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健康·养生] 明儿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些讲究千万不能忘!

4 已有 1819 次阅读   2019-01-12 22:01
明儿腊八,过了腊八就是年!这些讲究千万不能忘!

老北京有这样两句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老北京人历来对“腊八节”十分重视,其实咱北京人过腊八,无非是两个原因,一个腊八节过了,意味着天气真的开始变冷了;另一个便是,腊八节过了之后,咱们盼望的春节,就真的不远了。

明天是2019年1月13日,农历腊月初八。在北京,腊八节除了泡腊八蒜,有很多习俗和讲究,您知道吗?

腊八节的来历

佛祖版。腊八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的日子。释迦牟尼是古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着生老病死的折磨和不满婆罗门的神权统治,遂舍弃王位,出家修道。苦修期间饿得骨瘦如柴,正当打算放弃苦行时,有一位牧女送来乳糜充饥,这天正是腊八日,后人不忘他修道艰苦,每年腊月初八吃乳糜(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教创始人的纪念日。

皇帝版。朱元璋小时给地主放牛,因牛腿摔断被东家关在一间屋子里,3天没给饭吃,他饥饿难忍。到处搜寻。终于发现了一个老鼠洞,从中挖掘出豆、谷等各种粮食,煮成粥食用,觉得非常香甜。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想起小时候吃那顿粥的味道,就让人用各种粮食煮了一锅糖粥,让大臣们吃,大臣都觉得很好吃。从此朝中文武百官争相效仿并传入民间,遂成了一种节日习俗。因朱元璋吃糖粥的日子是腊月初八,所以这粥也就叫“腊八粥”了。

驱鬼版。腊八源于“赤豆打鬼”的习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惊吓儿童,古代人普遍迷信鬼神,认为人的灾病皆因鬼神作祟,而鬼神怕赤豆,所以流传着“赤豆打鬼”的习俗,在腊八这天,不等天亮熬一锅红豆粥,家人吃粥祛病迎祥。

腊八节的饮食

腊八蒜。在腊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将紫皮蒜瓣泡在玻璃或陶瓷罐内,倒满米醋密封好,过一段时间,蒜会变得通体碧绿的,如同翡翠碧玉。要想蒜快速变绿,四九城的小编有个窍门,就是要让蒜“忽冷忽热”,您先将泡蒜的瓶子放在室内一段时间,然后放冰箱里一段时间,然后再放回室内,如此反复不断变化温度,蒜会很快变成翠绿色。

关于泡腊八蒜还有典故,蒜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

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您想直接喊“腊八蒜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

腊八醋。按咱老北京的规矩,腊八蒜要泡到大年初一。大年初一,咱北京人要吃饺子,而且要吃素饺子,这个时候蘸着腊八时候就泡好的腊八醋吃,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这腊八醋含着甜酸辣等多种滋味,蘸了醋的饺子吃起来别有一番滋味。“腊八醋”不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坏。

腊八粥。老北京人熬腊八粥也是有规矩讲究的,熬粥的人必须虔诚如法,夜间熬制,天亮则熟。腊月初七的夜里,人们就开始忙着洗米、泡果、削皮、去核、精拣,然后大火煮,微火熬。天儿一亮,这头锅粥就熬好了。头锅粥是供佛堂敬祖先用的,二锅粥留给自己家里人吃,三锅粥以后的专门馈赠亲朋。

这做粥的食材就更讲究了,粮也叫杂粮米,有粳米、糯米、等10几种,豆子有绿豆、红豇豆、白芸豆等10来种,核桃、栗子、杏仁、松仁等坚果、干果等二十几种,还有白果、青丝、玫瑰、等等,数目品种能达到百十来种呢。咱北京人就是这么讲究,就是一碗腊八粥也一点都不含糊。

旧时,腊八节这天,老北京的大街小巷都在煮粥,人走在胡同里,就可闻到腊八粥的香味儿。

腊八冰。宫廷王府的冰窑在腊八节这天起,开始储窖冰块。“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腊八时节已是冰封严寒之时,人们将皇城之内“三海”等湖泊内结的冰,运输至景山西门外的雪池冰窑等皇家冰窖里,待暑天时,供皇宫及皇族们享用。

在民间也有吃“腊八冰”的民俗。吃腊八冰是在腊八的前一两天用陶瓷盆盛满冷开水,并放在院中结成冰,待腊八这天早上磕出冰块全家分食之,旧时的说法是“吃了腊八冰,来年一年不肚疼”,这当然没有任何科学根据。

腊八酒。早年间的习俗,泡腊八酒是将紫皮蒜瓣,泡在黄酒或高粱酒里,封好口待春节时打开饮用,腊八酒香味扑鼻,还可通血脉暖肠胃。

腊八节的活动

腊八这天除了喝腊八粥,泡腊八蒜,咱老北京人当然也要举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最主要的有两个,一个是祭祀,另一个就是舍粥了。

祭祀。早年间,老北京寺庙众多,如柏林寺、黄寺、 广化寺等每年的“腊八”都要举行“浴佛会”、“法会”诵经礼佛,并模仿牧牛女献乳糜的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熬粥供佛,还要在寺庙内的浴佛台上用香水(药材配制而成)为释迦牟尼神像洗尘。

老北京人则讲究,腊八粥煮好后要用青红丝和干果红糖在粥上摆出福字、佛字, 字的周围还用瓜子仁摆放个圆圈, 寓意着福临祥至圆圆满满,然后先放在佛堂的神及祖先像前,叩头祭佛祭祖。然后一大家子一起喝粥。

舍粥。老北京一定知道,咱北京一到“腊八”向来有舍粥的习俗。以前是几大寺庙,北京有名的施粥点是雍和宫和潭柘寺,近些年来北京的传统老字号也开始了“腊八”舍粥的活动。

雍和宫煮腊八粥,从腊月初一起就开始搭棚垒灶,最初时曾支起过六口约宽两米深一米多的大锅。煮粥时要先举行隆重的盛典活动,然后喇嘛们从腊月初七起就开始泡豆米,每锅要倒入数石各种米、杂豆、干果等食材,喇嘛们不断加火熬煮,直至腊月初八的拂晓。煮粥时宫廷还要“特派大臣监视,以昭诚敬”。

腊八养生

常饮热粥。腊八粥不仅是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粥”在中医理论里,有保胃气、存津液的作用,常饮热粥,除了对于驱除寒气有直接作用外,还可在粥里添加一些健脾养血、益气固表的药物,以增强抵抗力,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也。

适当温补。民间有“冬补三九”的习俗,在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萌育元气,增强抵抗力,为下一年的身体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冬令进补宜于温补肾阳、益精添髓的药物调摄,如红参、鹿茸、鹿角胶等。

早睡晚起。冬季可以适当睡“懒觉”,因为天气寒冷,以早晚为剧,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防止受寒。《内经》提倡在冬季要“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早睡是为了养护阳气,晚起是为了固阴精,晚起通常指太阳出来以后起床,睡觉时不要贪睡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易引起胸闷、恶心、惊醒、出虚汗,对健康无益。

保暖防寒。白天身穿保暖服、头戴保暖帽,有助于驱除寒气,保持温暖。另外,热水泡脚,也是冬季养生的一个重要方法,特别是有风湿关节病等陈年旧疾的患者,用一些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中药液泡脚,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END-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