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论·研究] 推荐·发现|读石墩子的绘画语言

2 已有 652 次阅读   2020-07-25 19:17
推荐·发现|读石墩子的绘画语言 

读石墩子的绘画语言

近年来,石墩子抽象写意水墨鸭画捷足于中国艺术的创新界面,那一幅幅空间主体抽象,行画风格草狂,艺术形象夸张,个性魅力彰显的新派画作,瞬间突破了传统水墨画艺术的范型和表现手法,撞击了艺术家们对国画艺术新风格的认同,拓展了国人艺术欣赏的全球化视野。今年四月份,其画展“与鸭共舞”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展出后,在澳洲华人艺术家圈内引起了轰动,澳籍美术评论家Frank Hope评论道:“石墩子的鸭舞不能解释生命,但能表达生命”,在其绘画作品里“更多的已经融合了抽象主义成份”,其绘画“用的是自己的语言”。是然,在石墩子以其独特创新的绘画语言,解构和建构中国水墨画的形式、寓意、技法及其与内涵相辅相成的哲学意义,立意背景,主体结构,个性情感。

影子

乐在其中

石墩子的绘画语言是一种以小博大的写意语言。其早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师从著名花鸟画家张继馨先生,又得益于中国美术教育家颜文樑大师的指点,且又身处吴门深受吴越文化及吴门画派之影响,娴熟吴门画派的传统技法,尤其是写意艺术。他强调取角以概全,以小博大,用笔不求工细而重于神态、神韵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抒发,甚者略艺术形象的外在逼真性,而求内在精神表现的艺术倾向,让“象”具有形简意丰的表意功能。其鸭画如此,其它花鸟画也如此。如《密中蕴含》,从藤蔓之洞隙见双鸭之密蕴;《成熟》,从聊聊之莲蓬见群鸭之情会;《荫圃闻声》,以形示声鸭先知等均为鸭画之写意;而《闲心》、《欲望》等则为花鸟之写意。这些水墨画作是实景实物的取舍,但作以抽象,虚似,夸张,超越物象,形象,旨意深沉。可谓抽象中寓写意,写意上用抽象。中外技法修炼交集,无牵强造作之隙。有评论称其为“抽象写意艺术”,乃不为过也。

大集体

陪伴

石墩子的绘画语言是一种主题隐喻的主体语言。画之主体,类似于戏中之主角,石墩子水墨鸭画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其打破了唐宋以除朱耷外的水墨鸭画重景轻鸭的布局,将鸭从隐形或边缘的处境中“解放出来”,寄予独立主题而置于主角地位,赋予其拟人的主体意识。主题性是石墩子水墨鸭画的两个最大特点。他所言的主题性,并不是一般的主题先行,而是在其抽象写意的虚似、夸张中所反映出来的人性主题和时代主题,一种用墨色和线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来形成的主题。正如其所自述的那样:墨色—是彩色的抽象,是生命的符号,是思想的载体,是心灵的秘境,是转至的本真。他的鸭画,虽笔墨寥寥,却沉寓深刻。他把每一个基点,每一条墨线都看作是有生命的,有意识的,都是其主题构成的元素。如其作《自由对话》《适度》《天高》《似蝶》等等,皆深藏寓意。所谓之主体性,则是将鸭从传统墨作谋局中独之自行,以主体标榜。其主张鸭子与人等,性灵互通,其将画面之鸭视为主体,主角,甚至独占整幅画面,画外之意实为人的主体性之上升,画鸭自在性,自由性之彰显,实乃对人性的正视与张扬。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作用,地位,也即人的自主,能动,自由,实践活动的地位和特性。当今世界,主体、主体性是哲学研究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石墩子鸭画的主体性,正是对于人的主体及主体性的自我肯定。

姿态

动态

石墩子的绘画语言是一种点线面融合的技法语言。石墩子水墨鸭画与传统鸭画在技法上有根本的区别,以前画鸭用笔用墨都采用墨韵块来表现各种动态和神态,而其用中国画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以拟人的情感融于各种形态、神态、动态、意识而得到表达,从而改变了以面表现的常态方式,从最具动感的线条勾勒出鸭子的习性,且用墨用线简练畅达,充分展现出鸭子形神兼备的感觉。在石墩子的鸭画中线条是多变的,重叠的,粗细不匀的,其表现效果则是灵动的,分层的,有主次的以及混沌的意韵,丰裕的场景。他的线条是不规则的,但却是表现出抽象写意艺术的有效工具。他用同一种线条风格表现和地物的浑然一体。他用不同的风格线条,如《十全十美》的画作,鸭的线条近乎工笔画,但浮于眼的莲蓬,线条却是粗略而抽象的,以表现虚似表状下的鸭的真实性。

旋风

给力

石墩子的绘画语言是一种点线面融合的技法语言。石墩子水墨鸭画与传统鸭画在技法上有根本的区别,以前画鸭用笔用墨都采用墨韵块来表现各种动态和神态,而其用中国画点线面的表现手法,以拟人的情感融于各种形态、神态、动态、意识而得到表达,从而改变了以面表现的常态方式,从最具动感的线条勾勒出鸭子的习性,且用墨用线简练畅达,充分展现出鸭子形神兼备的感觉。

迎春

得意

在石墩子的鸭画中线条是多变的,重叠的,粗细不匀的,其表现效果则是灵动的,分层的,有主次的以及混沌的意韵,丰裕的场景。他的线条是不规则的,但却是表现出抽象写意艺术的有效工具。他用同一种线条风格表现和地物的浑然一体。他用不同的风格线条,如《十全十美》的画作,鸭的线条近乎工笔画,但浮于眼的莲蓬,线条却是粗略而抽象的,以表现虚似表状下的鸭的真实性。

两小无猜

隐身

他用笔最多的是线条的重叠与交错,如《弄潮儿》在无数的漩涡中,似乎有鸭,似乎又无鸭,以此表现弄潮的艰险。这是一种内线条组合的大自然的混然意境。在石墩子的作品里,“那些鸭可能没有透视,没有明暗,但这些都不重要,在画面有生动的线和丰富的点,这些元素构成了音乐的节奏,这形象中可以看到舞蹈,是那些鸭子在舞蹈,尽管有的形象上甚至没有眼睛,但不妨碍质量”

秋思

踏雪

石墩子的绘画语言是一种情趣盎然的个性语言。石墩子的水墨鸭充满着个性色彩。其个性首先反映在所描绘的鸭的个性。他的画是鸭形,啄磨的是鸭“心”,认为“鸭与人同样有个心理学问题,画鸭者首先要懂鸭”。为入鸭之心灵其“二十年观鸭,十年读鸭”,概括出鸭之“十”性:即憨厚,诙谐,亲善,悠然,欢悦,静趣,灵动,怒怼,互为,群合。这十个性,其实也是人的个性的各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说,石墩子的鸭画个性张扬,是中国水墨画作个性化的一个新起步。画的个性化是人的个性化所使然和表现,是因为他具有个性化的思维方式是独特的—一种独立的主体思维逻辑;是因为他的表现方式是另类的—一种中西方绘画艺术融合的技法特征;是因为他的艺术追求是特定的—一种按生活经历和背景而作画的宗旨。当然,石墩子本身是一个很有个性色彩的人物。

天地之间

时光

王国胜经历了艺术家和企业家两种身份,体验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境况—艺术生涯与商场角逐,接受两种—雅文化与俗文化。所以,他比一般单一文化熏陶的艺术家能有更开阔的视野,能有更充裕的内涵。他的画作里,既有艺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又有大众情趣的本色追求,但无论前者还是后者,其个性化的基调则是“快乐”,在他的生活谱系中,最活跃的、最少保守的、最能激发他创作热情的勇气是“快乐”的个性元素。他的画作,总是从快乐来表现生命,用快乐追朔过往和喻示未来。“我要将最高雅的中国画艺术,给予最广大的人群以快乐”—石墩子如是说”。(杨张乔 )

王国胜,又名石墩子,1960年9月出生于苏州,师从吴门画派掌门人张继馨先生,又师吴湖帆入室弟子徐绍青先生,早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院,曾受到颜文樑大师的指点。石墩子曾任服装设计师、摄影师、高级工程师等,2009年始往返于中澳之间,交替吸收着中西方文化艺术的养份,并活跃于多样化领域为艺术打开不同的视角。现为澳大利亚州美术家协会会员,澳大利亚中国书画学会理事,澳大利亚吴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苏州美术家协会会员,苏州陶瓷艺术协会副会长,江苏野菊花画院创始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