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老上海春俗:花朝节 老上海春俗:花朝节

3 已有 150 次阅读   2024-03-26 19:48
老上海春俗:花朝节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经过冰雪洗礼,大地迎来云淡风轻的春天,群芳斗艳,百鸟争鸣,它是生机盎然的季节,唐代杜牧有“千里莺啼绿映红”之赞叹。这美好时光,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愉悦、新的希冀,曾形成有趣的风俗习惯。

  我国古籍中对花朝节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如宋代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说:“东京(按即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说:“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清代光绪《光山县志》记载:“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老上海,一直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人们要“赏红”,即给花木系上绸带或挂上红纸条以祈愿生长旺盛。

  文|朱少伟

   老上海春俗:花朝节

  ▲(摄影)侯福樑

  从前初春有一个花朝节,也称为花神诞、百花生日、挑菜节。花神原有两位,即女夷和花姑,汉代刘安等编撰的《淮南子·天文训》说:“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谷、禽兽、草木”;宋代张宗敏的《花木录》说:“魏夫人弟子善种花,号花姑”;明代陈懋仁的《庶物异名疏》则谓:“花神名女夷,乃魏夫人弟子,花姑亦花神”。她俩作为神话中的人物,都知花性、懂花语、辨花味,后被合为一体,明代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花神”条载“花姑”为“花神”,并注曰:“魏夫人弟子黄令征,善种花亦号花姑,一名女夷。”

侯福樑 摄

  “花朝”一词,晋代便见记载,周处的《风土记》提及:“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相传,在唐代的花朝节,李世民曾亲自主持“挑菜御宴”,武则天曾命宫女采集百花制作糕点赏赐群臣;文人雅士的吟咏亦乐此不疲,如沈佺期的《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有“坐见司空扫西第,看君侍从落花朝”,韩翃的《送丹阳刘太真》有“长干道上落花朝,羡尔当年赏事饶”,卢纶的《题念济寺晕上人院》有“虚空闻偈夜,清净雨花朝”,白居易的《琵琶行》有“春光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方干的《镜中别业二首(其二)》有“花朝连郭雾,雪夜隔湖钟”,司空图的《早春》有“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俱为隽句。

大宁公园郁金香盛放 肖鸣亮 摄

  我国古籍中对花朝节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如宋代杨万里的《诚斋诗话》说:“东京(按即今河南开封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宋代吴自牧的《梦粱录》说:“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清代光绪《光山县志》记载:“二月二日,俗云‘小花朝’,十五日云‘大花朝’”。

▲早春樱花 袁文君 摄
静安雕塑公园樱花吸引游人 王彦琰 摄

  宋代以降,在花朝节踏青赏红、游春扑蝶、挑菜种花、制作花糕、晒种祈丰、放花神灯等相沿成俗。明清时期,花朝节活动风行大江南北,花神庙遍布各地,花神形象由单一向多元演化,如晚清吴友如的《十二花神图》呈现:全年12个月都有不同的月花为代表,与之匹配的则有司掌此花的花神。

旧校场年画《十二花神春牛图》

  老上海,一直以农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人们要“赏红”,即给花木系上绸带或挂上红纸条以祈愿生长旺盛,清代康熙《松江府志》记载:“花朝,群卉编系红彩,以祝繁盛。”在“赏红”之际,无数枝梢彩带飘动,形成亮丽的风景线,清代张春华的《沪城岁事衢歌》云:“春到花朝染碧丛,枝梢剪彩袅东风。蒸霞五色飞晴坞,画阁开尊助赏红。”

  农历二月十二日“赛花神”,这天,沪上人家常相邀出城踏青,一边谈笑风生,一边争观桃花,姑娘们会摘取鲜艳花朵插于发间,清代钱大昕的《练川竹枝词》云:“花朝二月雨初晴,笑语相将北郭行。折得缃桃刚一朵,小鬟偷插鬓云轻。”同时,还要吃花糕,清代光绪《青浦县志》记载:“二月十二日花朝,群卉遍系红彩,家食年糕可免腰疼,谓之撑腰糕。”

逐春风 侯福樑 摄

  花朝节前后,放花神灯时更是人头攒动,清代毛祥麟的《墨余录》描述:“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春光明媚闹芳菲 侯福樑 摄

  另外,本地花朝节尚有采戴荠菜花(民间传说可保一年不头痛)、文人宴饮赋诗,男童蓄顶发、女孩穿耳洞之俗。

  昔日花朝节颇受重视,而且活动多样。这个民俗节日已式微,但嘉定古猗园仍坐落着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的花神殿,门楹可见清代许太眉写的一副对联:“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花风尔且慢到;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北京西路常德路 施丹妮 摄

  现存的老上海旧校场年画《十二花神春牛图》,画面中上方为武财神、文财神,中下方是春牛驮着聚宝盆;两边各有6位风姿绰约的花神,手持月令花,标明“正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凤仙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芙蓉花”“十一月茶花”“十二月腊梅花”。此为人们回眸历史悠久的花神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早春 ▲ 侯福樑 摄

  作者介绍

  朱少伟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海派文化专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海派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历任静安区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常委。曾主编《上海故事》《儿童时代》《哈哈画报》。出版有《岁月留痕》《渐宜斋札记》《上海烟云》等20余本著作。

▲玉兰花开(摄影)萧广东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朱少伟

  图片:侯福樑 肖鸣亮 萧广东 袁文君 王彦琰 施丹妮

  编辑:施丹妮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