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谭胖:傲慢与偏见——博士生“送外卖”研究生“下嫁”丢了谁的人?

1 已有 254 次阅读   2022-11-04 22:37
谭胖:傲慢与偏见——博士生“送外卖”研究生“下嫁”丢了谁的人? 

“我是个没有任何工作经验,30岁还没有完成学业,只有本科学位的人……我绝不是个例,我们这个群体走向社会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男人如是说,接着他面对镜头对自己的学校道歉,因为他现在在送外卖,而他明明记得八年前在本科毕业典礼上,院长对他和他们说:

“你们就读过的第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浙江大学,你们就读过的唯一一所荣誉学院是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在过去了这些年后,这个曾经拥有诸多荣誉的人因为孩子的医药费所带来的经济压力选择干外卖,最重要的是,除了读书外,他“还没有摸到生活的节奏”。

对比他的同龄人,显然他在象牙塔里浸淫的时间太久了,目前还是在读博士生。

当然,这是事实。即便现在他到任何一家公司上班,他也是一张白纸,因为所学的知识和理论,都不如人情和世故。估计他也不懂得这些,只是当他面对社会时,可能隐约觉得“阶层的确是存在的”,所以他选择了道歉,然后继续向生活“低头”。

1

今天我看到一则新闻,新闻上说浙江如今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上过大学。仅杭州一地,去年就引进大学生44万人。这说明浙江整体民众文化水平和素养保持在一个相对良好的水平线上,同时也说明:

大学生并不是职场竞争的有利条件。

“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在哪里都成立,但自此又形成一个悖论——

读书读得多,读得好,将来是否就能找到契合自己的位置?再直白点说,待遇薪资方面是否能够同自己所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匹配?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道歉的浙大博士生所说的“我们这个群体走向社会是非常困难的。”

那什么不困难呢?

自然是迅速进入门槛低的行业,比如送外卖,再比如做些其它的“低价值”劳动。如此一来,同北大毕业生卖猪肉、多年“海龟”回乡创业一样,浙大博士生送外卖也成了大家心目中的一个相当没有“性价比”的行为——

读了那么多年书,花了那么多学费,最后跑去送外卖,可见“读书无用”。

2

“读书无用”还有一个更好的佐证:

一位社科院女研究生休学待产,老公是本地一位理发师。

第一句没毛病,现在大学生休学待产都不是新鲜事,“要命”的是第二句——

女研究生的老公是本地一位理发师。读了那么多年书,改不了“恋爱脑”,找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TONY老师“下嫁”,在很多人心里似乎又形成了一种定义:

女人读再多的书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要嫁人?而且不“努力”的话,还会嫁给TONY老师。

至少在很多“媛”的心目中悄悄形成了一种意见——

“我们”小学都没读完,却能抱团流窜于各种“局”,眼见的是花天酒地和香车豪宅,“你”读了那么多书,结果嫁给TONY,真失败。

但我相信,起码在这位女研究生心里,爱情就是爱情,没有“下嫁”,只有“应该”。

理想的人生是什么?在女研究生心里,可能嫁给爱的人,生一个孩子,继续生活着,这就是她要的生活。至于“道歉”?不存在的。

她无需对任何人解释,更不需要回应。

相比浙大的博士生,我反而更欣赏这位知识女性的人生态度。

3

以上两件事,让我在其中嗅到了一股浓烈的臭味,这种臭味叫“职业歧视”。

再次不装外宾地说,我们社会的确存在很多双标的问题,一方面表面上崇尚“正确”——劳动所得不丢人,劳动者最光荣。一方面总是有意无意地把矛盾对立面的身份放大——如此前提到的“女大学生和外卖员”、“白领和清洁工”等。好像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对立起来才有看点。我们只需要围观吃瓜即可。

对于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人,似乎理所应当地认为“读书读得多了就该赚得多,否则读书无用;读书读得多了就该嫁(娶)得好,否则读书无用”。

这种“职业歧视”无处不在,仿佛古印度的婆罗门把众生划分了等级,外卖和理发师是“贱民”、是“不可接触者”,即便大家“喜欢”他们:

有了他们,我们随时可以点外卖,随时可以整理自己的头发。

但也仅限于此,如果多接触一些就会“掉价”。他们是我们生活之外的“工具人”,不配拥有生活和爱情。一旦他们拥有在人们眼中不“匹配”的学历和婚姻,大家都会暗自谴责:

“读那么多书,就这?真是卑微如尘土。”

哪怕嘲笑和不屑的人本质上也是精打细算的日子人。可“等级意识”形成后,博士生送外卖和研究生下嫁真的成了值得谈论的话题,起码学识不如他们的人总算找到了一些优越感,并自我安慰说:

“好在当年读书少,否则生活好不了。”

4

有位小朋友跟我说她有一个很想实现的理想:

考研,钻研电影。

我说这是好事,也是人生大事,该做。

我看得出来她是真的很认真地在规划这件事,因为当她说起“学术”时眼里有光。

眼里有光的人心里一定必有理想。

我说的。

她将来要面对很多问题,比如考研后是否能实现她满意的生活状态,能否接受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但我觉得支持比否定好,赞美比嘲笑强。

因为人家知道读书有用,人家知道人生中必须有理想,也愿意为了理想奋斗,这很难得。

毕竟如今的社会“速食”主义盛行,大家都巴不得“朝闻夕死”,少有人明白为什么要“死”?按自己的方式活着不好吗?所以有理想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是“衡量得失”的人,读书成了生意,爱情成了买卖。

可我觉得,浙大博士生和社科院研究生们的人生态度是真实的,他们知道自己学到了什么,也知道自己现今的生活状态,没有精致摆拍的朋友圈,也没有炫耀“养鱼”,该送外卖送外卖,该生孩子生孩子,拮据、真爱在他们心里都是面对人生的态度,至少他们面对生活是坦荡的,不“双标”。

所以如果有人再说“读书无用”时,我会反驳:

谁说读书无用?读书可以明智,可以明理,可以选择按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

不虚假、不造作。

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END~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