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终南山隐士:万人上山背后是逃避工作,一场雪就原形毕露

2 已有 40 次阅读   2024-03-15 15:36
终南山隐士:万人上山背后是逃避工作,一场雪就原形毕露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大多数古人在经历过官场腥风血雨的洗礼之后油然而生的想法,每天与青山绿水相伴,无欲无穷的闲适生活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但,此举的背后难道真如旁观者所想的那样心甘情愿吗?

从烟花巷柳到乡野村夫,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的转变,真的是外人所想象的那样完美过渡吗?万人上山背后是逃避工作,一场雪就原形毕露。

终南山隐士

古代人在经过官场长久的明争暗斗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要返璞归真,回到自己的的“伊甸园”,哪怕是过着乡野村夫的生活,也总比官场上的利碌之争要好得多。

但随着经济的脚步不断向前推进,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反而成了很多都市丽人的“幻梦”。

终南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在许多古代历史著作中都有与此相关的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这座山有着许多神奇的传说,也衍生了许多成语,最著名的莫过于“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了。

在历史上有很多隐居者都对这座山怀有无限的崇敬之心,自然也流传了不少关于它的神秘故事。

终南山同样是道教文化的发源地,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它吸引了不少道观、庙宇在此修建。在古代的时候,这个地方居住的大多是道士,在野史中也有记载,在东晋战乱的时候,少数百姓为了躲避战乱跑到山上避难。

那只是当初,现在在这个地方居住的人寥寥无几,所以这里又恢复了当初的平静,保持着当初的本真。

虽然大多是来这里的隐居者,都没有达到陶渊明这样高深的境界,但他们都是发自内心想要追求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才不虚度此生。

与快节奏的现代都市生活相对应的就是当代人们的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许多人在都市灯红酒绿的背后看到的是更多的生活疲态,现代都市生活美好的背后,其实是高额的生活成本所压制着的付出。

无论是钢筋水泥的体力活动,还是写字楼中的脑力战斗,任何一项工作想要做好而付出绝非易事,现代的都市丽人越来越厌倦这种由内到外的疲倦姿态,他们开始更多地向往世外桃源般的乡村隐居生活。

十年寒窗苦读,让受过良好教育,渴望“知识改变命运”的人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办公室生活”。但高薪并不代表着高收入,他们每个月的生活支出,有时可能远远大于他这个月收入。

巨大的经济与社交压力带给现代年轻人巨大的生活压力,有时生活与家庭带来的压力往往会使得他们有一种喘不过来的感觉,所以当代都市丽人的“毛病”特别多,比如说:“秃头”、“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恐婚”等都十分正常。

这样一眼望穿的日子,没有任何的希望与激情可言,让很多生处繁华都市的年轻人心生“疲态”,反而更向往追求古人与世无争的无欲无求的生活。正是这种现状,使得如此乡野僻地反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追求的“圣地”。

所以并非古人那样因为看淡名利而归隐,反而是迫于一种无奈,这些隐士并非真正的淡泊名利,而是由于承受不了一种巨大的社会压力,不得不到山上来“避难”。

想要要在终南山修仙成道并非易事,单纯地抛弃过往来到这座什么都没有的“荒野之地”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真正的修行是要与修心结合。但这一境界还需要这些隐居者不断修炼才可以到达 。

一场“雪”打破寂静

但是,终南山原本的平静却因一场“意外”被打破。初来乍到,深山老林的艰难和苦痛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的,尤其是在终南山下雪的冬天。山上的温度通常都会比山下低好多,而且没有现代的取暖设备,在山上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取暖方式。

而在城市长时间生存的人并不具备这样的生活技能,从温暖舒适的别墅住宅一下子跳脱到如此简陋的环境之中,很多人自然是接受不了,很快就逃之夭夭了。

真正在终南山居住的隐士,他们每天的食物都是来自大山中的原生态食物,他们心灵手巧,能够自己创造简单却干净的生活,而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但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并不具备这样的技能,他们无法在如此环境中生存下去,更别说是在下雪天这样艰难的天气情况下。

长时间居住在终南山的隐士,大多是经过了原始生活的历练之后,他们出行全靠徒步,并没有任何代步工具,每天的运动量都极大,所以即使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很多依然身体素质良好。对于他们而言,上山下山并非难事,反而轻而易举。

他们将每日的“跋山涉水”当做一件十分有趣味的事情去做,这与现代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截然相反,他们与那些“城市废材”不同,他们不仅有着放弃一切的勇气,更有着归隐山野,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能力。

他们在心里与这绿水青山的世外桃源产生了共鸣,他们不忘初心,坚持着自己的态度。

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现实与理想总是存在着不可跨越的鸿沟,总是依附于一定的实践才能够更好地贴近自己心里的“梦”。所谓的隐居,在现实意义上更多的只不过是为了逃避“功名利禄”压迫的一个借口罢了。

与其说是追求一种全新的态度,倒不如说是追求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自己,“东施效颦”总是会惹出一串笑料,倒不如沉淀内心,才能做到真正的“知行合一”。

与其心远地自偏,隐居于世,逃避凡尘,倒不如在每次繁忙的空隙给自己的心灵放一个假,用来洗涤之前所有的不愉快,修心如莲,在内心深处去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才能更好地生活。

来源    复杂说历史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