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民国才女张充和:有林徽因在的地方,没人能插嘴,她颇喜欢做焦点

3 已有 106 次阅读   2023-11-14 15:08
民国才女张充和:有林徽因在的地方,没人能插嘴,她

颇喜欢做焦点 

知识分子读过几十年的书,读多了就自认为自己的才华远高于别人,从而产生“文人相轻”效应。文人相轻自古以来就有,不仅男人有女人也会有,民国才女林徽因才华横溢,不仅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创建者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主要设计者之一,因为才华太出重遭来很多“相轻”,张充和就曾经说她“很喜欢成为焦点”。

林徽因1904年出生在福州名门望族,父亲是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林长民1920年因公事在身要去欧洲考察,走之前专门把16岁的林徽因带到欧洲,希望她能多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林徽因边游历西方边在当地学习文化,见识了不少西方知识。

林徽因在伦敦的房影响下想学建筑,1924年与未婚夫梁思成去美国宾大学建筑,由于这所学校不招女生,林徽因只好主修美术选修所有建筑系课程。

林徽因和梁思成大学毕业之后没有留在美国,而是回到国内把学到的知识用在保护古建筑上,他们两夫妻自1930年开始走遍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738处古建筑物,为国家发现了第一座中国唐代古建筑五台佛光寺。

林徽因为中国建筑做出了无数贡献,可别人记住的永远是她“爱出风头”这些琐事,张充和在她晚年口述回忆录《天涯晚笛》直接坦言不喜欢林徽因。

张充和跟林徽因一样是名门后代,父亲是著名的教育家张武龄,三姐是沈从文的妻子张兆和,她们一家有四个女儿,个个都是知书达理的才女,合称为“合肥四姐妹”。

1933年,张充和出席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礼并因学业留在北京,通过沈从文认识林徽因。当时的林徽因已经是大名人,张充和是抱着崇拜心理注视她,可随着认识时间越长她就想远离林徽因。

张充和会想远离林徽因大概是因为“沙龙聚会”,上世纪2、30年代中国流行起沙龙聚会,林徽因顺势而为在家里举办沙龙聚会,她作为聚会举办者肯定是中心人物,自己在讲话的时候不喜欢别人插嘴,梁思成有一次插嘴过她都生气,林徽因连自己丈夫插嘴都不愿意,所以张充和说所有人都要听林徽因的。

沙龙聚会给林徽因找来的非议还不止张充和这一起,冰心在《太太的客厅》也讽刺林徽因,说她崇洋媚外,在家里说话还要用英语、法语交流,还说林徽因用又胖又黑的女性朋友衬托自己的美貌。《太太的客厅》发表时,林徽因刚好在山西考察,她知道这篇文章之后毫不客气寄了一瓶山西老陈醋给冰心,暗讽她嫉妒自己。

很多人看林徽因外表斯文以为她是个弱女子,实际上林徽因16岁出国,接受了开放的西方教育,是个性格外向喜欢展示自己的刚烈女子,敢于不顾人们眼光,光明正大把男性友人请到家里开聚会。

张充和从小接受的是传统中式教育,4岁能背诗,6岁能看《史记》、《诗经》,并且年幼的时候被外祖母教育要成为大家闺秀,她的中式思想跟林徽因背道而驰,当然会不理解林徽因的做法,也就产生了林徽因爱出风头的误会。

民国正出于封建时代和现代社会的过渡期,整个社会缩影浓缩在了张充和林徽因这对身上,有的人还比较保守偏向东方,有的人比较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偏向西方,两种文化方式相撞难免会产生火花,张充和未必是讨厌林徽因,她只是不习惯林徽因那种开放式的生活习惯,如果她当初接受了跟林徽因一样的教育,说不定就不会想远离林徽因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