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他被沈从文、张大千膜拜,却被专家批评“字俗”,如今已籍籍无名

5 已有 127 次阅读   2023-07-05 23:34
小编推荐
他被沈从文、张大千膜拜,却被专家批评“字俗”,如今已籍籍无名 

他被沈从文、张大千膜拜,却被专家批评“字俗”,如今已籍籍无名

沈从文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以一部《边城》享誉海内外,至今还有他曾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传闻;而张大千则是近代画坛的泰山北斗,与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等人并列。此二人代表了文艺界的“最高水平”,而他们都对一位书法家推崇备至,此人就是曾熙。

曾熙

听说过曾熙的人并不多,甚至书法专业的人也不一定知道他,但他曾经是书坛一颗闪亮的星。沈从文酷爱书法,一直勤于书写,他曾立下豪言壮语:“胜过钟王,压倒曾李”,“钟王”指的是钟繇、王羲之,而“曾李”就是曾熙和李瑞清。张大千早年也以曾、李二人为师。

曾熙,字季子、嗣元,号俟园、农髯,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生于湖南衡州(今湖南衡阳),他家境贫寒,父亲早亡,在母亲的照顾下长大。曾熙没有辜负母亲的辛苦,他加倍刻苦读书习字,当地还流传着他“囊萤照读”的故事。二十岁时曾熙中秀才,并以卖纸补贴家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甲午战争结束后,他“投笔从戎”,还参与康有为、梁启超的“公车上书”。

曾熙书法远学秦篆、汉隶与魏碑楷书,尤其受《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影响,近则吸收何绍基笔法,他与李瑞清、吴昌硕、沈曾植、谭延闿等人交往密切,也受到他们的影响。

1915年后,曾熙前往上海,以鬻字为生,李瑞清还亲自为他“打广告”:“衡阳曾季子先生名熙,与清道人同学书……清道人夙自负,於时贤书无所可否,独好先生书,以为有晋人风,其书名贵可想”。这份友情经得住考验,1920年李瑞清因中风去世,他的后事就是曾熙帮忙料理的。

曾熙最早是以“馆阁体”楷书起家的,他8岁时就能靠写春联为全家挣得过年费用。根据其早年榜书作品可知,他以颜真卿、柳公权为师,楷书粗重有力、起笔藏锋,结字内敛。在清末“碑学”影响下,曾熙又开始学习隶书,将何绍基与《华山碑》《夏承碑》等结合,既有有汉碑气象,用笔又雍容华贵,属于折中汉、清。

1894年后,曾熙开始在楷书《黄庭经》和《瘗鹤铭》上下功夫。此后,他的小楷作品多了起来,笔画古雅,横画右端向上倾斜,折笔圆润有力,结字以横取势,兼具钟繇、王羲之等晋人风度。曾熙始终对篆、隶二体坚持创作,除了前文提及的名碑和何绍基之外,他也受《石门铭》《道因碑》等影响,呈现出笔画稳实、结字宽博,带有楷书笔意的篆、隶。

当代有的书法专家批评曾熙的字“俗”,认为他是“北碑之末流”“仅适合用来养家糊口”;而在当时,曾熙的书法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如齐白石所说:“余尝游四方,所遇能画者陈师曾、李筠庵,能书者曾农髯、杨潜盦先生而已”。

大家对曾熙书法有何评价,欢迎评论区讨论!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