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1939年,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被枪决,为何说是被误杀?

已有 94 次阅读   2023-09-07 21:31
 1939年,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被枪决,为何说是被误杀? 

1975年底,毛主席接到了一封长信,发信人是新四军4支队政委兼司令员高敬亭的女儿高凤英。信中她问道:敬爱的毛主席,我父亲是革命者,为何却被视为反革命而遭杀害?我盼望找到答案,以解除我和母亲的负担。

毛主席深思熟虑后,叹了口气。毕竟,他也深知高敬亭的事迹和不为人知的一面。然而,那段历史是如此复杂,是非曲直难以辨明。现在,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回顾那段扑朔迷离的历史。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展开了伟大的长征,而高敬亭则留下,继续坚守鄂豫皖根据地,承担着沉重的责任。这个选择,不仅显示出了对他的信任,也见证了他多年来对党和革命事业的坚定忠诚。

在主力红军撤离后,高敬亭重新组建了红28军,面对国民党的数十万围剿军,他成功地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这个壮丽的壮举,需要想象力,因为红军主力带走了几乎所有资源,而高敬亭却在贫瘠的土地上重新建立了一支红军。

毛主席曾评价高敬亭说:“高敬亭同志在大别山以极少的部队吸引国民党17万正规部队,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长征。”这句话,道出了高敬亭的杰出之处。

然而,高敬亭并非完美无缺。在三年的游击战中,他渐渐脱离了中央领导,只因忠诚才未放弃革命或背叛。在那段时间里,他变得更加果断,管理风格更为独断专行。一些错误思想的影响也让高敬亭犯下了一些严重错误,尽管从当时的情况看,这并不奇怪。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有关,主力红军长征后得以纠正。但高敬亭留守的情况下,他应该如何调整思维呢?队伍内叛变的威胁使他变得更加敏感。尽管思想发生改变,尽管红28军饱受困苦,但他们坚持了下来,并在1937年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成为新四军的一支主力部队。

1937年10月,战局的变化使得高敬亭可以更加积极地对抗日军,他依托多年来经营的皖中抗日根据地,开始与日伪军进行激烈的对抗。高敬亭在极短时间内与敌军交战近百次,击毙1700多名日军和4000多名伪军及土匪,使新四军第4支队壮大到8000多人,成为新四军的主力。

然而,1939年6月4日,高敬亭却在青龙厂被扣押审查,并被指控多项罪行,如拥兵自重、违抗上级指示、不服从指挥、破坏抗战统一战线等。最终,高敬亭被视为反革命,在1939年6月24日,他在自己人的手里被枪决。

那么,是谁成为高敬亭悲剧的“幕后推手”呢?当时怀疑的对象是项英,但1985年的《新四军第4支队简史》却指责叶挺,究竟是谁呢?

让我们先看看《新四军第4支队简史》是如何记载的。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命令第四支队迅速东进,将皖中抗日根据地让出来,但高敬亭不愿意。他坚守了这片土地三年之久,甚至以性命为代价,他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为什么要交给国民党?

此外,一旦东进,他就失去了根据地,这在战局变化时非常不利。因此,高敬亭多次违抗命令,直到1939年5月13日,叶挺前往处理此事,但却被安徽省政府主席廖磊诬告,蒋介石批准了枪毙的决定。

然而,这个记录是否真实?时间线上存在矛盾。从5月18日开始,叶挺就已经到达安徽东部,5月22日他抵达青龙厂,这

样的速度和廖磊的报告时间矛盾。难以相信叶挺会在处理高敬亭的问题上消耗如此长时间。

项英也被排除在幕后推手的可能性之外。当高敬亭被处决时,项英还在皖南的云岭,他甚至对高敬亭的死毫不知情。因此,在枪毙高敬亭的报告上署名的叶挺和项英显然并不是真正的幕后策划者。

那么,真正的幕后推手是谁呢?答案出乎意料,竟然是廖磊。廖磊手下有两名亲信,分别是杨克志和曹玉福,曾是高敬亭的部下,担任第7团团长和团政委。因某些原因,这两人对高敬亭怨恨深重,最终叛逃投靠了廖磊,成为高敬亭悲剧的导火索。

当高敬亭被扣押审查时,中央迅速下令将他押送到延安进行处理。然而,命令来得太迟,高敬亭在被枪毙之前无法获得延安的支持。一旦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勃然大怒,要求追查事件原因。

但后来的皖南事变却扰乱了一切,正如一开始所说,那段历史的是非曲直难以分辨。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后,毛主席收到了与高敬亭有关的平反通知。这位杰出的新四军将领,终于得到了平反。

高敬亭的骨灰安放仪式上,他的老部下们自发前来,包括徐向前、粟裕、李先念等人,都送来了花圈。这是对一位革命英雄的最后敬意,也是对那段曲折历史的回顾。

高敬亭的命运充满了悲剧性,他的忠诚和坚持令人钦佩,但也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压力。对于他的女儿高凤英来说,亲历父亲的命运,她的信件最终得到了毛主席的回应,让高敬亭的名字得以平反,成为历史的一部分。这段历史告诉我们,革命的道路上,是非曲直难以一目了然,但历史终究会还原事实的真相。

转载    诺言卿史录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