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艺术家陈佩秋先生走了,看看她典雅的绘画

1 已有 728 次阅读   2020-06-27 23:43
艺术家陈佩秋先生走了,看看她典雅的绘画 

2020年6月26日凌晨3点,著名中国书画界泰斗陈佩秋在上海中山医院逝世,享年99岁。

陈佩秋

陈佩秋,女,1923年2月出生,河南南阳人,字健碧,室名秋兰室、高华阁、截玉轩。陈佩秋先生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中国画院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上海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西泠印社理事,也是第六届上海文学艺术奖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由新民晚报社等筹建的上海书画善会、海上印社,陈佩秋先生担任首任社长。

陈佩秋先生在花鸟、山水、工笔画、书法等方面的成就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被誉为卧枕宋元、融汇中西。她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上世纪50年代后专攻花鸟,画风浓丽秀美,格调委婉含蓄。上世纪90年代,她探索细笔青绿山水,吸收西画光、色的表现技巧,别开生面。她晚年的青绿山水大多用彩墨写成,开创了彩墨结合的中国画新风。她的艺术创作出入古今之间,做到了“笔墨当随时代”,载入中国近代绘画史册,并将中国女性画家的绘画成就抬升到新的高度。

陈佩秋书画作品集锦

陈佩秋擅长花鸟画、山水画、书法、鉴赏。绘画早年曾以山水为起点,从临摹珂罗版五代赵干的《江行初雪图》入手,由宋元直至清六家、四僧,无不认真研习。

陈佩秋认为艺术创造贵乎“新”和“难”。她本身的艺术根基立足于传统,她对创新的观念是相对而言的――没有旧就没有新。她细心钻研国画的绘画元素,用精炼的线条和传统的笔墨,配合启发自西方绘画的色彩运用去描绘景象的质感、体积和动感。她认为“新”是要经过知识和技巧的累积,而经验的累积和驾驭技巧是费时费力的,这曲折艰难的过程就是“难”。

1950年毕业后,陈佩秋开始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当时的工作给予她大量机会浏览古代画作,甚至可以借出宋代的花鸟扇画以便临摹。《花鸟杂册》展现了陈佩秋的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技法,而当中所画的都是宋画中常见的题材。

在用心揣摩了工笔技巧后,陈佩秋转向探究较为粗放、写意的风格。一般来说,画家的情感和精神较能以写意画法表白及发放出来。她汲取明代徐渭概括简约的造型与富于情感的水墨运用技巧。

数年后,她的泼墨技巧配合了新的技巧组合,她以生动的笔触和泼墨去描写大自然的每一景物,而最成功之处莫过于她能够混合工笔和写意的技法,令作品更呈儒雅优美。

对周遭的新事情有了新的观察和感应。除了依旧坚持临摹古画,她开始关注西方的艺术。陈佩秋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风格,她欣赏马奈、雷诺阿及德加闪烁的颜色和精炼明确的笔触,并参照了印象派的用色于中国传统画上。在陈佩秋成熟时期的作品中,西方艺术带来的影响益发明显见于山水画和用色方面。

声明:本平台是用于学术交流与讨论,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