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位国军中将感慨:秋收起义时,我是副总指挥

2 已有 127 次阅读   2023-06-02 19:36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位国军中将感慨:秋收起义时,我是副总指挥 

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位国军中将感慨:秋收起义时,我是副总指挥

1955年,功德林战犯管理所,一名战犯悄悄来到监狱管理处检举揭发另外一名战犯:“韩浚竟然说秋收起义是他和毛主席领导的。”

众所周知,功德林监狱里关押的都是战犯,确切地说都是犯下战争罪行,手上沾满鲜血的刽子手,被列入“人人皆曰可杀”之列。但是人民政府宽宏大量,并没有判处他们死刑,而是耐心教育,对他们进行改造,希望他们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很多战犯因此非常感激,他们诚心忏悔自己的罪行,也有一部分人冥顽不化,抗拒改造,继续与人民为敌,在监狱里发表反动言论。

对于这些人,有关人员就不能不特别注意他们的动向。

因此,监狱管理人员听后神情严峻起来,随即那个叫韩浚的国民党将领叫来。“韩浚,别人检举你发表反动言论,说秋收起义是毛主席跟你一同发动的,是真的吗?”

“是有这么回事,不过我说的是事实,不是反动言论。”

“你承认就好。”监狱管理干部说着,一把把拿起桌上的电话向上级开始汇报。一旦上级指示下达,这个罪犯肯定要受到严惩。

可是不久后,上级批示来了:韩浚说的确实是事实,不算反动言论,秋收起义时,他确实是副总指挥。

教科书和有关资料中,秋收起义是毛主席和卢德铭领导的。他韩浚是何许人,真的领导了秋收起义?既然如此,他为何被关在功德林监狱?

韩浚,1893年出生在湖北黄冈。

除了“密卷”之外,湖北黄冈在我国是个不太起眼的城市,但是黄冈人杰地灵,出了不少名将。在我军发展历史上,黄冈走出不少开国将军,包括1位开国元帅,1位开国大将,8位开国上将,以及多位中将和少将。

他们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开国元帅是林彪,开国大将是王树声,8位开国上将则分别是韩先楚、王建安、郭天民、陈锡联、谢富治、周纯全、陈再道、王宏坤。

不过韩浚的年龄比这些名将要大很多,比王树声大12岁,比林彪大14岁。韩浚与毛主席是同龄人,都出生于1893年,他是4月出生的,毛主席是12月底出生,两人相差8个月。

众所周知,秋收起义发生在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后,是共产党人对国民党的反击。

韩浚是国民党将领,跟蒋介石一个阵线的,他怎么会参加秋收起义,还是领导者?

原来韩浚在青年时期,韩浚也曾经是一位爱国青年,思想进步。在清朝末期,他认识到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着国家进步和民族复兴。

韩浚家境不错,又聪明勤奋,他上过私塾,饱读四书五经,还看过不少翻译过来的外国书籍,可以说是满腹经纶,考取功名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他痛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发誓不参加清政府举行的考试,不当清政府的鹰犬。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出后,18岁的韩浚欣喜若狂,正走在大街上的他冲进裁缝店,从师傅手中夺过一把剪刀,“咔嚓”一下剪了辫子。

不仅如此,他还瞒着家人,参加了革命军,拿起武器加入反清行列。父亲找到队伍中,大声斥责说:“你这是造反,是大逆不道,赶紧给我回家;不然的话,我们断绝父子关系,我没有你这个儿子。”

韩浚决然地说:“我跟清廷势不两立,你如果维护清廷,我也没有你这个老子。”因为反清态度坚决,到战场上奋不顾身,韩浚受到重用,被安排到广东政府任职。

然而韩浚是天生的战将,他理想的生活就是驰骋疆场,杀敌报国,不愿意泡在办公室,看报喝茶消磨时光。

再说了,当时清朝被推翻了,但是还有不少军阀,如吴佩孚的直系、张作霖的奉系,还有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军阀,他们都有称霸天下的野心。他们抗拒民主,拥护专制,挂羊头卖狗肉镇压人民,与革命军为敌。

不消灭这些反动军阀,革命成果很可能会被葬送。

因此,在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韩浚迫不及待辞去公职,报考军校,以优异成绩被录取,成为黄埔一期生。

黄埔军校将星璀璨,一期生更是名将如云,走出了如徐向前、陈赓、左权、周士第、许继慎等我军战将,还有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黄维等国军名将。

不过他们大多都是“00后”,韩浚则是90后,当时已经31岁,是黄埔一期学生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比徐向前大8岁,比陈赓大10岁,比杜聿明大11岁。

韩浚虽然比陈赓大10岁,却没有陈赓在黄埔的人缘好,因为他性格内向,陈赓很善于交际。左右逢源。

陈赓1922年就入党了,比聂荣臻、林彪、彭德怀、贺龙入党都早。

有不少黄埔军校生是陈赓介绍入党的,其中包括我军将领卢冬生、国民党将领宋希濂。本文的主人公韩浚,也是陈赓介绍他入党的。

黄埔毕业后,韩浚还被组织派去莫斯科,到苏联红军大学学习深造。这时候,日后成为北伐名将的叶挺也在红军大学学习,他虽然小13岁,还是韩浚的学长。

学成回国后的韩浚,在学长叶挺介绍下进入张发奎的部队,担任教导营上校营长。

在当时像韩浚和叶挺这样有留苏背景的人不多,因此他深受张发奎器重,被调入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担任警卫团参谋长。

警卫团的团长,就是日后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名叫卢德铭。

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名叫辛焕文,早在1923年已经加入中国共产党。

卢德铭是四川人,1905年出生,黄埔二期生,毕业后在叶挺独立团任职,也是一个共产党人。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向共产党人高高举起屠刀。无数革命者倒在血泊中。我党决定针锋相对,进行武装斗争,周恩来、朱德等人准备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

这时候,卢德铭与团参谋长韩浚、团指导员辛焕文在武汉,得知消息之后,决定假借张发奎的调令将部队带往南昌,参加起义。不过,还没有等他们赶到,就传来一个不好的消息:起义在敌人的镇压下失败了。

起义部队被打散,各奔前程,已经离开了南昌。

这时候张发奎也得知了警卫团的动向,他派出精锐部队堵截警卫团,并且疯狂叫嚣:“务必全歼!”

情况万分紧急,辛焕文主持召开党支部扩大会议,决定将部队带入湘赣边界开辟革命根据地。

为生存下去,他通过宛希先与江西军阀、朱德的同学朱培德联系,将部队编为江西防军暂编第一师,辛焕文为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不久,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夏曦下达指示,让卢德铭、韩浚离开部队到广东或福建找起义大军。

途经武汉时,和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北省委负责人向警予在大街上相遇了。因为没有赶上起义,卢德铭与韩浚十分沮丧,今后该怎么办?他们陷入了迷茫之中,情绪也有点低落。

向警予鼓励他们说:“只要愿意革命,机会有的是。”

“是吗?”听到这里, 卢德铭等三人精神为之一振。

向警予告诉卢德铭:“8月7日,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重要会议,撤销了陈独秀同志的职务,成立了临时中央,决定开展武装斗争。”

“还有一个好消息,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和彭公达同志已经动身前往湖南省,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湖南省委,计划发动秋收起义。”

“起义迫在眉睫,你们大显身手的机会到了。”向警予激动地说。

根据毛主席的指示,卢德铭被指定为秋收起义总指挥,韩浚则是副总指挥,辛焕文为秋收起义的政治指导员。

三人摩拳擦掌地赶回部队,经过崇阳秘密联络站进行联系的时候,被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敌人发现。

因为在这之前联络站已经被国民党破坏,特务发现他们身份向他们开枪。在对射中,辛焕文为了掩护战友中弹牺牲,年仅26岁。这一天,是1927年9月4日,距离秋收起义只有5天。

辛焕文当时的职务比林彪高,还曾经担任过第四方面军第1纵队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如果不牺牲的话,将来一定也能成长为我军一名优秀将领。

韩浚也和敌人交火,肩膀还受了伤。不过在两个警卫员的拼死掩护下,他侥幸脱险,躲藏在一个农民家里。韩浚为了感激老乡的搭救之恩,还给了对方十块银元。谁知道,这个老乡是见利忘义的小人,一见他带有枪,立刻联想到了大街上张贴的悬赏告示。

他想,这个人一定是被通缉的要犯,举报了他就能领到一笔不菲的赏金,远远超过这十块银元。于是,这个老乡就悄悄到国民党县党部把他举报了。

韩浚就被押送到了县城,关押了起来。

卢德铭在和敌人交战后冲出重围,在几个农协干部的护送下返回修水,见到了毛主席,作为起义总指挥,跟毛主席共同发动了秋收起义。

所以,韩浚说他领导了秋收起义,也有真实的成分在里面,不全是吹牛,更不是造谣,监狱方面并没有处罚他。

那么,韩浚后来如何?又是如何被俘的?

1927年蒋介石的地位还不巩固,军阀各自为战,张发奎作为广东军阀并不买蒋介石的账。而且在叶剑英的影响下,张发奎还有点同情共产党。他追击卢德铭等人,只是因为对方背叛了自己,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共产党。

因此,张发奎也没有对韩浚穷追猛打。不久之后,韩浚就在朋友的运作下被释放。

释放之后,他本该寻找组织,继续革命。但出狱之后的韩浚就有点心灰意冷了,此时的全国到处都是白色恐怖,敌我力量对比明显的敌强我弱。

秋收起义跟南昌起义一样,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残酷镇压,部队生存空间有限,看不到胜利曙光。就连日后成为我军战将的林总,也对革命前途感到悲观,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秋收起义的十大骨干,就有五人叛变,两人失踪。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有多么严峻。

当时朱德、陈毅的部队还在湖南一带,在1928初还发动了湘南起义。共产党人张太雷,也在1927年年底发动了广州起义。

这些消息,国民党的报纸都会刊登的。这个时候的韩浚如果想革命的话,完全也可以按图索骥、找到组织。

由此可见,他已经丧失革命意志,不看好革命前景了。

当时,蒋介石为了笼络黄埔军校的学生,成立了“黄埔同学会”,到处招纳与部队失散的黄埔学子。

虽然说韩浚后来去了上海,在那里参加了邓演达建立的“黄埔革命同学会”,与蒋介石的“黄埔同学会”分庭抗礼,那已经是国民党的内部斗争,不是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

1931年,反蒋的领头羊邓演达被杀之后,韩浚等人被押到了南京。韩浚当时非常绝望,觉得自己凶多吉少。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他竟然被蒋介石释放,还委以重任。

在蒋介石眼里,黄埔一期生是他的得意门生,一般是以重用和恩宠为主,即使是离经叛道跟他作对的,也是极力劝降,一般是不会处死的(共产党人例外)。

老蒋爱惜韩浚的军事才华,不但没有杀他,还许以高官厚禄,只要当自己的鹰犬,就既往不咎。在蒋介石不懈劝说下,韩浚最终动摇了,成为蒋介石的忠实干将,死心塌地为蒋家王朝效力。

韩浚在抗日战争中战功赫赫,蒋介石真的不咎既往,让他担任了73军的军长。

当然,跟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相比,韩浚差得太远了。

他的黄埔一期同学胡宗南、宋希濂和杜聿明,此刻已经是战区司令了,他的学弟王耀武等人也荣升集团军总司令。

解放战争打响后,韩浚已经五十出头,奔六的人了。面对同室操戈的内战,他已经没有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萌生了退意。但蒋介石怎么会舍得放他解甲归田?他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战场,结果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他的73军全军覆没,韩浚本人也成了俘虏。

据说他被俘的原因,竟然是跑不动了。

对一个年仅六旬的老人来说,这个理由确实是非常可信。

在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那些战犯中,韩浚的地位不算很高,他跟红军没有血海深仇,也没有被我党列入战犯名单。

对于秋收起义前的那段经历,他早先也羞于提起,如果不是自己叛变,恐怕很有可能是开国元帅,最不济也是开国上将。

可现在,当年的部下都“封侯拜相”,自己却在监狱里艰难度日,让人情何以堪,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直到1955年,战犯们在一起吹牛,汤尧说自己曾经是陈赓的老师;文强则说毛主席是自己的表弟……韩浚听不下去了,他幽幽地来了一句:“你们这有什么可显摆的,我当年还是秋收起义的副总指挥呢。”

不过,事已至此,选错了方向,说这些还有什么用?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选对阵营,才能步步光明!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