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杂谈] 品味“芥子园”

12 已有 3159 次阅读   2012-06-09 18:23   标签office  center 

品味“芥子园”

 

100072周学良)

 

少年时读“芥子园”,只是照猫画虎。一板一眼地学,一笔一划地画。既不知其中的内涵,也不知其中的意境,全在表面。至于书画史、论源流,皆不知所云。正如古人说的:“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到了中年,虽有知识的积累,尚乃显不足。读“芥子园”,稍有所得,皆不够深入。便注意到书中的文字内容。以学习之。正如古人说:“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一样。因读书明“理”是要解决“人生态度”问题,如何对待人生呢?

至于到了老年,由老师开窗,便能洞察世事,而有所感悟。加之读书日增,阅历、知识面、书画论著、诗词、美学、三教学说等均入于学知之列。更加上对“格物而后知至”的体验。即以武翻而入于文。文武相照。“理出于一”矣。正如古人说:“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美之至也。

   任何一个学中国画的人,不论其初学水平如何,都不能忽视对传统笔墨技法的学习。《芥子园画传》对于国画初学人来说,便是一部对于学习传统笔墨技法很有裨益的工具书。其以博采众家之长,收录体例之丰,宏篇之大,对画理法度讲解之精辟入微,叙述语言之通俗易懂,传授技法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初学的人能了解中国画技法及创作的细微之处,对传统笔墨技法有更好的掌握。
    
对提高学人的审美能力和道德修养起到辅助作用。起到了“以书画之美育,辅助社会之德育。”作用。
    
由于程式笔墨符号的生成是由于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所以这些符号所蕴涵的既定意义,使得审美活动也呈现出一种程式化的状态。程式化符号的积累,既能帮助学人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又能领悟知识点的关键所在。       

学人任思维驰骋于天地之间,寻求与自然融合的同时,心灵受到了洗涤,人格获得了净化。这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亮点。

打开此书一股“书卷之气”扑面而来。一股“文人气息”向你散发。一者书内所摹之画均为历代书画之精品。二者开篇即点明:鹿柴氏曰:论画或尚繁,或尚简,繁非也,简亦非也。或谓之易,或谓之难,难非也,易亦非也。或贵有法,或贵无法。无法非也,终于有法更非也。惟先矩度森严,而后超神尽变,有法之极归于无法。如顾长康之丹粉洒落,应手而生绮草;韩斡之乘黄独擅,请画而来神明,则有法可,无法亦可。’”《画传》中每一种形象都有法度可依,而这些法度又来源于先贤们的笔墨程式,初学者尽可参照其中的法度来循序渐进,而不至于了无头绪。书中每一技法,皆以起手式的一笔一画开始讲解,然后举一反三,初具形态;进而参悟其法,略成规模;熟练技法,参透规律之后,便可衍生出千变万化。这种由易渐难,由简入繁的方法,使学人不至于耽于死记硬背的困局中,而是除了熟练掌握技法,提高笔墨能力之外,还能探索技法的变化规律和应用方式,活学活用。三是书中引用“青在堂画学浅说”以简练的辞章尽数而叙画法源流特点。其中参与本书编绘者的序,无论从书法角度。文词造诣,均为上品之作,足以令人叹为观止。使吾之后学汗颜。下面录一段文字以为共享。余喜“四君子”,引“梅菊”一节共享精神大餐。

昔和靖好梅,渊明好菊。夫梅多幽胜,菊饶晚香,好者众矣。云胡独以二人传?花以人重也!芥子园甥馆主人有画传之订。予既为画梅,复又画菊。非敢袭高蹈之清华,取虚声而媚俗。愿梅花绕屋,,菊编东篱,较贵争艳;陆离灿烂,尽在尺幅以自娱,且从公世。使和靖渊明见之能不粲然而笑也。  -东海王质-

和靖:和靖先生本名林逋(9671024),北宋杭州孤山人,著名词人。因其终生不娶,膝下无子,以梅花为妻鹤为子,故而有人给他梅妻鹤子之盛名。和靖先生曾有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咏梅名句,为后世所传颂。

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号五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云胡:意思是,为什么?

《诗·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毛传:胡,何。郑玄 笺:思而见之,云何而心不说?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四:云胡自芜秽,反受众形役!明 刘基 《送季德大之文登税务官任》诗:云胡不饮,使我心惸?

201269止笔――――周学良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