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南宋第一画僧牧溪,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

3 已有 163 次阅读   2022-10-28 16:29
南宋第一画僧牧溪,仅以点滴之水、咫尺之树,表现江山万里 

导语:牧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传奇的禅僧画家,他的绘画形简神聚,善作龙虎、人物、芦雁、杂画,枯淡山野,呈现出自然灵动,幽淡含蓄之气息,且极富禅宗意蕴。

牧溪,即法常、蜀人,南宋时期的禅僧画家。所画之物注重笔墨线条的运用,通过笔墨的渲染及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之感,并能从画中能体会到一种平中见奇、以减代繁、以少胜多的禅意。

《平沙落雁》

因无心而动人的禅画《六柿图》

牧溪的画作中最被人喜欢的是被世人公认为禅画中经典之作《六柿图》,相对其它禅画以禅意直接挥写生机勃发的万物,《六柿图》似乎理趣更厚,更能体现禅者的无心,作品因无心而动人。

禅画不同于文人画,不拘泥于笔墨或气韵,将生命的解脱视为最高存在意涵。一切存在现象都是生命最纯真的现实界的烙印。

《石榴》

牧溪是中国早期的禅僧。后人评价他先是一位禅僧,其次才是一名画家。他借画参禅,画是工具,参禅才是目的。因此,看牧溪的画作很少有复杂情绪,将物由繁而极简,由少而胜多,直指禅家本心,空无的心境。

牧溪的绘画多是在描绘常见的景物,景物平常简约,且素静质朴,虽是平常之物,牧溪却能表现出其中的不平常。正如禅家所言:道无处不在。

《芙蓉图》

禅师有闻钟声悟道,有嗅梅花悟道。又如唐代青原行思说:“参禅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参禅后,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

牧溪的《六柿图》可谓做到了于平常之物画出不平常,以最简洁的画面语言,最单纯的表现手法对主题与意境做了最充分的表达,与极少之中体现出极大的丰富性。

《六柿图》

在空无的背景中六个柿子庄重地立在画面中间,其余的画面全部是留白。最中间的柿子以浓墨点成,两边次之,最边上的柿子身体以淡墨勾勒轮廓,柿柄全部挺立,仿佛一根线直直地拽着圆圆的柿子似的,通过对每个柿子上不同的笔墨、虚实、阴阳、粗细间的灵活运用,突显出静物的本真,感受其与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禅家境界。

而这些正是由于牧溪低调的人生观,隐逸踏实地生活,坚定执着的创作态度与对自然精神高度的把握与极具凝练的表达才得以使我们看到如此静谧永恒的作品。

《松猿图》

无画处皆成境的《潇湘八景图》

禅画一大特色是布局留白,经常是画面只画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不等,而空白不画,那种空广的感觉可让欣赏者的心灵有回旋的余地。往往画面空间不画的比画的更可给人无限遐思。

《潇湘八景图》局部

在画与不画之间,表现出佛法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不取不废,圆融无碍。所以,禅画留空白,不只是一张画面的布局经营位置罢了,它的背后在弘扬佛法,用意要众生破迷开悟。

牧溪绘画喜爱大量的余白,给观者一种广袤无垠,意境深远之意味。而这些意境在牧溪所作的《潇湘八景图》表现的淋漓尽致,利用单纯的墨的表现,以近似印象主义的手法,将景物以剪影般虚幻的面貌溶化进一片氤氲的山光雾气中,画面空盈、淡素、朦胧,浸没在一片变幻灭没的禅意之中,其大量的余白使得画面处处皆为境。

《渔村落照图》

如八景中的《渔村落照图》,描绘的是夕阳西下时浸没在余晖中的渔村之景。整个画面中有画处与无画处几乎各占画面的一半,景物的分布呈一种圆势将作为留白的湖水环抱在内,以“空”来表现这一充满宁静祥和感的主题。

再看《远清归帆图》,整个画面右侧几乎空无一景,景物集中于画面左侧上下两边角处,后方连绵的山景逐渐向深远处推进,于画面中段逐渐虚化、淡出,融进右侧一片水天相接的空旷幽明之中。

《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也是如此,画面虚无缥缈中给人一种凄凉与孤寂,牧溪将远处的山以淡墨晕染,点睛之笔落于近处的四只孤雁,大面积的留白,营造出大雁的哀伤与画面的幽玄之感。

到了《烟寺晚钟图》,景物几乎己呈一直线集中在画面中央,四周全部空出。黄昏时分的最后一线光亮拨开雾霭与景物平行重叠在一起,淡不可收的寺庙、树影、房屋仿佛漂浮的海市蜃楼,在这条微弱的光带中得以微微凸现。

《烟寺晚钟图》

其余几景也均以同样的余白,加之对山石草木的虚实表现,均营造了一种空朦清寂的韵味。因此,留白即成为了牧溪特有的绘画语言,而“白”虽然什么都不画却远超过画面构成的本身意义,给予观者的则是最大限度的想象空间, 也使画面具有了无延的伸展性。

作为以禅宗思想入画的牧溪以独特笔墨趣味诠释了他的绘画理念。透过牧溪的人物画,我们看到的是画家“不假雕琢”的天然本色,在这里,没有浓妆艳抹,没有沉醉迷狂,没有瑰丽豪壮,没有雄奇险峻,有的只是一如参禅般的清淡、悠远、和谐、宁静。

《莲鸟图》

结语:

时至今日再来看这位被当时视为不入流的禅宗画家时,我们不难发现,其朴素极简而气韵生动的画面里饱含空、寂、玄的禅宗思想特质,以破坏的精神开放地把握传统内涵,是对中国禅宗的人生观、审美观的完美诠释。

《三牛图》

写在最后:

首先我要在这里对大家说声抱歉,很多古字画因为年代久远而图像模糊,但是修图后,字画虽然清晰了,却也破坏了美感。

就如此文中的《潇湘八景图》,那种朦胧氤氲的美,修图后便不复存在了。反而容易产生误导,让大家觉得不过如此。如果产生了这样的后果,还不如不放图片。故而,此文中我没有放入全图,只截取了部分留白处来印证内容。

——END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