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画家刘左鈞作品欣赏

3 已有 88 次阅读   2023-11-15 23:17
「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画家刘左鈞作品欣赏 

刘左鈞 | Liu ZuoJun

1938年生于湖南涟源,长于湘西溆浦。湖南省画院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出身书香世家,新中国成立后初期便活跃于湖湘画坛,名重当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其创作以人物绘画为主,九十年代开始涉足写意水墨画,多次参加全国性画展,以画梅为发端,并涉猎人物、山水和花鸟画,由工至写,自成一派。

2010年入编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册《画坛里程碑》。2012年入选当年度《当代最具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30位山水画家》,2014年入编由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发行的大型画册《当代画史——画坛名家经典作品范本研究》。刘左鈞擅作大型厅堂画,近几年为机场、宾馆等公共场所作山水、花鸟画,受到广泛好评。

看刘左钧先生的作品,给人第一感觉,是柔润细腻。再仔细观赏,却有一种如入仙境的幻幻之感。眼前之画的确是真山真水的写生佳品,却亦如脱离了凡间烟尘般飘然如梦。这并非是刘左钧先生以技法而能的刻意笔墨,而是存在于其心灵深处的,对那些一尘不染的,秀水灵山的澄透感怀。而他的感怀,也并非止于对山川之美的笔墨抒发,更是对于梦境所得的创作。把“现之实”与“梦之虚”相合,便成为了刘先生创作灵感之泉源。

《硝烟远去,青山依在》180x190cm

刘左钧先生1938年出生于湘中涟源,父亲是当地一位著名的文化人,且酷爱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擅长画梅。幼年的刘左钧在父亲的教导下初习书法,尔后,在环境陶冶的耳濡目染中,年幼的刘左钧逐渐喜欢上了绘画,常学父亲的样子拿笔在墙壁上涂涂写写,至今,家乡一些旧房的斑驳墙壁上,还依稀能看见刘先生幼年时的墨迹。

《秀峰迎面起 云涌万山中》248×100cm

刘左钧先生成长的年代,正是兵戈烽烟的战时岁月,加之父亲的英年早逝,更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愈发潦倒,母亲在万般无奈下,只能把刘左钧过寄到湘西溆浦的远房伯父为子。虽然离开了自己的至亲,但彼时的刘先生却有了一个比较安稳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在这个时期,他对绘画的兴趣愈发浓厚,绘画也成为他抒发情感,寄托思念的一种方式。或许,是因“情之所至”之思感不断撬动着他潜于心底深处的通透灵性,让他在不知觉中悟道于天地自然,并随着不断的写画实践,将万趣灵思之“心法”化于对技法的掌握运用,在浑然天成中淬化出妙笔生花。

《群峭壁翠》68×136cm

刘左钧先生山水作品多为表现树木葱郁,云水涌动的一派生机。在追求一种苍润,清朗,秀美的气蕴中充分表现出南方山水之氤氲妍润的风格。其笔下山岩多用“荷叶皴”法来表现,运笔与山势的脉理一致,而“荷叶皴”的特点以“骨法”为主要的形式内容。南朝著名画家谢赫在其著作《画品》中曾提“六法”,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理论。其中,“骨法用笔”就排在取法第一的“气韵生动”之后,可见谢赫对此之看重。“骨法”一词流行于汉、魏时期,在魏、晋时,人们对人物之品,除有“风韵”之类言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之评语。晋代著名书法家卫烁在《笔阵图》一作中曰:“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秀山红韵》96×180cm

这里虽说的是书法运笔,但“书画同源”亦决定其同于绘画之用。在刘左钧先生的绘画作品里,“骨法”之皴把山岩之造型,结构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其作品中,墨彩丰富亦是一大特色,观之虽与传统国画有些区别,但却是在一脉相承的体系之内。这与刘先生早年痴迷过西画创作有关,但当他后来回归于中国传统时,用色的理念虽无变化,但却能把其融容于国画的创作中,故其山水画作,便呈现出不同于众的另类审美观感。而内在的心源支撑,实是其根深蒂固的,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九嶷春意》130×145cm

梅开风骨 坚毅豁达

与山石相比,梅花是婉约的,但其内在韵志却与山石一样具有坚韧德品。刘左钧先生对梅花的情有独钟,虽缘起于儿时父亲的熏陶,但在他坎坷的人生历程中,他心中的梅花更有着与其阅历相关的感同身受。

《林壑锁翠烟》68×136cm

刘左钧先生笔下梅韵,并无北宋诗人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之悲悯自身遭遇的冷落凄凉;也并非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含蓄孤单,而是毛泽东笔下“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之《咏梅》诗句中的,坚强而有着开阔包容胸襟,虚怀淡远之德品象征的高洁之梅。对梅花的感怀,刘左钧先生似乎更倾向于一种热烈的,坚毅的语言形象。

《翠岭飞云》68×68cm

“我觉得,梅花是最能代表中国人气韵的一种象征,冰清玉洁,傲雪迎风,坚韧不拔,淡泊不争,它表现了中国人真正的精神品质,是国人情志的所系和所表,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一种更为广阔深邃的胸怀境界。在我心里,梅花象征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民族精神。”

《遥云木秀傍山居》68×68cm

 在观“刘氏梅韵”时,笔者也同样能感受到在其山水画作中体会到的“骨法”之用。“刘氏山水”的笔墨之运多刚直果敢,使山脉苍劲而峰岩挺毅,层次分明让咫尺之间便有千里之势,故观之清朗,荡涤人心。而在其梅之佳作里,此处的“骨力”笔法则是更多渗透在刘左钧先生性格之刚直,果断,坚毅和洒放中。使观者能够透过画面而感受到刘左钧寓之于梅的刚正,坦诚,热情和奔放的个性。

《半个月亮爬上来》68×68cm

观刘先生梅绘之作,最打动人心的,首先是其枝干遒劲的力量,在虬枝峥嵘中体现出的参差错落宛如在其间孕育和承载着生生不息的雄壮而广阔的生命力,所有的枝桠都在争先恐后地朝着自己既定的方向拼命生长,如刘左钧在过去艰难岁月中不言放弃,勇往直前的坚毅精神。而轻轻点染的梅朵鲜艳,又好似行进在苦旅中的点点柔情,更是跳动的星星火焰点燃了希望的颜色,在柔婉中充满着鼓舞人心的向上动力。(摘录)责编:焦健

《满园春色》138×68cm

《春意浓浓》68×115cm

《虎视眈眈》64×64cm

《其乐融融》45×45cm

《朝霞》112×142cm

《古梅新姿花俏时》68×68cm

《梅花小品》68×68cm

《小园瘦竹》68×68cm

110x68cm

110x68cm

《咏梅》211x145cm

《N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170x113cm

《彩虹-建桥女民工》142cm×210cm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