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个人展厅] 峰无坦途丨当代书画名家学术交流展——杨杰书作欣赏

1 已有 202 次阅读   2023-01-30 12:49
展览前言

“峰无坦途”,取自李可染行书条幅“真知困而得,峰高无坦途”。意为真才实学在战胜艰难险阻以后才能得到,山峰高处没有平坦的路途。

 困抽象,峰形象。对于艺术家而言,“峰”是一种具体形象的载体,艺术家通过对物体特征的概括提炼,或借景抒情,或借物喻人,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思想感情。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各类优秀艺术作品,如油画、中国画、书法作品,都可引人共鸣,引人遐想,引人深思。

对绘画中的中国画而言,东晋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的观点,指明画家在反映客观现实时,不仅应追求外在形象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的精神本质的酷似。对画家而言,既可是山水画的正山碧水,亦可是花鸟画的花草虫鱼、亦可是人物画的男女老少……皆是画家心灵和情怀的寄托之处。对绘画中的油画而言,当代油画创作是展示画家个性行为的一种途径。正如巴勃罗·毕加索所说:“线条与色彩就是我的武器。我正试图用我的方式去表现出我认为是最正确、最美好,自然也就是像所有伟大艺术家所熟悉的最美的一切。”创作者个性化的构图、色彩、笔触、形象,皆是画家展现自我意识之处。

对于书法而言,与“以形写神”相通的是"文以载道"的观点,此观点指明书法是一类带有书法家灵魂和思想的艺术品。如王羲之书法不仅通古会今,而且情趣深切,笔意和谐。唐朝的孙过庭在《书谱》中曾这样描述王羲之的六篇名作:“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私门诫誓,情拘志惨。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岂惟驻想流波,将贻啴缓之奏;驰神睢涣,方思藻绘之文。”对书法家而言,“峰”没有固定的程式,一撇一捺皆是书法家情感和意气的挥洒之处。

有鉴于此,此次展览以“峰无坦途”为题,以在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深具收藏潜力为遴选标准,汇集了众多在当今中国画坛、书坛和艺术市场中享有盛誉的艺术家们的作品。画家们展现了一件件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而成的中国画、油画;书法家们文以载道,纸墨相生,笔走龙蛇,展现了一件件透露其心迹符号的墨迹。艺术家们将传统技法与现代笔墨融会贯通,墨随笔至,天趣自来,更是表达了内心不畏艰难险阻,勇攀高峰的心灵追求。给人以视觉的享受与精神的共鸣。

峰高无坦途,风景却无限。本次画展将以线上艺术展的方式呈现中国画作品、油画作品、书法作品等多种艺术形式。参与展览刊登发布的有今日头条、手机百度、搜狐新闻、凤凰新闻、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新浪艺术、腾讯艺术等近百家主流艺术媒体及门户网站。永久在线展示。

参展艺术家

杨晓阳、杨杰、郑军健、陈飞翔、李宝林、苗再新、刘万鸣、宋亚平、白景峰、史国良、周午生、包洪波、陈嵘、陈醉、狄少英、韩璐、李忠翔、陆越子、李秀峰、潘世勋、潘小明、盘俐敏、裘兆明、石英、桑建国、孙培增、许澄宇、徐宁、杨必位、杨开刚、周矩敏、庄寿红、朱新昌、曾圣。(排名不分先后)

杨杰,女,汉族,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河南省文联名誉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河南省文史馆员,郑州大学、黄河科技学院等大学特聘教授。曾任中国文联九、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书协七届理事、中国书协六、七届女书法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十一届、十二届常委,河南省社科联主席、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协主席等。七十年代开始习书,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并被《中国书法》、《新华文摘》等核心期刊推介、发表和被收入多种作品集,被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多家博物馆、碑林、画廊收藏、刻石。出版有《未央——杨杰书法作品集》等。曾在中国美术馆、河南省美术馆多地举办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文联等共同主办的“未央——杨杰书法作品展”。2016年被《中国书法报》评为“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女书法家”。

行草扇面 纳兰性德词《海棠春》2016年
墨  的  力 量

文/张海

2000年杨杰出版第一本书法作品集时,我写了一篇《非人磨墨墨磨人》。转眼十八年过去了,我深深感到墨的力量强大,它不仅将杨杰磨成一个知名的书法家,一个文艺界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将她磨成一个成熟坚强温婉的女性。1983年,杨杰大学毕业到河南省文联工作时,还是一个扎着两条小辫、背着黄书包的文青,率真、单纯、蓬勃。一个热爱书法的女孩,尽管有些稚嫩,翰墨让她身上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气息。那是多么美好的开始!我们的国家正在从沉珂中复苏、振兴,书法事业在前进,一代代书家也在快速成长。杨杰后来当了省文联的副主席,之后又到省社科联去当副主席、党组书记、主席。后来又回到省文联担任主席和书协主席。今日之杨杰已非昨日之杨杰,杨杰今日之书法也非昨日之书法,究竟是人在磨墨还是墨在磨人呢?这似乎是个哲学问题。

《临十七帖》2017年
墨是我们文房四宝中的一宝,商代甲骨上已有墨书文字。块状墨的记载最初见于东汉应劭《汉官仪》,到唐代已有专门制墨的著名墨工,至宋、明达到鼎盛。由于墨与古代文人关系密切,所以延伸为诗文、书画、翰墨、墨客等。苏轼的《次韵答苏教授观余所藏墨》有感于文人的常年磨墨为文,日夜绞尽脑汁。表面上看,是人在磨墨,骨子里却是墨在磨人,感叹人的一生都给墨磨掉了!人在磨墨,墨也在磨人;如同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时时化人。

行草六条屏 《元好问词二首》2018年
一个人的襟怀、气度、见识等综合素养,往往决定他在不同领域所能达到的高度。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机遇。杨杰是个有思想有抱负之人,家国情怀、正大气象始终是她内心激荡的主旋律,这些自然也是她作品中无法隐去的底色。“莫道桃源好,负笈为结环。”(《重来大有庄》)、“华章千卷笔纵横,骏骥十二竞驰骋。收拾金瓯豪气生。铿锵岁月,锦瑟年华,正好追吾梦。”(《青玉案·为河南省文联六十周年作》)、“管弦颂回归,翰墨歌紫禁。挥洒无限意,共抒家国情。”(《参加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交响乐书法笔会有感》)、“神州处处好,河南是我家。此生阅遍南北,唯觉中原佳。”(《水调歌头·神州处处好》)、“多柳的长安啊,宫墙何其高!而我们中国的文人一代又一代,都将自己的一生,在这墙外打了个死结。‘长安’,在我们就是国家社稷,就是山河家园,就是神圣的图腾。”(散文《金子》),从她的诗词、散文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生命自觉、人文理想、精神归属和使命担当。这些东西不是法帖,不是技法,不是秘籍,但却左右着人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杨杰毕业于大学中文系,勤学好古,其文学作品和理论文章都别具一格。但她长期从事行政工作,只能把这些当成业余爱好。十几岁开始习书,也从未立志要当书法家,只是将书法当做一种生活方式,日复一日,朝朝暮暮,临池不辍,浇灌自己的梦想,无功利的在打磨自己的作品,同时也打磨了自己。几十年中,杨杰的职务不断晋升,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处理好工作和书法的关系,处理好书法和生活的关系,是需要智慧的。好在事业和书法于她好像都没有给自己太大压力,从心灵深处热爱,率性而为,默默耕耘,无问西东。恰恰是这种无心插柳、顺势而为的平和心态成就了她。踏踏实实工作,竭尽全力办事,组织自然青睐她;平平静静写字,废纸三千,不改其志,书法也没有辜负她。

行草六条屏 窦冀《草书歌》2021年
朴实无华的杨杰其实还是一个潮人。她骨子里兴趣广泛、敏而好学。在其他领导干部还不大习惯用电脑时,她的讲话稿都是自己在电脑上写的。十多年前,遇到节假日,在网上订机票、宾馆,就独行侠一般的出游了。微信、摄影、开车等一干时尚的东西她都不曾落下。为了争创文明单位,她带领单位的小青年参加拓展训练,那些高难度的项目居然一样不少地完成。多彩的生活奠定了她的现代意识,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她的内心世界,自然也使她的笔墨不断深化,这也许就是陆游说的“功夫在诗外”吧。这些年杨杰的书法显示了冉冉精进的态势,从“有我”到“无我”,又从“无我”到“有我”,在传统中螺旋式上升,让书界看到了不一样的杨杰。特别是她回到省文联工作以后,更是飞跃式完成了蜕变。对以碑为主的中原书风的选择和坚守,既有她本身精神与之对应的契合,又有她对当代书法使命的深入思考,还有她多年来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和对经典的崇尚,象血液一样注入砚中,磨出之墨必是独一无二的杨杰之墨。

行草横披《秦观词》2018年
说是墨磨人也没错,艺术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感染人、改造人,将人的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其为帮迹,岂信然邪?”几十年的濡染,池水尽黑,人岂能独白?字岂能不进?墨虽无言,却最是有情。杨杰的变化首先是人的变化。许多年不共事了,见面机会也少,但感觉她与年轻时相比,日渐低调而沉默。先前也曾见过她情绪激昂的样子。现在朋友们在一起,她总是微笑、安静地坐着,聆听别人说话。低调,谦让,包容,隐忍,有点像西中文先生所说的“百炼钢成绕指柔”的味道。有人说岁月如刀,可以很残酷地改变一切。而环境和地位更是双刃剑,长期在领导岗位,说好话的人自然多,能够不为其左右,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有强大的定力。如今能从容、淡定、萧散地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是很不易的。这不能说没有墨的功劳。翰墨使人温润,也使人洞明。多年前,不少人建议杨杰举办书展,我也问过她。她淡然一笑说:不是不想办,而是办不成。问其故,她说每当鼓起勇气决定举办展览时,集中精力写了一部分作品,再回头看前面的作品,发现已经今是而昨非了。这样循环往复,索性也就不办了。我暗想杨杰日后必能大进!因为她很快就能发现自己的不足,那就证明她已经进步了。现在不少人都是看自己的东西哪哪都好,别人都不如自己,这也许是一种“自信”,但勇于否定自己的人还是让我更加欣赏。

行草横披 刘禹锡文《陋室铭》2018年
杨杰书法从唐楷入手,后专攻行草。先是二王、米芾、王铎,后又溯流而上,自张芝再顺流而下,孙过庭、黄庭坚、祝允明、傅山、蒲华等都是她心仪的书家。日日在经典作品中穿行,与大师们朝夕晤面,耳濡目染,见贤思齐,自然“近墨者黑”。在杨杰的作品中或隐或显都可以找到那些经典痕迹,形成了劲健飘逸、大气磅礴、率性烂漫、婀娜多姿的个人风格。2013年左右是杨杰作品的分界线,如果说之前的作品笔墨语言还略显单一,结体、布白略显局促的话,她近年的作品则博采众长,一一匡正,日臻完善。其行书中王铎、米芾的笔意多一些,结体雍穆宽博,章法错落有致,气韵生动流畅,用笔雄浑苍劲,彰显了她对正大气象的追求。品味杨杰近期创作的作品,使我感到惊喜。看来墨对人的打磨已经触类旁通,韵律和节奏的把控自如,轻重疾徐,抑扬顿挫,左欹右侧,跌宕参差,皆从心底流出。激情随笔墨飞迸,意趣借技法呈现,我手写我心,彼墨成彼书,纵横驰骋,酣畅淋漓。这些难道不是墨的力量!

行草四条屏《沈祖棻词三首》2018年
写完此文后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题目与韩国金善贤写的《画的力量》书名雷同。《画的力量》谈得是美术治疗的临床应用。用美术治疗疾病、特别是心理疾病,而我写的是以墨化艺、以墨化人,二者似有殊途同归之意。甚至也可成为我的文章佐证之一。书法艺术作为我们中华文明的精粹,在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融会了历代贤哲的广博智慧和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涵,其修为的内在性、无终极性,不仅成就书者之书,更成就书者之人。(作者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郑州大学书法学院院长)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