,投入大量精力。他们一起去买干农活需要的二手犁、拖拉机、水斗等。不久,吉布森拥有了约 14 公顷的耕地,并开始引进冬小麦。

不用说,农场亏本了,阿特伍德和吉布森也逐渐对经营农场的潜在危险见惯不怪。

当阿特伍德的公共生活加速前进时,她为自己建立的私人生活基本上是家庭生活,而且,正如朋友们回忆的那样,她的生活非常自在随意。

在农庄的第一年,阿特伍德创作了许多诗歌,这些诗最终结集成为她在 1974 年出版的诗集《你很幸福》。

与吉布森一起住在穆尔穆小镇期间,阿特伍德惊讶地发现自己的生活与父母给她设定的一同在“后院扫落叶模式非常接近”。在她刚起步的时候,人们认为既当女人又当作家,同时还能保持正常,根本就不可能。

格雷姆·吉布森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共同出席活动

回过头来看,认为艺术家注定要失败的想法似乎是某种集体浪漫主义式的神经症。作家们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写作。现在她可以开怀大笑了:“如果莎士比亚可以有孩子,又不用自杀,那见鬼的,我也可以。”

1975 年秋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这时她已接近 36 岁。当然,她担心自己年龄太大,担心自己是否等得太久了。她没有停止工作。女儿杰丝出生于 1976 年 5 月 17 日。

生孩子纯属个人选择。她已经足够年长,记得曾经有一个时代,女性被告知,只有怀孕和生子才能体现她们的女性气质。她也记得还曾有一段时期,女性被告知她们不应该生孩子,因为这么做是反女权主义的。这两种说法她都不喜欢。阿特伍德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有了孩子的女人们不经意地将她排除在她们的参照系之外,仿佛排除了什么隐秘的知识或见不得人的阴谋。真是既无聊又残酷。她当时就发誓,绝不会对任何没有孩子的女人这么做。

在内心深处,她认为自己不过就是一个写书和生孩子的女人。但这已经足够神奇。她自己没有想到这一点。许多年以前,在她刚起步那会儿,《红菱艳》的寓意的确存在。人们对她说,她不可能既当女人又当文学艺术家,如果她敢贸然尝试,最终下场是跳到飞驰的火车面前,粉身碎骨。

对此她半信半疑。

阿特伍德大胆尝试了,并未见到火车呼啸而来。她无须与之相撞。

从“丛林之子”到诺奖热门人选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展现给我们的“另一种生活”

时代女性精神的灯塔

《永不停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传》

[加拿大]罗斯玛丽·沙利文著;陈小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2024年4月

点击图片,即可购买

THEEND

来源   群学书院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