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目睹书画界之怪现象

7 已有 6905 次阅读   2012-05-09 12:19   标签成本  利来  市场经济  style  title 

        目睹书画界之怪现象(周学良转)

    在当今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时代,少数商家为了获取最大利润,尔虞我诈,不择手段。有些黑心企业偷工减料,降低成本,以次充好,制假贩假;有些个体商贩缺斤少两,欺骗顾客,甚至采取坑、蒙、拐、骗诱人上钩……奸商们的这些卑劣手段,有人移植于政治上。有那么些政客对上阿谀奉承,巴结讨好上司,以便加官封爵;对下则惺惺作态,在场面上危襟正座,俨然“君子”,背地里却男盗女娼,坏事做绝,一朝权在手,便把利来捞,不惜损公利己,极尽搜刮民财之能事。曾几何时,商界、政界的这些“病毒”也传染到到书画艺术界。近些年,“大师”天上飞,“名家”遍地走,沽名钓誉者随处可闻。尤其是有些权贵部门的要员,自觉官场走到了尽头,看到书画家秉管一挥,轻松万元入囊,是何等地自在。于是,就开始舞文弄墨,削尖脑子往艺术圈里挤。明明没有经过专业的正规训练,甚至从未临过法贴,凭着日常写钢笔字的体验,拿起毛笔横拖直拽,满纸“涂鸦”,误认为这样写出的墨迹就是书法艺术了。殊不知,钢笔字写得好,不等于毛笔字就写得好,字写得好看也不等于是书法艺术作品。书法是艺术作品是作者的思想、智慧、德行操守之“心迹”在笔墨中的集中反映,它除了字形结体、章法构成美外,更重要的是笔墨情趣美,性格精神美等,是作者的全部精神情感之外化,是“有趣味的形式”,是作者独特的创作(绝无摹仿),若没有几十年的苦学实践与学养积淀,是绝对达不到书画艺术所表现的那种自然境界的。可是,这些人偏要厚着脸皮硬把自己装扮成“书法家”,到处题辞赠书。湖南长沙,在一个佛界很有影响的寺庙里,就有许多题词是当地领导的大作”。看后,有一种佛头着粪的恶心感觉。有的仗着其权利部门公信力、公权力的影响,招集部下为其在拍卖场中高价举牌,几千元甚至数万元一幅“抢着要”。可谓名利双收,洋洋得意也。还有某官员,能刷上几笔所谓的榜书,便利用职务交情拉赞助,出版十余万元一本的豪华个人专集,举办规模盛大的个人展览,花钱宴请社会达官显贵为其捧场造势。有那么些小报的“狗仔”为了讨好这些“权贵”,便不惜黄金版面为其大吹大擂。于是乎,“全国著名”、“书画大师”、“一代名家”等“桂冠”竟然在媒体上闪亮登场。又因为其手中有钱有权,一些书协组织看到了他们的有用之“材”(财),便主动尾在其屁股后,主动帮他们策划个人书画展,还封他们为书画协会的顾问或名誉正、副主席、理事等。邀请他们在其主办的展览开幕式上剪彩,并将其“大作”赫然挂在头条显要位置。诚然,一些在书画艺术上确有造诣的官员,为书画艺术“撑腰打气”未必不是件大好事,可是,有些官员的所谓“书法”实在不敢恭维。一次有较高水平的艺术展览,挂上几件不成样子的官员“大作”,实在是大杀风景。还有些原本与书画无缘,才从岗位上退下来不久的老同志,闲赋在家,练习了一段时间的书画后,也按捺不住利欲熏心。于是以老卖老,打着“老书画家”旗帜设案课徒,可谓“高徒”满座,钱是赚了一把,但就是不怕误人子弟。还有些年轻人学书画没几年,就急于成名成家,居然不惜花大钱在一些所谓的“全国书画名家大展赛”中买上几块“奖牌”,其传略被收录某“名家”大辞典等等。摇身一变也就成了“名人”;还有一批青年“俊彦”脑子灵活,曾摹仿某家之作参加国展”征稿,竟让评委看走了眼,“大作”有幸混入某大展之列,很快就加入了某“全国级"的“书画家协会”。有了这些“光环”,他们有的披长发、储长须、穿长褂,有的还搂着个“小秘”招摇过市,着实令人“羡慕”不已。看看他们的派头,连昔日的张大千、齐白石等真正的书画大师们也未必有如此之“炫”。他们成了“名人”之后,在其名片上赫然印着“联合国科教文卫专家”、“世界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华名人”等子虚乌有的“职务”,真是名片“明骗”啦!俗话说:“人无廉耻,百事可为”。当今书画界确实就有那么些厚颜无耻之徒。只要能搞到钱,什么样的花招、手段都能做得出。这也难怪,“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更何况泱泱大国,十多亿人口中要不出几个败类,没有那么些赖皮骗子反而觉得不正常。对此,也有不同观点的人认为:容忍商界、政界作奸犯科,怎么就不能放过艺术圈一马呢?“存在就是合理”嘛。关健是怎样去辩识其嘴脸。有什么法子?由着他们去吧!

   既然这些角色们有本事把自己快速转换成“名人”,其“作品”价格自然不菲,三千元、五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幅,叫喊着不觉脸红。听说有位小有“名气”的画家一年要画上近千幅“大作”。这么多的数量又怎能保证有质量呢?其粗糙草率可想而知。令那些在美术院校耕耘了几十年,桃李满天下的老教授,书画艺术生涯中苦苦拼搏了一辈子、真正称得上艺术大家们闻之目瞪口呆、“无地自容”。这捞钱、捞名的本事就连何绍基,再上溯到唐朝的怀素、欧阳询等前贤们,恐怕也会发出“自愧不如”的叹息。这些真假“名人”,有如鱼目混珠,让人眼花缭乱。这与商界奸、政界黑的嘴脸如出一辙。由于这些“名人”的掺和,把当今中国的整个书画市场搅得面目全非。人们不禁要问,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市场吗?不!这叫“一粒老鼠屎搅坏了一锅粥”。这些人暂时好象得到了一点蝇头小利,等今后人们都明白过来之后就自然一文不值了,这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愚蠢的行为啊!“假作真时真亦假。其实,在金钱面前最能考验一个人的本性。金钱能让人改变生活轨迹,但金钱却洗不掉正义的良知。“伪名士不如真娼妓”。相信一个真正热爱书画艺术的人是有良知,并有很高艺术造诣和人品修养,是绝对不会坑骗别人、或利用职权沽名钓誉的。乌云终究遮不住太阳的光辉。只要你懂行,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又不贪图便宜,就不会被那些假名人所欺骗了。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 冀爱莲 2012-05-09 14:41
    有凭有据!可惡!可叹!积习难返啊!痛心!举艺术之名!行利益之实!比比皆是!
  • 赵振元 2012-05-10 16:59
    一针见血,好文章,欣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