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米芾《惠柑帖》
西方人善舞蹈,中国人精书法,中国的「书法」之道,是所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中,最彰显天才和功力的一种灵智行为。
——木心《鱼丽之宴》
(晋)王羲之《得示帖》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
(北宋)苏轼《太虚诗帖》
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林语堂
(元)赵孟頫《秋深帖》(局部)
或许,赵孟頫代表了一种心灵与外在现实两相矛盾下妥协的圆融。喜欢他的书法,称赞这“圆融”;不喜欢他的书法,也常以这“圆融”解释他一路委曲求全的“姿媚”。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隋)智永《千字文》
吾之厌者有三,诗人之诗,书法家之书法及料理人之料理。
——江川澜《夏目漱石的百合》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胡兰成晚年给朱天文写信,谈到书法:“书法与能乐及剑道等同,必有师承。中国清末以来的大书法家有康有为、李徐、马一浮、李叔同、吴昌硕、郑孝胥等几位,及我的先师周承德先师。”
——陆灏《看图识字》
(唐)陆柬之《文赋》(局部)
书法,非专业之业也。书法专业之业者是不能成为书法家的,历史上也没有一个专业书法家的。书法虽讲究技巧,但要写出特色、写出气势、写出情趣来,没有渊博的知识、非凡的精神气质、不同寻常的经历、过人的悟性以及时代的底气的支持和江山之助,不能成功。
——陈传席《西山论道集》
(唐)颜真卿《刘中使帖》
对于中国书法的发展,一向有两种对立的意见。一种以为中国的书法,一坏于颜真卿,二坏于宋四家。一种以为宋人书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宋人宗法二王,而不为二王所囿,用笔洒脱,显出各自的个性和风格。
——汪曾祺《岁朝清供》
(唐)李白《上阳台帖》
只要你感到是为自己而生活,世界也许就会在眼中变一个样子。写文章,为什么一定要发表?自己对自己倾诉,会使心灵平和。练书法,为什么一定要展览?凝神屏气地书写,就是与天地古今的交融。教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到学校?做善事为什么一定要别人知道?
——毕淑敏《幸福的七种颜色》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诗书画三绝”第一个在作品上集大成的人物,应该是赵孟頫。赵孟頫具体说出:画奇石用了书法上的“飞白”皴擦,画枯木用了古篆字的笔触,画墨竹需要了解精通写字的“永字八法”。赵孟頫重新界定了“书画同源”这一古老成语的全新理解,也清楚昭告了新文人美学以书法主导绘画的精神实质。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北宋)米芾《粮院帖》
千百年来,中国书法的学习是围绕着历代名家法书(比如王羲之、颜真卿等)进行的,但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不但古代无名氏的作品被纳入学习体系,而且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也被作为临习的典范。
——白谦慎《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南宋)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
中国文明最高尚者不在画,画之上有书法,书法之上有诗词,诗词之上有音乐,音乐之上有中国先圣的哲理。那是老庄、禅、《易》、儒。固尚欲画高,当有以上四重之修养才能高。了无中国文明自尊心者与此无缘,勿与论者。
——李苦禅
(宋)李建中《土母帖》
生活和工作就象书法。生活中你可以写狂草,只要不犯法,可以随意挥洒,懂你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猜去吧;工作中你却只能写楷书,至少要写行书,横竖撇捺大概要交代清楚,尽兴挥洒,不懂的人多了,你就有麻烦了。
——沈尹默
(北宋)欧阳修《致端明侍读尺牍》
中国的笔有极大的表现力,因此笔墨两字,不但代表绘画和书法的工具,而且代表了一种艺术境界。
——宗白华《美学散步》
(南宋)文天祥《谢昌元〈座右自警辞〉卷》
唐代楷书大多与政治历史息息相关,或是奉诏立碑书石,都有特殊纪念意义。宋代名帖更多是个人生活兴之所至的文稿诗词札记,更接近东晋文人的书翰手札,书法回归到平淡天真自在的真性情流露,远离政治,也远离历史,没有伟大的野心,只是要回来做真实的自己。
——蒋勋《汉字书法之美》
东晋·卫夫人
晋时有位女书家,世称卫夫人,王羲之尝师事之,她在论述书法时这样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
——林语堂《吾国吾民》
(明)唐寅《落花诗》
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美学是最高级的浪漫,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中国艺术境界的创成,是笔走蛇游的晋唐书法,是行云流水的昆曲京剧,是古色斑斓的四书五经。
——杨澜《一问一世界》
(明)董其昌《草书手札》
返璞归真,“返”字是价值的体现,“真”的程度决定价值的高度。现代书法、口语诗、当代艺术等,很多密码都在这个标准里。
——冬子《借山而居》
(清)八大山人《行书题画诗》
一个人只有清醒而明察各种动物肢体的天生韵律与形态,才能懂得中国书法。每一种动物的躯体,都有其固有的和谐与美质。这和谐是直接产生自其行动的机能。
——林语堂《吾国吾民》
(清)郑板桥《行书论书立轴》
欣赏中国书法,意义存在于忘言之境,它的笔画,它的结构只有在不可言传的意境中体会其真味。在这种纯粹线条美与结构美的魔力的教养领悟中,中国人可有绝对自由贯注全神于形式美而无庸顾及其内容。
——林语堂《吾国吾民》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