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清初第一书法家傅山,将残、拙、丑率以全新的视角带入人们的审美

6 已有 68 次阅读   2023-01-25 00:20
 清初第一书法家傅山,将残、拙、丑率以全新的视角带入人们的审美 

导语:傅山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清初第一书法家”,其书法风格是中国书法史上公认的“独树一帜”。

对于傅山的书法风格,历来公认其笔势雄奇,连绵飞动,起伏跌宕,纵逸挥洒,游丝缠绕牵连,笔意相连不断。

起笔收笔,漫不经心,信马由缰。字里行间,守愚藏拙,含而不露,拙中见巧。

其结字随意,不求工稳,欹正相间,古拙雄健。其结构自然,气韵生动,姿态翩翩,天真烂漫。

《历代名臣像赞·狄梁公》

南方朱耷,北方傅山

几千年来,只有两个人,北方的傅山、南方的朱耷,在面临着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艰难岁月,凭借着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反叛精神,而造就了傅山独特的书法风格、朱耷独特的国画风格。

傅山生活在外族入侵、民族危亡的动乱时代。铮铮铁骨、浩浩正气、刚正不阿、宁死不屈,傅山独具的民族气节和斗士本质,在古今书法家中大概仅有唐代的颜真卿堪与比肩。

傅山自年轻时就以其豪侠仗义、正直勇敢闻名遐迩,明朝灭亡之后,以傅山本意当以身殉国,然而“依亲命苟逃”。为反抗清廷剃发,只得拜寿阳五峰山道土郭静中为师,出家为道。而仍以明朝遗臣自居,戴黄冠,穿朱衣,以表示反清复明之意。傅山渴望南明王朝日益强大,早日北上驱逐清朝匡复明室。傅山的绝句《乙酉岁除》就是他的心迹告白:“纵说今宵旧岁除,未应得除旧臣荼。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

几千年来,书画界不乏具有反叛精神的人。但是,或缘于仕途坎坷、命运多舛;或缘于政见不同、精神压抑;或缘于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等等,不一而足。唯有北方的傅山、南方的朱耷,其强烈的反叛精神源于崇高的民族气节。

“国破山河在”,两人均誓不为清朝子民,傅山自号“朱衣道人”;朱耷自号“八大山人”,哭之笑之。傅山流寓四野,自认为“侨居”清朝,号“侨黄”、“侨松”;朱耷隐居,以求不立清朝之地、不顶清朝之天。

傅山原本研习书法数十年,传统功力甚为坚实。“工书,自大小篆,隶以下,无不精,兼工画”。其8、9岁时即从钟繇入手,继而学王羲之、颜真卿,至20岁左右,已“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无所不临”。年轻之时,书法已直追钟王,颇得时誉。然而,明朝的灭亡迫使傅山书风愤然改变。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痛恨现实而又无回天之力,于是他要反叛,他要发泄,这一切毫无疑问地必须寄托于书法表现之中。

朱耷以所画之鸟仅一足立地、有眼无珠,借以表现自己的反叛;傅山书法也一扫以往“秀美”之风采,而追求“狂狷”之精神,借以表现自己的反叛。

《乾坤惟此事》

“四宁四毋”论

两千年前的老子,有‘大巧若拙’一说。三百年前的傅山,发展了老子学说,在书法理论上公然提出了他的审美标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明亡之后,国家需要一大批有骨气、有人格的爱国人士出来,作一番复国的系列活动,在书法上也需要能振奋人心的刚劲气象之作,但赵孟頫“熟媚绰约”的字体在当时盛行一时,书风逐渐流入软美一途,由此“四宁四毋”的提出在当时是时代急需的新鲜的激励人心的血液。

从书法审美观来看,晋尚韵,唐尚法,元明尚意,晋唐以来书法重风韵,重流美已经成为了根深蒂固的审美观念,傅山“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的提出是对传统审美观的挑战。这在书法美学上具有重大意义。

傅山的书法美学思想核心是“拙”,他的“拙”可理解为顺应自然,自然而然之意。他认为“拙”能表露人心更原始、更自然的状态即“天机”。在傅山的书法理论中“天”是书法的最高境界。“拙”即古拙、硬拙,即信手行去,无布置等当之意。鲁迅先生曾给写作中的“白描法”下定义为“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与“四宁四毋”精神可以说是语异而旨同。

在这种美学观的支配下,傅山大量的艺术作品都打上了“四宁四毋”的烙印,尤其是狂草,敢于打破陈规,敢于“支离”,不以法缚,重真性,强调气势,刚劲倔强,以骨气见胜,满纸慷慨苍凉,多愤笔,有似史公笔法。又如庄生行文,汪洋辟合,仪态万千。

郭沫若先生评论说:“傅青主书法,豪迈不羁,脱略蹊径”。卫俊秀先生在论傅山字时将其字之奇姿与气势统一起来进行观察并在他的日记中留下这样一段话:“傅山走笔运转銛利非常,又如行云流水,自然极矣。至其字之姿致,犹如其人之脾性。与其说不逊,不如说贬俗,以天下为混沌,不足与庄语也,我行我素,有甚顾虑之处。拗笔,狂笔,奇中有正,正中有奇,恣肆古朴。……气力足断王柱,汪洋辟合,仪态万千,如长川绕梁,瀑布飞裂。”

傅山正是准确地把握了书作整体的变化与统一有机联系,才将书法艺术形式与所表达的内容两者高度和谐地统一了起来。傅山提倡鼓吹的“丑拙”和“支离”实际上也是以傅山为代表的明遗民和满族统治者之间尖锐对抗的情感表现。

“四宁四毋”的阐发,“大巧若拙”的重申。将“残”、“拙”、“丑”、“支离”“直率”以全新的视角进入了人们的审美领域,成为中国书法新的审美标准和理想,也促进了清初书家们自由创造精神的发展。

《篆书唐人诗轴》

结语:

傅山的一生从明中叶到清初,身处改朝换代之际原有的社会制度、思想意识、艺术审美以及老百姓的生活习俗也正被新的生活观念和新价值观取代,在这种新旧交替的过程中,各种观念交织在一起,傅山的书法是在继承中国书法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新的时代风格,顾炎武说“萧然物外,自得天机”这既是对傅山人生的写照,也是对傅山书法艺术的写照。

——END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