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张大千卖画:20块大洋一幅,只抽签,不能挑!

3 已有 263 次阅读   2021-09-02 15:36
张大千卖画:20块大洋一幅,只抽签,不能挑!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及对联 207万

此帧张大千拟石涛笔意的山水,作于1926年,时年28岁;对联作于1981年,时年83岁,绘画与书法的创作年代时隔55年。也就是两幅作品的创作间距长达半个多世纪,映照着张大千艺术生命的起始与辉煌。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及对联(局部)

在此帧山水创作的前一年,也就是1925年,张大千成功的在上海宁波同乡会举办首次画展。

在李秋君(张大千红颜知己)的帮助下,画展获得巨大成功。展出的100幅作品,以每幅20元大洋的价格全部成交,而且买画者还不被允许任意挑选,只能凭签条抽签取画。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及对联(局部)

拳石画临黄子久,胆瓶花插紫丁香

这种模式卖画,彰显出张大千当时的绘画作品已非常矜贵,可以说他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同时,这一盛举也说明张大千的作品质量已经非常稳定,可以说是件件精品,非精品而不能晤世人。

张大千 仿石涛松水石桥图 230万

张大千对石涛山水画情有独钟,他学习山水画也是以石涛为起步,而且终其一生也一再强调石涛对他的影响。

在学习石涛绘画艺术数年后,张大千就获有“石涛专家”之美称,到三十岁时已对石涛作品进行了总结:“石涛之画不可有法,有法则失之泥。不可无法,无法则失之犷。无法之法,乃石涛法。石谷画圣,石涛乃画中之佛也。”

张大千 仿大涤子笔 291.2万

张大千不遗余力地研究、学习石涛绘画艺术,以致由“昔时唯恐其不入”,到“今则唯恐其不出”。对于石涛传世之作,张大千有过十分深入的研究。大千师古而不泥古,其从石涛、八大上溯董其昌,并进而溯流而上远追子久、黄鹤,并深得董巨雄浑气质。大千血战古人的这条路,是从石涛开始的,最后融会贯通,终成一家。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425.5万

张大千 仿石涛春云闲钓图 977.5万

张大千 仿石涛笔意图 1078万港元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310.5万

张大千 仿石涛水阁飞瀑图 112.7万

张大千 拟石涛笔意 224万

张大千 临石涛山水 176万

张大千 仿石涛秋山远眺图 172.5万

张大千的这件《仿石涛秋山远眺图》,镇角钤有“冷透须眉见小乘”印,此印文颇有来历:

张大千二十岁时,与其同岁的未婚妻谢舜华病故。张大千闻讯后急从日本赶赴上海,欲回四川内江。但因时局动荡,交通不便,未能返乡,后遵二哥张善子之命又返回日本继续上学。谢氏与张大千青梅竹马,感情甚笃,她的去世无疑对张大千的情感是个打击,为此曾萌发终身不娶之念头。同年,张家又为张大千定亲倪氏之女。没想到第二年倪氏之女忽患痴病,张家不得不退婚。

张大千二十一岁时从日本回到内江,对家中所订倪氏之女之事颇为不满。面对谢氏病故,倪氏病痴,张大千情感世界连续受挫。心绪繁乱、心情低落的张大千顿觉身在红尘无趣,意欲遁入空门。就在这年年底,张大千悄然来到上海松江禅定寺落发为僧。该寺主持逸琳法师为张大千取名法号“大千”

张大千出家后情绪稳定,在寺中过着“日下一食,树下一宿”的清心寡欲的佛门生活。在寺中,张大千冷透的心境得到平复,郁闷的心情得到解脱,空虚的灵魂得到充实。张大千后来听说宁波观宗寺谛闲法师声望最高,于是募化到宁波观宗寺。在寺内除听法师说法之外,还与法师探索佛学。

也正是因为有了上述经历,张大千才有“冷透须眉见小乘”印。他前后在寺院内栖身三个多月,故有“百日和尚”之说。小乘佛教亦小乘教,小乘法门是以自我完善与解脱为宗旨,其修行重在悟证,悟所到处,便是证所到处。

张大千 临石涛山水 87.36万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人物 575万

张大千 拟石涛山水 128.8万

张大千 仿石涛高士图 126.5万

张大千 摹石涛巢湖维舟图 470.4万

张大千 仿石涛松山读书图 253万

张大千 仿石涛诗意图 368万

张大千 仿石涛山水 230万

题识:石涛中岁画有至工整,青绿设色仿赵伯驹者。其风神高旷,在文仇之上。今人不知,每以此老只解狂涂大抹。岂有善趋者而不能走耶?管窥蠡测,一何可笑。丁丑十月,仿清湘石涛笔并识。大千居士爰,故都借居。

张大千 拟石涛山水 943万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