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一周艺术人物|诗画“背面”的喻红、吉狄马加、庄艺岭

2 已有 27 次阅读   2024-05-21 00:45
一周艺术人物|诗画“背面”的喻红、吉狄马加、庄艺岭 

澎湃新闻获悉,这一周的艺术家新展中,艺术家喻红和埃利亚松在上海星美术馆以“背面”为题,回应绘画;知名诗人吉狄马加的书法绘画在朵云轩艺术馆举行,在“简约去繁,拙朴归一”中呈现艺术理念;“水墨缘”工作室今年走入第20年,张培础和他的学生们在上海海派艺术馆呈现了两百幅画作。

上海画家庄艺岭的花鸟画展将在新加坡国家历史古迹FULLERTON酒店那薇画廊对外展出,女艺术家陆岚以“隔江山色”为题在大沪联合艺术空间呈现近年创作。

此外,伊朗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首次美术馆个展“被偷走的记忆”在上海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甘智漪获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军官勋章;主持人张颖携《印象》栏目将开启“2024城市艺术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季”。

上海|艺术家喻红&埃利亚松

以“背面”为题,以技术回应了绘画

5月19日,上海星美术馆推出展览“背面:喻红与埃利亚松”。该展览是星美术馆“1960年代以来的世界艺术史”主题版块的全新策划,展出喻红创作于2017年的第一件VR作品《她曾经来过》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2011年的作品《你的宇宙营火》。

喻红(左)与埃利亚松(右)-01

喻红,知名女画家,在其近40年的艺术生涯皆在不断探寻时代洪流与个体人性之间的关系。她的“目击成长”系列(1999-至今)即是将自己作为女性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并置而行。2017年,她和来自哥本哈根的科拉当代合作,用一段7分01秒的VR创作,多幕剧的形式,完成了另一部更跳跃、更诗性的“目击成长”。作品以女性个体的出生、中年、老年与当下、古代、远古等不同的时代的两条时间线索逆向穿插,呈现出女性个体成长的向前推移和历史演进的向后倒退。

喻红,《她曾经来过》,虚拟现实艺术,07分01秒,2017年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1967年出生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埃利亚松童年与青春期在冰岛生活,那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2010年开始,他与化学家合作,试图创造出一系列的颜料,来对应可见光谱上的每一纳米。他的作品《你的宇宙营火》即为这一时期的创作。他试图通过将三原色在不同的叠加效果中呈现出的不同光谱用可视可感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我的目标是根据可见光的完整光谱建立一套全新的色彩理论。这一工作涉及到将光线变成颜料,尽管这一议题一直以来都是绘画的核心议题……我觉得环形的形状产生了一种无尽的感觉,允许观看者用一种去中心化的、盘旋的方式观看作品”。埃利亚松说。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你的宇宙营火》, 铝材、金属薄片、胶带、玻璃、马达、三脚架,尺寸可变,2011年

展览以“背面”为题,讨论的是艺术家创作生涯中一个特别而且重要的观念生产。两位艺术家又同时以技术回应了绘画这一古老的话题:埃利亚松以一种景观的、体验的、感知的方式去关照绘画中光之色彩,而喻红则用鲜明的笔触和强烈的色彩不断强调虚拟世界中绘画的真实。两件作品互为这个时代人文科技的背面,却又在某一更广泛的频道上形成了默契的共振。展览将展至7月7日。(整理/陆林汉)

上海|诗人、艺术家吉狄马加

朵云轩呈现“简约去繁,拙朴归一”

5月18日,“简约去繁,拙朴归一: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展”在上海朵云轩艺术馆开展,展览展出对联23副、扇面17件、巨幅书法12件,绘画作品18件,共展出近百件作品,呈现了吉狄马加诗歌书法绘画的代表作品,整体展示了其作为诗人和艺术家的创作风貌和艺术理念。

吉狄马加

60多岁的吉狄马加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出生于彝族人家庭。他曾说,彝族人的名字一般是父子连名,他的全名叫吉狄·略且·马加拉格。其诗作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在50多个国家出版,100多个版本在世界传播。吉狄马加作为华文诗歌走向世界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华语诗歌运动的发起者,其先入为主的身份往往使人忽略了他的另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空间。

吉狄马加的书画创作承载着彝汉文化的交融,也展现了他作为书家对于汉字美学的追求和表达。他遵循着传统书法规则的同时,注入自己的个人心性与创造,使得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传统意蕴,又不失现代的精到。

吉狄马加的书法

展览开幕现场,作家、评论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邱华栋谈到吉狄马加的诗歌、书法和绘画深有感触。他认为,吉狄马加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是自成一体,他是当代能够把新诗作为书法表现内容的绝佳实践者。他的新诗书法别具一格,灵动非凡,有着鲜明的风格,独步书坛。“吉狄马加先生的绘画是从他自身携带的彝族文化、传统文化出发,结合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强调瞬间生成的艺术。天才般的线条和一些符号意象背后是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博大的情怀,是抽象和具象完美结合的一种生命绘画,也是体现文化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绘画,是生命价值高扬的体现。”邱华栋说。

书法家刘正成认为,吉狄马加书法作品有两大优点:一、文字内容的原创性及其文学境界的意义提示;二、书法用笔、结字、使转的传统法则与自性书写的创造融合。

吉狄马加的绘画

吉狄马加在展览现场表示,诗歌、书法和绘画在艺术上,它们最终都在通向一条未知之路,这种未知就是对生命和万物的不可穷尽的叩问。何为存在之物?它与现实的关系,将永远是创造者需要去回答的一个永恒主题。今天的艺术,特别是创造这一艺术的创造者,必须把对生命的关照作为一种使命,因为一旦我们违背了这一原则,我们的诗歌和艺术就会远离人类的心灵,成为无关痛痒、毫无价值的游戏之作。我们只有回到人性的最深处,才可能揭示出这个世界的本质和真相。

据悉,此次展览由朵云轩集团、现代联合集团主办,《中国书法全集》编委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Pura协办,上海朵云轩文化经纪有限公司承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28日。(文/李梅)

上海|画家张培础和水墨缘

“源缘流长”水墨缘二十年艺术邀请展举办

5月17日,“源缘流长”水墨缘二十年艺术邀请展在上海海派艺术馆亮相。展览共展出了“水墨缘”工作室老、中、青艺术家们的近200幅杰作。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家们对“水墨缘”20周年的献礼,更是他们对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和不懈探索的生动体现。

“水墨缘” 部分画家合影

“水墨缘”这一品牌始于2003年,当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的20余位学生和青年教师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了“水墨缘张培础师生展”。自2004年始,张培础老师与他的得意门生们共同创建了“水墨缘”工作室,并将其纳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旗下,成为该系培养艺术创作人才的重要摇篮。二十年来,“水墨缘”工作室凭借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不懈的努力,成功举办了近三十场展览,极大地推动了海派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工作室成员们的作品屡次在全国美展中崭露头角,荣获殊荣,充分展现了他们在国画领域的卓越才华。

展览现场

目前,“水墨缘”工作室已汇聚了近七十位画家,他们涵盖了海派绘画艺术的老中青三代人。其中,毛冬华、白璎、丁小真、鲍莺、倪巍等年轻画家逐渐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在业内广受赞誉,屡获殊荣,为海派绘画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展览将持续至6月30日。(文/黄松

新加坡|画家庄艺岭

“韵”花鸟画展呈现40余新作

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不仅仅是最写意、最诗性的表现形式,更是传统文人画塑形中走得最远的。5月22日,“韵”庄艺岭花鸟画展在新加坡国家历史古迹FULLERTON酒店的那薇画廊开幕。在四十余件作品中,包括手卷、册页、岩彩画作品。画家庄艺岭1956年生于上海,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美术丛刊》《艺苑掇英》《朵云——中国绘画研究季刊》编辑。师从画家龚继先先生,现为职业画家。

庄艺岭

“这次画展的举办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新加坡是海外华人最多的国家,约占常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因此,至今仍保留着一些传统节日及习俗;二、在绘画艺术方面,新加坡没有全盘西化,仍有一部分画家以传统笔墨探索中国画的表现边界;三、作为文化交流,希望与新加坡当地画家共同探讨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庄艺岭说,“这次画展展出的作品是用了心思的,不在于技法的多样性,技法只是表达物象的手段,而物象在每个人心里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形而上的表达,传递物象最本真的一面。什么才是物象本真的一面?”

庄艺岭认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宇宙,真正的艺术家都活在超然的平行世界里,然后呈现出来,然后才知道那不叫技法,是心法。心法创造了独属于中国画的艺术。说中国画的写意与诗性,其实是说中国画是“神”的艺术与“无”的艺术。

画家邵琦认为,中国画的趣味在意义之后。对中国画来说,向来就有二套标准:其一,是人伦教化,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意义”;其二,是心性修养,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趣味”。庄艺岭的画不能从“意义”上寻求,只能在“趣味”中品味。学者钱文忠说,“放在别人身上通常会激烈冲突的东西,到了庄艺岭身上却都安安适适地圆融调适。我相信,大家尽可以从他的绘画中感受到这一份奇妙和贵重。从笔墨线条色彩等这些实在不‘小’的小处说,散淡与浓烈、疏朗与紧致、水墨与华彩、杳远与切近、淡薄与厚郁,在庄艺岭笔下同生而并发;从时下通行的‘大处’说,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具象与抽象,也在他的笔下各美而同美。这是我拜读庄艺岭其人和其画的真切感受。“

庄艺岭画作

新加坡国家历史古迹FULLERTON酒店那薇画廊展出现场

知名画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庄艺岭的导师龚继先先生认为,寻找心灵深处的“静”才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庄艺岭通过笔墨表现了一个宁静的世界,启发我们对人生、对生命及艺术的一种思考。这是画,也是诗、是禅、是道。(宗和)

上海|艺术家陆岚

以个展“隔江山色” 回应中西文化视角

5月18日,陆岚个展“隔江山色”在大沪联合艺术空间举行。展览名“隔江山色”借用了美国学者高居翰的书名。

陆岚

高居翰在《隔江山色》中认为,元代绘画与宋画不同。元画与客体对象脱开距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倪瓒的《容膝斋》,画者可以更敏感更自由地表达内心世界,体现一河两岸的文人隐居山水图式。就陆岚而言,“隔江山色”是她年轻时去大洋彼岸学习西方艺术,后来又回望东方传统文化的写照。在她看来,这种“看”,“可以是具象里面看抽象,抽象里面看具象。是当我沉浸在郭熙的《早春图》中试图分辨其中‘三远’透视法时,山径上与塞尚不期而遇,他轻声道:立体主义的多视角也很有趣……”

陆岚,《庐山高系列之六》,纸本丙烯,125x60cm,2019

陆岚1966年出生于上海,1995年毕业于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获艺术硕士学位。曾居住纽约和密西根州,多次在纽约参加画展,并举办个展,现居上海。

陆岚,《桃树之六》,纸本丙烯,93x68cm,2016年

陆岚从事艺术创作近三十年。经历过传统水墨,具象表现和抽象等时期,逐渐形成了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绘画语言。近期的纸上丙烯作品,色彩明亮纯净,笔触质朴流畅,呈现出大自然与生命的联结,充满生命力。“绘画于我是不停的自我对话和探索发现。山林予我以抚慰,也从山水照见自己。”陆岚说,“我要从中国山水里去寻找到亘古宁静,我想画的是静,绘画时我就特别注意自己的呼吸,我要的是平静,就像一种冥想,不是激动。讲到艺术的通感,是说艺术家的手画出来的东西,人们是可以触摸到的,甚至可以闻到其中的气息,微风吹过,鸟在鸣叫,阳光洒满山林…...”(宗和)

上海|伊朗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

首次美术馆个展“被偷走的记忆”

5月18日,龙美术馆(西岸馆)西楼展厅呈现伊朗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Mehdi Ghadyanloo)的首次美术馆个展“被偷走的记忆”,展览合计18件作品,其中12幅布面油画与纸本水彩为全新创作。

伊朗艺术家梅迪·哈迪扬卢在展览现场

1981年,哈迪扬卢出生于伊朗北部城市卡拉伊(Karaj)。她成长于一个神权统治和战火纷飞的年代,也正因如此,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小就埋在哈迪扬卢的心底,直到有一天,当他有机会拿起画笔,走向街头,将这些梦想一股脑倾倒在城市角落的时候,才获得真正的释然。

梅迪·哈迪扬卢作品。

在近作中,哈迪扬卢描绘了一组不同大小、形态各异、色彩绚烂的儿童游乐器械——滑梯和木马,它们大多被安放在一个类似橱窗的盒子里,在顶光的衬托下,充满了一种超现实感和象征意味。哈迪扬卢始终坚信艺术和绘画的力量,他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治愈我们的焦虑、忧郁和恐惧,同时它就像一把火炬,照亮了社会和政治的阴暗面。如果说在公共壁画中,艺术家将记忆和想象内嵌在城市空间和建筑立面的话,那么在这些画作中,他在画布上搭建了一个个记忆和想象的装置。对于哈迪扬卢而言,这是他身体经验的一部分,对于更多观众而言,这些画作不仅唤起了我们的记忆和想象,并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久违的新世界。展览将持续至7月28日。

上海|甘智漪

获法国文学艺术军官勋章

5月17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在官邸为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甘智漪颁发了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军官勋章。

甘智漪

法兰西共和国艺术与文学勋章是法国文化部于1957年设立的荣誉勋章,用于奖励在艺术或文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或为促进法国或世界艺术与文学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士。

甘智漪毕业于经济学专业,曾在金融领域工作多年。她对金融的兴趣与她受父母影响对当代艺术的爱好相得益彰。作为民生银行金融部的一员,她在2014年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的创建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担任馆长一职。自开馆以来,甘女士一直致力于推广法国当代艺术,策划了丹尼尔·布伦(Daniel Buren)和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等艺术家的展览,并于2017年举办了与法国里昂国立音乐创作中心合作的展览《透明的声音》,以及艺术家塞莱斯特·布谢-穆热诺(Céleste Boursier-Mougenot)在中国的首次个展《生声不息》。2024年甘智漪开始担任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她继续致力于推广法国的艺术项目。(文/陆林汉)

上海|主持人张颖

开启“2024城市艺术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季”

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印象》栏目自2022年全新起航。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栏目用深度访谈的方式见证和记录了众多艺术大家的创作过程、心路历程。各个领域的艺术家们从来没有停止与城市的深度对话,他们在时空的各个维度里探索着有关艺术的种种可能。

张颖采访浦东美术馆“光辉时代:普拉多博物馆中的西班牙往事”策展人

5月19日《印象》特别节目“2024城市艺术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季”第一期在上海电视台纪实人文频道开播,节目主持人张颖带领观众走进浦东美术馆,解读“卡拉瓦乔与巴洛克奇迹”。

“在这座城市的各处,情感、思想与美都在被创造、被传递。我们希望和观众一起透过镜头,眼见各大展馆的物理空间之美;通过访谈,感受有关艺术的故事之美,”张颖介绍,节目将聚焦上海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展现其当前的展览、背后的故事、艺术藏品、文化魅力,借由镜头深入场馆内部,开启一场别开生面的城市艺术之旅。

“2024城市艺术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季”第一期截屏

节目第二期将走进上海博物馆,张颖则从《秋风纨扇图》、《淀山送别图》、《丹山纪形图》三幅古代书画为切入点,以点及面地展现上博庞大的文物馆藏实力、丰硕的科研考古成果,以及“三馆鼎立”的未来格局。

据悉,“2024城市艺术之旅—美术馆博物馆季”以隔周播出的频率与观众见面,西岸美术馆、宝龙美术馆、当代艺术博物馆等对谈都将陆续推出。(文/徐明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