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中国传统壁画研究与复制

5 已有 1470 次阅读   2018-01-29 08:45

中国传统壁画研究与复制
2011-12-08 09:46:04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王书杰

  壁画,顾名思义是绘制在岩体或墙壁上的一种绘画形式,在我国艺术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而且在世界美术史上,也因其所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占有一席之地。距今五千年以前, 我国远古时代的先民们, 就已在岩壁及居住房屋的地面上绘画(辽宁红山文化牛河梁女神庙遗址出土的壁画残片)。中国壁画历史源远流长,从有文字记载到明清壁画,上下几千年,其绘画形式、绘画技法都达到了挚真完美的境界。

  中国古代壁画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是石窟壁画,如新疆库车克孜尔,甘肃敦煌,甘肃天水麦积山等地的石窟壁画;第二类是寺观壁画如北京石景山法海寺,山西芮城 永乐宫,河北正定隆兴寺壁画;第三类是墓室壁画如河南洛阳西汉墓,陕西乾县唐代李仙蕙墓中的壁画,第四类是殿堂壁画。我们目前能够见到的壁画是前三种形式的壁画,尽管我们从《孔子家语`观周》有“孔子观乎明堂,睹四门墉,有尧舜之容,桀纣之像,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戒焉”等文字记载中可知西周已有大型壁画,可是因为殿堂壁画是随着古建筑的倒塌而毁灭了,所以我们只能从古代文字记载中去想象秦汉殿堂壁画的雄伟壮观了。近年来随着考古的发展发现了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而这是我们所见到时代最早的,也是唯一的殿堂壁画实物,其价值是不言而喻了。

  我们在临摹复制壁画时首先要研究壁画的支持体(墙壁)材料结构组成以及制作工艺,这点是非常重要,壁画绘制及保存时间的长短都和他的制作水平有直接关系,然后还要研究壁画的内容、绘画材料、表现形式、表现技法,还有制作程序。如果是现状摹写还要研究壁画受时间、环境、人为等因素而产生的腐化、浮尘,只有对这些都有了深入的研究,我们在复制壁画时才能整体把握。

  知道了这些,我们现在对壁画支持体的材料组成进行研究,由于中国壁画历史悠长,且分布范围广,因此壁画的支持体材料成分也是极其复杂的,这一点我们在西北考察石窟壁画时大家都有所了解也应有一定的认识。总体分析可以归纳为:

  1. 在岩石上直接绘画。

  2. 岩石刷白土子或石灰。

  3. 岩石层面抹灰。(将胶泥、沙子、麻、麦秸按一定比例配制)

  4. 墙壁抹灰。(石灰面或胶泥、沙子、麻、麦秸的混合物)。

  为什么在壁画基础层会有这么多类型呢?我们前面说了历史长,范围广还有就是壁画的类型不同,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我们复制壁画不仅仅摹写,要研究它们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环境、物质条件。比如说汉墓壁画的内容主要有墓主升天、享乐、及用车马出行、属吏侍从、庄园坞堡、扑役劳作等表现墓主其生前显赫一时的地位,此外还有天象、四神、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从而为我们留存了反映汉代思想、文化、观念、社会生活的可视画面。了解了这些就了解了那段历史,这为我们临摹复制壁画有很大好处。

 

 现在我们来谈壁画支持体(抹灰层)的制作。在我国早期制作壁画墙壁的材料,一般多以麦秸泥土为主,根据克孜尔、敦煌的情况看如,魏(公元220---265)墙壁较为粗糙,以粗泥掺麦秸与黄土,居多。唐代(公元618——907)以后在第二层时加细泥麻筋,在刷石灰的混合物,(这种方法画面洁白,但是石灰与泥两层之间有容易脱落和粘和不牢的缺点)。晚唐以后,又有在第二层加沙与胶泥的混合物(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胶泥性柔和的特点,使颜色不易脱落,缺点是画面一但受潮则泥沙容易分离)。五代时(公元907---960)在第二层加石灰麻筋,捶紧压平,由于这种方法利用了麻筋的亲和力,容易使画面保持久远。宋代在营造法式上则把材料比例加以确定为沙土、胶泥、白蔑土各半但,嘛刀九斤,粗麻一斤。之后基本以此为例,但也不是照搬,而是因域不同就地取材做些调整,这一点我们是可以从现存全国各地的壁画得到取证。如河北省石家庄—卢寺明代壁画的支持体是粘土、麦秸、黄土为主要成分,而同是明代的北京法海寺壁画的支持体与宋代营造法相近。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墙体的问题。墙体的材料构成对壁画影响也是很大的,我们这里说的是指石窟壁画之外墙体。在古代建筑结构上凡是准备绘制壁画的部分都是用土墙来代替砖墙的,特别是后期壁画必定如此。虽然土坯墙不如砖墙坚固,但它可以和壁画支持体有机结合成为一体,还可以有效地起到防硷的作用(砖是粘土经高温烧结而成,具有一定的亲水性,经过长期积累砖体表面有硷渗出现象)。壁画返硷的结果是画面酥动脱落,因而硷是壁画之大害,中国古代艺术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总结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画面墙体舍砖取土,土坯墙与砖墙之间做防潮处理等,这点我们也可以从现存全国各地的壁画得到取证。

  一般地说壁画支持体(抺灰层)比较好的配料和制作程序:

  材料:粗沙、细沙、粘土、麻绳、麻刀、长纤维纸浆、明胶或骨胶、竹钎。

  程序:

  1.用竹钉将长纤维麻束钉在土坯墻上,麻束要想互交叉连成一片,竹钎密度适当,钎头不要露出太多。

  2.选用粗沙过筛洗净备用。一定要将混杂在沙子中杂质去掉,因为每个沙粒的表面全包裹着一层土质,如果不洗净,则会造成粘土只能与沙粒表面的土质相粘,这样粘合质量会下降,年久会使沙粒脱落。

  3.抹第一层时,一定先将土墙用水湿,然后将粗沙粒与粘土按四比六,加适量麻刀及胶水相和,抹到土坯墙上。第一层一定要用力压实,使其与土坯墙成为一体,但表面不要抹得太平,为抹第二层创造条件。注意要使墙壁自然干燥,不要用火烤等人为因素加速墙壁干燥过程,否则会造成墙壁龟裂。

  4.当第一层彻底干透后进行第二层的制作,先将粘土过筛去其杂质,按比例细沙(仍要按要求沙粒洗净)粘土(四比六或三比七)、麻刀、纸浆、明胶放入练泥机中充分搅拌。如果没有练泥机就要先将粘土放入大锅等容器里加水渗泡和成乳状,再加入麻刀、纸浆和胶水及细沙和匀待用,这时将第一层用水喷湿,然后把第二层抹上去,厚度约一厘米檊平压实,待八成干时再反复用力压实,以增强壁面密度,压光,自然干透。至此壁画的支持体完成。第二层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使第二层和第一层完全彻底合为一体,而且达到能在上面作画的要求,因而制作的工艺技法、材料质量、配比等都要严格按技术要求来完成。根据我在教学实践的体会,新的粘土(生土)最好是风干,砸碎过筛加水浸泡两三天后,再使用而壁面不易龟裂。

  5.支持体完成后,可用白土粉或蛤粉粉刷壁面,干后刷两遍淡胶矾水。即可作画。

  至于胶矾水的配制比例,并没有一定,而是根据地域不同和四季变化采用不同配比,一般的配比为胶50克、矾100克、水1000——1500克。当空气中湿度大时水的比例要适当减少,反之则适当增加一些。当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调整,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的是在墙壁上作画的胶矾的比例要比在纸绢稍大,这样才能使颜色抓牢。另外还有一种方法是胶矾的比例薄,追求是一种生、熟之间的效果。

  我们现在临摹壁画,多是在纸、绢上进行,而且在绘画的材料使用上要求也不是很严格,所以很难说能够从中体会到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的表现特征。壁画的复制和一般意义上临摹有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从壁画支持体开始研究的,这就为我们真实再现壁画的表现形式和技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的学习第一要明确目的,为什么学习他,还要拿出相当的时间来制作墙壁和支持体。第二就是壁画的复制及现状摹写。力求在短时间内掌握一些方法。

  为了学习的方便,在教学中我们使用木板代替墙体,(根据这两年的教学实验,品质好的大芯板效果比较好)先将大芯板根据需要裁成一定尺寸,然后在大芯板上制作抹灰层,为了绘画的便利,抹灰层可做的薄一点,通常在一厘米以内,这样墙壁比较轻搬动起来比较容易。

  传统壁画的绘画形式或者说是画法风格,大体可以分为:

  1. 勾填

  起完稿子后,(称为打谱子)用浓墨勾线,并以此为骨,再根据壁画的画面需要填上各种石色。用这种技法绘制的壁画以山西永乐宫壁画及现在保存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和殿西庑南端的山西兴化寺壁画《七佛说法图》为例。

  2. 勾勒

  起完稿子后 用墨勾线,着色,再用墨或色线勾勒一遍。用这种技法绘制的壁画以北京法海寺壁画为例。

  3. 硬抹实开

  起好壁画稿子后,先勾浅色墨线或色线,抹上颜色,然后再重新勾线。用这种技法绘制的壁画以新疆克孜尔壁画为例。

  4. 落墨打色

  起完稿子后用墨勾线,着色后除面部以外不再勾线。这种技法一般在早期墓室壁画使用较多。如河北磁县北齐冯翊王高润墓壁画。

  5、打谱上色

  打好谱子,然后上色勾线。如甘肃千佛洞部分壁画。

  所谓打谱子,就是粉本过稿。粉本是根据所画壁画的大小,用动物皮或油纸按一比一的比例画出壁画稿本以稿本墨线为本,用针扎出细孔,用布将红土子包好,拓印在壁面上。

  由于壁画规模都比较宏大,非一人可以胜任。永乐宫壁画就是由元代明家朱好古带领徒弟数十人完成,北京法海寺壁画也是宛福清、王恕、张平等十五人共同绘制完成。因此壁画为集体合作的产物,但是全幅壁画风格还要必须统一,一般多为一人主稿,在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分工勾稿、过稿,然后再根据师傅(或主稿)所标明的人物、服饰颜色变化分类代号填上颜色。代号有明确规定,为1—古铜、2—淡青、3—香色、4—粉红、5—藕和、6—绿、7—青、8—黄、9—紫、10—黑、0—粉、工—红、白—蛤粉、丹—漳丹(桔红),如果是三绿则为36,如果是米黄则为⑧,以此类推。

  关于颜色的使用,我们强调使用中国传统的天然矿物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传统壁画的精神所在。

  此外,在古代壁画的绘画技法上,还有沥粉、泥金、勾金、描金、拨金、贴金等表现形式。金色的使用历史悠久,这一点我们在此不用细说。为了使我们在壁画的摹写中能够做到先复原,再现状,有必要掌握金色的使用技法,分述如下:

 

 1. 泥金、亦称煞金。

  所谓泥金,就是将金箔加入适量胶水通过手指的作用力将它在盘子中研磨成极细的粉沫并依附在盘子上。泥金在绘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即可用以勾勒,又可大面积浦染。

  ①、材料的准备:金箔一百至二百张,胶水(明胶或鹿胶均可)

  干净的白色平底瓷盘(四、五寸为宜),热水、加热器及自制的三角型纸兜。

  ②、将瓷盘在加热器上烘烤加热、温度以不烫手为准。(为了预防泥金的盘子产生裂纹,在使用前应先放入沸水中煮一下,这样就能保证瓷盘在泥金过程中加热时不致发生裂纹。)

  ③、将金箔小心地抖入纸兜中备用;

  ④、往加热的盘子中加入2-3滴浓胶水,用中指将胶水轻轻地在盘子中均匀摊开,然后用中指粘一、二张金箔,金箔放在盘中用中指轻轻研磨,注意一次不要放太多,开始时不要用力过猛,将金箔完全研成极细粉沫并粘在盘子上后,再放入一、二张金箔进行研磨,这样依次进行,力量也随着泥金的进度逐渐加大,力量一定要掌握好,泥金不用力泥出来的金没有光泽,用力过猛又有可能将金箔压成金饼、金片而无法使用,因此泥金时手指上的力量要大小适当,一般的规律是先轻后重,同时在泥金的过程中要始终保持盘子的温度。当金泥到发暗发涩手指在盘子上难以转动时,用手的食指蘸一点清水滴在盘子中心,继续用力研磨,研磨一段时间后,当金粉呈暗黄色时,放入一些热水,用中指从盘子的边缘慢慢的捻向盘心,直到将金粉全部集中到盘子中心时,放满热水,轻轻捻均匀,这时的水呈灰黑色,进行沉淀,待金色完全沉淀在盘子底后,轻轻地将水倒出来。倒水时千万不要太急,否则金粉会随水而流出。也可以用一条宣纸贴在泥金盘边上慢慢将水引出来,然后将盘子放在火上烤干,这时第一遍泥金的工作便结束了。

  泥金一般要泥三遍,方法都是一样的,经过如此三次的处理,就可以使用了。

  泥金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工具的清洁,更不能有油,盘子和手在泥金之前一定要用肥皂洗干净,胶水中不能有杂质,这样泥出来的金才会光亮,否则工具或手上沾有油污,泥出来的金就会发黑发暗没有光泽,甚至会变成小小的颗粒而无法使用。

  泥好的金同样要保证其干净清洁,用过之后要用干净宣纸将盘子包好或者将盘子扣在画案上以防落上灰尘而影响使用效果。

 

 2. 描金

  ①.泥好的金

  ②.淡胶水

  描金在绘画中使用得也比较广泛,其使用技法也比较简单。

  首先将泥好的金加一二滴浓胶水,重新将金泥一遍加水沉淀出胶烘干,将盘子稍微倾斜,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淡胶水,用笔尖蘸着胶水从盘子的一边开始将金裹起,(毛笔在裹金时要旋转以使笔尖均匀地蘸上金),一次不要裹太多的金,金太多,胶水粘力不够,在托裱时金色容易脱落,金裹的少则勾出的金线不圆润流畅,因此使用者要通过实践,加以体会才能逐步掌握其性能。

  描金时使用者要注意的问题是:不能用胶水调金色,这和用颜色有很大区别,否则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描金完成后还要及时将泥金盘中的剩余胶水及时和金色分离,这一点如同我们使用矿物质颜料的要求是一样的,出胶一是防止胶水时间长了变质,二是金粉长期和胶在一起,会慢慢地使金色变灰而失去光泽及时出胶即可保证金色的纯洁光亮而又为下一次使用提供方便。出胶的方法是将热水倒在盘子里用手指充分研磨使胶完全溶解在水中,进行沉淀然后将水倒掉,将泥金盘放在加热器上烤干,用纸将盘子包好。

  3. 贴金

  贴金首先是根据载体物质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粘合剂。如壁画、沥粉、绢及纸上贴金则分别选择金胶油、蒜胶或胶矾水。这主要是从贴金的牢固强度和画面效果等诸方面来考虑的,并不是一概使用胶矾水这一种粘合剂就可以达到所要求的效果,因此在介绍贴金技法之前有必要先行介绍各种粘合剂的制做材料及制做的方法。

  ①.胶矾水。

  材料:明胶或鹿胶(骨胶亦可)、明矾、水。

  制做方法:明胶适量放入容器内,先用温水浸泡,待胶泡开后,将容器放入锅中在火上煮溶,将胶液中的杂质过滤去掉,加入一定比例的明矾水,搅拌均匀。胶矾水的比例一般为贰两胶壹两矾贰斤半水。当然这个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夏天天气炎热,水份蒸发比较快,胶矾水干的也比较快,可适量多加一些水;冬天温度较低,水份蒸发较慢,就要相应少放一些水。另外贴金箔用的胶矾水和绘画用的胶矾水的配制比例稍有不同,前者略浓用来则金箔,后者稍淡用来固定颜色或矾纸矾绢。

  ②.蒜胶。

  材料:大蒜、冰糖、胶(明胶或鹿胶)

  制做方法:大蒜2-3头剥去皮,放入乳钵中,加入20-30克

  冰糖,用乳锤捣碎研磨成泥状,用沙布滤去渣子,加入5-6滴浓胶水在乳钵中研磨使胶水和大蒜冰糖充分调匀,放入小瓶或小盆。蒜胶最好是随用随制做,一次不要做过多,特别是夏天高温闷热,蒜胶非常容易变质,不仅其粘合度降低,而且蒜的气味随着时间的延长也会变得相当刺鼻难闻。做好的蒜胶如果一次用不完应及时将胶水密封后放入冰箱中以便延长使用时间。但在重新使用时要热(把盛胶的小瓶放容器中加热,以增加胶水的粘合力)。

 

 ③.金胶油。

  材料:清漆、桐油、银朱(章丹亦可)大小适中的玻璃。

  制做方法:把玻璃洗净擦干,先倒上一些桐油和银朱,用调色刀象调油画色一样充分调匀。由于桐油和银朱粉不容易调和在一起,因此开始时不要太急,逐步地将桐油一点点和银朱相混和不要产生颗粒和气泡,然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清漆和桐油搅匀就可以使用了。

  4.贴金箔的操做程序及技法。

  首先要对金箔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处理。由于经过加工的金箔很薄,每一张金箔都是夹在两张薄纸之间的,这是为了保护金箔,取金箔时要轻拿轻放,拿时如果不小心,就会使金箔破裂,甚至呼吸过大也会使金箔吹落,因此在贴金之前要用清水或植物油将上面的一张衬纸打潮,使衬纸和金箔贴在一起,这样可以起到对金箔的保护作用,还可以为贴金的操作带来一些方便。

   其次,要对需贴金箔的墙壁或画面进行清洁处理。去掉灰尘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如果在颜色上贴金还要检查颜色上的是否牢固。如果在壁画上贴金,这时先刷一、二遍淡胶矾水、待完全干后刷二层金胶油。金胶油刷得要均匀,胶的薄量尽量保持一样,由于金胶油中含有银朱的成份,呈红色刷匀还是比较容易的。金胶油刷好之后等八成干时就可以贴金了。(可以用手指轻轻按压胶面,感觉不太粘手而且手指在离开胶面时有轻微的离手声时即可)。

  贴金时,注意千万不要用手直接去拿金箔,要用特制的竹夹子夹起金箔的一角,另外一只手随着轻轻地托起另一角,这时要连同上面的衬纸一起拿,同时去掉下面的一张衬纸,慢慢地将金箔贴在画面上及时地用脱脂棉按压使其粘牢,去掉上面衬纸一张金箔就贴好了,这样一张一张地依次进行,随贴随按压,用力一定要均匀,全部贴完后,要等金箔彻底干透后用脱脂棉轻轻擦一遍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再刷上二遍淡胶矾水就可以在金面上着色作画了。

  一般讲,金胶油用在壁画贴金效果最好。因为壁画是绘制于建筑物上,它受周围环境、自然环境的影响,温度和湿度一年四季变化很大,这些对于绘画的材料及其牢固强度都有很高的要求,而这种金胶油不受温度湿度变化的影响,而且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渗透到墙体之中与墙体结合成一体,贴上的金箔牢固不脱落,又因为金胶油本身浓度大并有银朱为衬托色,更增加了金箔的光泽和厚重的感觉。

  在绢或宣纸上贴金箔不能用金胶油,只能根据贴金的面积大小来选择使用胶矾水或蒜胶。不管是选用哪一种粘合剂,都要将胶刷匀,不要有遗漏和出现飞白。这道工序是很重要的,如果第一道工序没有处理好,就会影响整个贴金的效果进而影响以后的绘制及作品的寿命。

  通常在绘画作品中需要贴金的面积较小,或者是图案花纹时用蒜胶做为粘合剂效果是非常好的,操做起来也比较简捷方便。先用毛笔蘸胶水将要贴金的画面涂匀,如果是图案花纹就用毛笔尖蘸胶水象勾白描一样,中锋运笔,勾出的胶水均匀,圆劲而有韧力,一气贯穿,然后根据贴金面积的大小,将金箔用竹夹裁成比实际贴金的面积相应大一点,注意裁金箔时,要连同上下衬纸一同裁。将裁好的金箔用手拿起一边,然后用竹夹子从手端开始向上用力一捋,这时金箔在衬纸的作用下,呈弧形向上弯曲,小心地将下面的衬纸向后折叠露出金箔巾在画面上,随贴金箔随着将下面的衬纸向后撤,并稍微用力按压金箔,把上面的衬纸拿掉,待完全干后,用毛笔扫去多余的金箔,用脱脂棉擦一擦,刷二遍淡胶矾水就可以着色了。如果贴金是为了点缀画面并保持金箔光彩悦目的效果,只刷一遍淡胶矾水。这道胶矾水的作用是用以保护金箔,增加金箔的粘接度并通过胶矾水的遮盖能力将金箔的金属光泽减弱,使画面达到谐和统一的效果。

  贴金箔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工具材料要得心应手,工作起来力争一气呵成,按照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才不至忙乱而出问题。

 

 5.沥粉及沥粉贴金。

  沥粉是我国传统壁画及装饰绘画、工艺美术上广泛采用的特殊工艺技法。它线条凸起于画面立体感强、粗犷厚重有力、具有很强的物象表现能力,在以线为主要绘画语言形式中,中国传统壁画的绘制又多以勾线平涂为主,适当根据画面需要,采取沥粉的形式表现一部分绘画内容并通过其点、线、面等不同的描绘即丰富了表现手法,又使画面富于变化。

  材料:沥粉的材料是白土粉、立得粉(7:3的比例),浓胶水和少量的桐油。(在教学中我们使用的是立得粉加入适量面粉比例为3/1或4/1)

  工具:沥粉的工具名曰:粉筒子。它是由三部分组成:1、粉尖;2、粉筒;3、储粉袋。(如图)

  由于沥粉是用特制的工具以手的压力挤出线条,其工作原理近似于生日蛋糕上挤奶油花。因此沥粉就要有一定的要求,即不能太稀,又不能太稠,稀则挤压出的线条难以成型,稠则挤出的线条僵硬缺少变化并且粘接牢度不强,所以在调制沥粉时,胶水及桐油的加入量要控制,一般的规律是在开始调制时,一次不要加入过多的胶水和桐油,用木棍充分搅动,不要形成颗粒或干粉气泡,然后逐渐加胶和桐油直至调成粥状,用木棍挑起一些沥粉使其形成自然下垂的线条而没有中断现象最好。

  由于以桐油调制的沥粉,从沥粉到干透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已不用桐油了,但是为了增加沥粉的柔韧性,则在沥粉的材料中加适量面粉,同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面粉不要加得太多,否则所沥出的粉缺少力度。

  调好沥粉装入粉筒子里,用手挤压出各种粗细的线条。当然也可以简单行事,象挤奶油那样做一个纸筒以此来做沥粉的工具,但是沥出来的效果是否理想就很难说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进行沥粉之前对工具的选择是决定能否取得理想画面效果不可缺少的程序。过去沥份工具受材料的限制,储粉袋是用猪的膀胱,粉尖则选用大小不等的铜笔帽,现在工业发展了,可以利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可以根据条件随时选择一些材料做成一个粉筒子,诸如塑料袋、橡胶、防水布,甚至比较结实的纸都可以,不管我们选择什么材料,使用者在操作前都要对其有一个了解,掌握其性能的阶段,做到得心应手,否则也是难以取得满意结果的。

  在沥粉上贴金,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湿贴法,就是在沥粉要干没干时利用沥粉本身的粘接力及时地贴上金箔;一种是干贴法,就是待沥粉完全干后重新刷上胶矾水或金胶油贴金箔。第一种方法简便,但由于沥粉尚未完全定型,贴金箔时手上压箔的力量掌握不好容易破坏线条的美感,或者由于作者经验不足使金箔的粘接牢度不强,造成金箔的脱落。第二种方法是增加了一道上胶的工序,工作节凑也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时间来从容安排而且沥粉已经定型贴出来的金效果也比较好。

  壁画的复制,不仅仅是临摹一幅画,也不仅仅是学习技法,而是以此作为保存修复的起点,所以复制、复原,不管是哪一种,都要求我们对所要摹写得对象进行研究,特别是一些规律性的把握,如色彩的运用、服饰、图案包括人物的动态、手势、组合的程式,因此读画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步骤,我们在教学中十分强调落笔之前的读画及修稿,这一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就会为以后的摹写带来很多好处,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保存修复创造了条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