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艺由心生

7 已有 1979 次阅读   2011-10-18 20:50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都属于艺术范畴之内,只是所表达的形式与内涵不同,但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有很多共同或相互依赖.直接或间接影响之处,即所谓的百艺相通。中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中国画要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毕生追求的艺术境界,要求意在笔先,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追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中国传统绘画既要求画家重视修养,读万卷书,同时又要重视丰富生活的体验和感受,行万里路,要求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具备诗一般的凝练而富有感情色彩的形象和意境。对于艺术的追求,由于自己无缘进专门学校规范地学习,盲目的毫无目标的爱好,虽然节衣缩食买了不少书画方面的书籍,开始重技法,后来看理论方面的书,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业余时间学习书画,因此也走了不少弯路,生活的积累,岁月的磨练,直到中年以后方才渐渐领悟到艺术真正的含义?

初入绘事时,对于书画名家很崇拜,但只能看到书本上的印刷品,如果能见到真迹,觉得那是一种很神圣的事情,觉得遥不可及……尤其是徐悲鸿的作品,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及人品很是佩服,92年在北京的时候,专程去了徐悲鸿纪念馆参观,在真迹面前,怀着虔诚的心态观摩,至今不忘……以后不管到了何地,书店、画廊、名人故居、荣宝斋、潘家园、琉璃厂古文化街、上海博物馆、朵云轩、书画展览会……都留下了身影,见了大量的书画家真迹,好的作品对人的感受就是不一样……可现在到处都是商品画、高仿品、赝品……和一些大量的低劣的所谓书画家的作品,不堪入目,更打乱了书画市场。现在对于书画展览 画廊、 书画市场去的少了,自然看的也少了……也就没有了以前那种虔诚的心态了,就是现在的一些所谓名家或名家门生,其作品也不过如此而已……在这个物欲横流、浮躁、急进炒作、造假、坑蒙拐骗、社会道德低下的金钱年代,能出现什麽好的作品?因此,这个年代不出艺术大师是很正常的事,如果出就反而奇怪了。搞书画艺术,必须先摆正心态,潜心研究,不求名利,为了艺术而艺术……艺由心生,尤其书画艺术是表现内心的世界,由思想、大脑支配,手中之笔墨呈现出来的意象的、具象的东西,表达作者的一种思想境界,所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其字画是人的内心思想的反映,人的思想、修为、品德若想升华,必须修炼……书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如果想在书画方面取得更高的成就,必须多读书,不仅“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丰富头脑与思想,“腹有诗书气自华”。大脑一片空白,没有思想,手中的笔如何去表现?一幅作品就是作者的心血精华,真正的书画艺术品是作者文学、思想、内心、人生经历、家庭背景、社会经验和当时的心境……等汇融交集在一起的情绪的爆发与宣泄,运用灵感来时通过娴熟的笔墨技法和手法,挥洒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艺术符号,叙发个性、表现自我与宇宙万物的情怀,在“似与不似之间”……此时此刻所产生的艺术品是不可复制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当时的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曲水流觞,酒酣人悦……此时此景,情感、灵感齐来,挥笔而就,写成天下闻名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事后再写,难以如愿,此时、此景、此心情已不复存在矣。再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艺术不能刻意去追求,“无意于佳乃是佳”苏东坡一语道破真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刻意去制作,就成写匠、画匠了。

从前的封建科举制度 社会状况决定了艺术人才的任用、 选拨,所限定的书写工具毛笔,成为专用,古人都是自小开始用毛笔写字,作为唯一的书写工具,所以书法(楷书)的演变和规范、法度至唐朝时达到了颠峰……现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贸易的往来,新技术的引进,钢笔、圆珠笔作为主要的书写工具,替代了毛笔,毛笔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书写工具了,自然而然,很多人已经不会用毛笔了,只有专业的人员用,难怪现在流传说“现在的所谓书法家的水平还不如古代的秀才写得字好”古人是天天用、天天写,今人呢?只有专业人员才能接触,况且未必天天使用啊……现在,国家在各地都建成了专门的艺术机构、美术院校、画院 ……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报考,每年都有大批的学生毕业,但最后能成为真正艺术家的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为了考学而学艺术,真心并不爱好,几年下来只是为了得个毕业证书。很多真正爱好艺术的天才却因文化课不过关而被拒之于门外,报考美校,艺术天赋再好,文化课不过关,最终也踏不进美校的大门,这样大量的艺术人才被无情淹没了,这是艺校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曾在书店看到一本叫詹姆斯·埃尔金斯(Elkins.James)的外国人写的《艺术是教不出来的》的书,这个外国教授对于艺术人才,也说艺术学校教不出艺术人才,真正的艺术人才不需要教,是天生的,是心生的,搞艺术需要勤奋努力固然重要,但艺术是需要有天赋,并不是每个搞艺术的人都具备这种天赋……对于真正的艺术人才来说,进美校固然可以系统地规范地学习书画,不进美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追求,照样也能取得成功,但是却是一条坎坷之路。大师齐白石、启功不都是布衣出身吗?学历也不高,但通过他们对艺术孜孜不倦地追求,最终也成为一代大家。艺术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一定非要进美校才能成功;艺在心中,艺由心生,艺不分富穷贵贱,真正搞艺术的往往是些来自社会各阶层的人……那些无艺术资质的人,即使在美院、美校呆到老、活到死,凭资历得到一定的声望,但其作品艺术水平仍然不高。有一位喜欢收藏的朋友,收藏着3个画家画的册页小品,这些小品是他们十年前画的,其中两位画风与现在基本没有变化,另一位变化很大。就是这位变化很大的画家,现在在全国画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说明,一个画家不能守着自己已有的成绩,还是要不断往前走。如果走不动,就说明你的创作能力枯竭了。有的书画家在形成风格后,10年、20年后仍然是保持风格不变,10年前和10年后的作品几乎一样,这能是艺术吗?这样的艺术是僵化的,是匠气的,没有灵气的……还有一些人为了证明自己是搞艺术的,把自己弄了个奇形怪状:不修边幅留着跟女人一样的长发或留着长长的胡须……或画起画来大吼大叫、脱衣摘帽、疯疯癫癫、尽出洋相……何苦呢?好象只有这样才能证明是个真正的、有个性的艺术家似的,怪不得人们常说搞艺术的人都是疯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云:自古善画者,莫匪衣冠贵胄、逸士高人,振妙一时,传芳千祀,非闾阎鄙贱之所能为也。“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菜根谭语)。 有很多美校学生,绘画基本功扎实,传统功底深厚,但就是从传统里走不出来,创不了新,只能靠高仿作品或画商品画谋生;也有些毕业生踏入社会后,转行做广告、装饰、办少儿书画学习班……总之,学要有所用,先得挣钱养家糊口……。总之,搞艺术不仅需要有天赋、勤奋,还要有财力支持,若把艺术作为名利、发财的途径,那麽格调永远高雅不了……有一种现象不容忽视,就是全国的老年大学,这些退休的老干部,养尊处优,生活待遇丰厚,无所事事,到大学学习书画,有的年轻时喜欢书画,但工作没有时间,只好等退休以后补课学学,有的老人悟性很高,画得不错,但这样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依样样画葫芦,娱乐消遣而已,因此全国老年大学的作品一个模样,毫无生机……但是,他们的作品在全国各地的书画活动展览中,却占得比例相当大,而且他们还借助曾经的官场关系,宣扬扩大影响,活跃于书画界,给书画界冲击很大,造成的不良气氛也不少……现在的炒作太厉害了,让人们搞不懂到底怎样的书画才是好?现在的画界很热闹,画得好的与画得不好的都有自己的舞台。有时候,画得不好的画家,在舞台上的表演更起劲。他还特别自信,你要是说他画得不好,他可给你翻脸。这可就是个问题了,你说一个画画的,如果连自己画得好与不好都认不清,还是别出来表演的好。我认为,画家作画,要不然你就画得有意境,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画家;要不然就画得好看,能让大众喜欢。如果两者都不占,最好不画。可怕的是,有许多画家什么都不占,依然混在画家的圈子里,还经常把不懂画的款们官们唬得一愣一愣,真是让人无话可说。如果让我给这样的画家归类,就冠以跑江湖的吧!按规律讲,炒的越高越拉倒,谁买谁倒霉;只能骗骗不懂行的人,懂得一看就知好坏,真正的好作品不是炒出来的,人们在受骗之后,才逐渐理性了……再还有一种现象特引人注目:就是演艺娱乐圈里的名人,如:赵本山、倪萍、王小丫……等,他们这些艺人,演节目特别出名,一旦混入书画界,因为是名人,其作品不管好坏,够不够专业,照样被拍卖炒作,而且价格都不非,赵本山一个字就值几十万,值吗?有的名人的水平对于书画家来说,只是初学水平,但照样高价,让书画界的专业人员如何面对?一些老书法家辛苦一辈子作品未必挣这麽多钱,但人家名人只要笔一挥,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就到手了,哪个中国人不会写字啊?当然,认为值钱的只是作者的名字而已,除了名字其他的可能一文不值。这是对艺术的不恭,拿着艺术去丑化嘲笑那些真正的艺术家,是在糟蹋艺术……可恶之极,无奈之极。

国画大师崔子范先生说:“搞艺术不容易,一个画家一辈子画不几了几幅好画……画好画很难……”的确,纵观古今中外的大画家,一辈子画了很多画,其代表作品只不过寥寥几幅而已。

搞艺术必须是自己真正的发自内心的爱好,爱好才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关键。但现在很多人为了名利,书画艺术品利润大啊!花钱拜名师、学了几年后,便花钱走关系和领导名家合影、请媒体打广告、出画集作宣传,大张旗鼓、轰轰烈烈……又一个“书画大师”诞生了……而且有些“大师”还是某些权威部门封的,利用权利与金钱办理XXX书协会员、XXX美协会员,官方认可的,有名才有利啊!甚至有的地方还规定了国家级会员、省级会员、市级会员的书法价格,级别越高价格也就越高,但级别高的一般是领导阶层的,级别低的才是真正的艺术家。这和古人背道而驰,所以有人花100万买了个中国书协会员证,但作品实在一般,当官的是为了捞钱,江西副省长胡长青就是一个事例。如果是一个普通的书法家,穷一生之力也弄不了这麽多钱啊!真正搞艺术,有时穷毕生精力也未必大成,可现在的艺术家越来越年轻化,年纪轻轻就是中国书协、美协会员了,作品水平已经“超越了古人”……年轻有为,一查简历才知在政府担任何官职,名师是当今艺界领导……曾亲身经历一事:在某次某领导的酒宴上,一名文化部门的中国书协会员的年轻书法家送领导一幅字,并称这幅作品是以国标(国家书法标准)写的,觉得挺稀罕,头一次听说,书法还能按国标、省标、市标书写……我想参加国展就按国标写,想参加省展就按省标写……不知是谁或领导或部门这麽规定的?事后问书画界朋友,都觉好笑之极,一时被传为笑料。

现在真正搞艺术的越来越少了,跑市场的越来越多了,艺术界越来越乱了,有人在得意,有人在漫骂,有人在骗钱……艺术界何时能还原回一个蓝天白云的世界?让真正的艺术家的才华尽情发挥,为人类创作出大量的艺术精品。面对现实社会,作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该随波逐流,失去自我,走自己的路,让世人去说吧……,“百年之后,自有公论”,白石老人如此说。历史无情,大浪淘沙,现代人只顾眼前事不顾身后名,时光如逝,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真正的艺术品是经得起考验的,那些没有传统根基的 被炒作起来的艺术垃圾最终会被淘汰,风光一时,遗臭百年,秦烩的书法据说也很好,也是状元出身,由于是奸臣,残害忠良,所以人恶其名,见其作品便毁掉,可见人生在世做人最重要。尤其搞艺术的,修身养性,人品文学、道德修养是很必要的,一个思想卑劣的人怎麽能画出思想健康、 内容向上的好画呢?艺术是一个人内心、思想的反映及表达,人品高画品亦高。艺由心生,只有真正爱好艺术的人才明白其中涵义,其作品才有灵性,有灵性的作品故能长久。但现在人迷失了方向,甚至有些所谓的名家,也不注意人品的修为,可怜可叹……所以,现代艺术上出不了大师,大师不是靠部门单位封的,而是历史决定的…… 

在经历了这些后,现在的我再也不崇拜什麽“名家”或“大师了”……现在应该静下心来,分析一下,总结一下,确定好目标方向,继承传统 ,再求创新,在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里辛勤耕耘,只管耕耘,不问收获,水到渠成…… 只有这样,艺术前途才能一片光明。  

时辛卯年秋寒露后五日,大苏于立学斋并记。  

                博客:http://blog.sina.com.cn/sulixue0908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