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人轶事] 郑板桥终身以笔 书写人生

7 已有 136 次阅读   2023-11-12 16:24
郑板桥终身以笔 书写人生 

郑板桥(1693-1765),江苏兴化人。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首,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先生的一生可以分为教书、卖画扬州、中举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他自创的“六分半书”笔法,糅合了各种不同书体的用笔,行笔时随意挥洒,瘦硬古拙,在圆转连绵的行楷笔画中,又渗入了浓厚的隶书用笔。其画如其人,郑板桥的画风不媚俗、不附势,多为深感生活之困苦所作的愤世之作。

康熙三十二年(1693),在扬州府(今江苏泰州)兴化的东门竹巷外,诞生了一名男孩,他就是日后的“画竹大师”郑板桥。他的父亲是一位私塾先生,郑板桥的书画功底最早就是由他的父亲传授的。此外,他的诗词品学亦受到邻乡一些画坛前辈的影响。郑板桥深爱这里的山光水色,他还与这里的老农、店小二、文士、道士等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郑板桥卖画扬州

郑板桥真正与社会接触大致是在30岁前后。特别是父亲去世后,步入中年的郑板桥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便前往扬州以卖画维持生计,一去就是十年。扬州地处东南漕运的中心,又是各路盐商聚集的地方,豪绅巨贾们除了建造大量的园林宅邸外,还逐渐对艺术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书画艺术品被更多人交易、收藏和玩赏,一些穷文人便开始从事字画交易的职业。工作虽然有了,但是他的租房问题却并没那么容易解决。郑板桥空有一身手艺却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于是他便寄宿在扬州城北的天宁禅寺。除了卖画之外,他还时常外出游览-古松、荒寺、平沙、远水,隋堤、廿四桥、竹西亭、平山堂。直到50岁上任知县,郑板桥一直往来于这些景观之间。

在扬州期间,郑板桥卖字画的所得并不多,他画的竹子也不被时人喜欢。生活陷入窘境的郑板桥萌生了回归仕途的念头。40岁那年,他一举考取了举人。当他春风得意,在一个中秋佳节乘兴夜泛西湖时,他又回想起扬州时期的生活片段,于是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十年梦破在江都,梦里繁华费扫除······我辈多情有是夫。”当时的郑板桥穷困潦倒,被繁华无比的扬州城所困;如今似乎功成名就,珠宝美酒就在眼前,但依旧无法排解内心的苦闷,仿佛一切都显得不那么真实可靠。

郑板桥从政经历

乾隆元年(1736),郑板桥赴京师应试,中了进士。他非常得意,特作一幅《秋葵石笋图》以自贺。画上有诗云:“牡丹富贵号花王,芍药调和宰相样。我亦终愧称进士,相随丹桂状元郎。”此时,44岁的郑板桥虽不能像牡丹、芍药那般在春天与群花争艳,却能像秋葵那样与丹桂齐芳。可见,板桥先生虽然落拓不羁,济世之志却未泯灭,甚至还带有一丝谄媚之色,他不想做一辈子的“锦绣才子”。乾隆六年(1741),49岁的郑板桥被选为七品县令,去山东范县就任。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叫人把县府衙门的墙壁打了百来个洞,大家莫名其妙。而在他看来,县衙与外面隔着厚厚的墙,新鲜空气进不来,衙里龌龊空气出不去。前任县官们偏爱污浊空气,房间发霉,他却需要自在地与人交往,要打破县令与百姓间的隔膜。在范县执政期间,他的文士脾气未改,却也做了许多实实在在有益百姓的事情。

郑板桥在乾隆十八年(1753)春被撤职。于是,已达花甲之年的郑板桥又回到了扬州,虽算不上穷困潦倒,但也远不及衣锦还乡。郑板桥在未入仕途之前,靠画竹卖文谋生,这次归来,只好重操旧业,依旧靠卖画维持生活。回到扬州后,郑板桥的第一幅画就是画墨竹,画上题词:“二十年前载酒瓶,春风倚醉竹西亭。而今再种扬州竹,依旧淮南一片青。”此时的郑板桥,一如青壮年时期,仍喜游历。回扬州的次年春,62岁的郑板桥就去杭州远游。他到了杭州后又去了湖州,逍遥自在地游了一月。接着,过钱塘江,探禹穴,游兰亭,往来山阴道上,是平生快举。65岁时,郑板桥又去游高邮,写下了《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截句》。

郑板桥自嘲暗里赃私遍鲁东

郑板桥有一方常用印-扬州兴化人。郑板桥曾在扬州12处场所逗留过,其中的情愫和故事都化在这一方烙印之中。从其18岁承传父业,在新集“江村塾馆”教几个小小蒙童开始,到成年后去天宁寺抄“四书”求功名,还有在傍花村与饶五娘的一见如故,还在那朱草诗林与金农、丁敬、罗聘等人“就地论画”,这许多经历给郑板桥留下了诸多回忆。在郑板桥的情感世界里,扬州实在是太重要了,也正是扬州成全了这位貌不惊人、身材矮小,脸上还有天花瘢痕的穷酸画家,让他在这里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挚友,走上了终身求艺的道路。

乾隆三十年(1765),73岁的郑板桥已经体倦力弱,但仍往来于郡城。在客中,郑板桥画竹并题诗:“宦海归来两袖空,逢人卖竹画清风。还愁口说无凭据,暗里赃私遍鲁东。”个中辛酸与无奈又有多少人知?在诗后,他还特意写上“板桥老人郑燮自赞又自嘲也”,纵有盖世才情,奈何颠沛一生,尽付诗画笑谈中,更与何人说?就在这年冬天,郑板桥去世了,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

郑板桥先生是一颗伟岸的文化艺术大树,其内涵、深度、影响值得永久探索和追寻。正是板桥先生对艺术、对人生的挚情所致,在他的作品中,弥漫着无数“真趣”,进而广为流传。

佛家偈言:“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郑板桥以笔写心,贴近真实的人性,因而他的精神和作品代代相传!

以下为刘广才墨竹作品:

艺术简介

郑板桥传承人——刘广才

担任

郑板桥书画艺术研究(苏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苏州郑板桥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

全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

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

中国长城研究会委员

中国楹联学会中宣盛世文化中心委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时代艺术传承人

新时代文化先锋人物

来源:苏州板桥书画艺术研究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