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健康·养生] 腊八节丨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5 已有 2002 次阅读   2019-01-13 20:06
腊八节丨过了腊八就是年,一年一岁一团圆

今天是腊八节,

是农历年的收尾,

也意味着拉开春节的序幕。

“吃过腊八饭,快把年来办”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过了腊八,年关越发近了,

一碗饱含五谷丰登含义的腊八粥喝完,

最令人兴奋的春节也就快来了。

腊八节,“腊”字从何而来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

古时候也称“蜡月”,

这种称谓与祭祀有关。

“腊”本为岁终的祭名,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

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

腊者,接也,新故交接,

故大祭以报功也。

这里所说的“腊”,

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

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

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

所以说腊月是“祭祀之月”。

细想之下

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有关:

腊月是年岁之终,

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

便出去打猎,

一是多弄些食物,

以弥补粮食的不足;

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

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已至,

年味渐浓,归期不远,

掐指一算,

还有20多天的等待,

我们就能奔赴7天的团圆。

腊八,让归家的心越发迫切。

人生滋味,尽在腊八

这一天有很多名字叫“腊八”的食物,

腊八节一定是个傲娇的节日,

连食物的名字都要自己做主,

它让我们在酸甜苦辣咸中,

重新体味了一番今年的味道 ,

更对来年有了期待。

· 腊 · 八 · 粥 ·

《燕京岁时记》,

一部记叙清代北京岁时风俗的杂记。

其中就提到了腊八粥:

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

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

开水煮熟,

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

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等,

以作点染。

它是古代蜡祭的遗存。

腊八这天,

一定要吃一碗腊八粥,

各种米、红豆、核桃、白果、枸杞、葡萄干……

数不清的杂粮干果,

在慢火中炖成一锅甜蜜粘稠的粥。

吃碗腊八粥,

让自己在甜蜜中沦陷,

就是今天最正确的打开方式。

· 腊 · 八 · 蒜 ·

旧时北京,

人们会在腊八这一天

紧锣密鼓打着算盘,

只因腊八蒜初叫“腊八算”。

商户在这天清点账务,

算算今年是否盈亏?

又是否还有外账?

中国人讲面子,欠钱不好当面说,

人们就在这天送“腊八蒜”,

含蓄委婉表达着“欠债还钱”,

走在大街上,你也听不见有人叫卖,

是害怕伤了欠债人的心。

时过境迁,一年岁尾,

腊八蒜更多的是清点自己的生活,

去年定下的目标都实现了吗?

新年的愿景可有写下?

吃过腊八蒜,天天有钱赚,

听着喜庆,人们吃着也着迷。

每逢腊八,家家户户都热闹。

人们将秋末收来的紫皮蒜挨个亮出。

一家人围坐着,

大人剥着蒜,小孩学着样,

密密蒜味绕指香,

准备停当了后,

人们便将紫皮蒜一一放进罐里,

封上口,直至除夕夜启封,

那蒜瓣湛青翠绿,那蒜味辣醋酸香,

民间有谚语:“饺子就蒜,越吃越欢。”

时之岁末,吃上一口,

辣而不辛,酸而不过,

脆而有声,香浓而微甜,

蒜辣与醋酸交织,

脆香与提神齐飞。

美好的生活不需要多么复杂,

腊八泡制腊八蒜,一点小小的仪式感,

驱使我们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 腊 · 八· 醋 ·

腊八这天腌制的醋,

听说能经久不坏,

多是拿来泡蒜头、蘸饺子,

或者拌一盘凉菜,

大快朵颐,大快人心,

大年初一用它来蘸素饺,

寓意“新的一年素素净净”。

腊八醋,有了这酸味,

再简单的生活也不再乏味。

· 腊 · 八 · 豆 · 腐 ·

安徽黟县的人,

这一天会做腊八豆腐,

他们给豆腐块抹上盐水,

中间挖个小洞填上盐,

放在太阳下晾烤,

变成一块块金黄、松软、咸香的豆腐,

可生吃、炖、炒,

都是冬天下饭好伙伴。

其实早年间,

豆腐就是过年的必备食品,

是需要腊月里准备的食材,

人们将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碎,

“揉沫过箩去渣,煮沸点浆成块”,

豆腐做成后,

切小块放入加盐的清水里保存,

供春节时食用。

豆腐,斗福,

或许是因为谐音,

豆腐也被赋予了吉祥的含义,

咸咸的腊八豆腐,

或许这就叫时间酝酿的好味道。

· 腊 · 八 · 冰 ·

古时候腊八这天皇宫要开始储冰,

他们把河流结成的冰运往冰窖,

等待来年夏天给皇室用。

但老百姓会在这天吃冰,

一家人破开冰块分着吃,

老人说这一天吃冰,

一整年都不会肚子疼。

但是大冬天吃冷冷的冰,

小编觉得倒可能会拉肚子呢。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冻到一种境界,

可能就会苦到不知味。

酸甜苦辣咸,人生滋味,尽在腊八。腊八到,你想吃哪一种味道呢?

腊月腊八习俗讲究多

腊八一过

这年味就一天天浓了

围绕着年的习俗活动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逛花市

广州人腊月里有个特别赏心悦目的风俗:

——“行花街”,

用普通话来说就是逛花市,

“讲意头”的广州人

会在腊月的最后几天逛花市,

买来象征大吉大利的金桔、

象征大展宏图的桃花、

象征富贵吉祥的水仙,

将自己的家装扮得生机勃勃。

冰嬉

广州人腊月里逛花市,

北方则与寒冷的冰雪成为朋友,

冰嬉就是北方人喜闻乐见的游乐项目。

冰嬉宋代就已出现,

元明时期初见规模,

至清代而大盛。

那时,

每年冬至皇帝驾临天坛祭天后,

便令内务府筹备一年一度的冰嬉事宜,

至腊月初八前后即正式举行,

民间百姓则在什刹海的后三海玩冰戏耍。

清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绘《冰嬉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祭火

蒙古族传统的祭火仪式,

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种遗俗。

在草原上,

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举行祭火活动。

蒙古族崇拜火,

认为火是纯洁的象征和神灵的化身,

灶火是民族、部落和家庭的保护神,

可赐予人们幸福和财富,

也是人丁兴旺、传宗接代的源泉。

在古代,蒙古族萨满教巫师认为,

火与火神可以驱逐各种妖魔与邪恶,

医治疾病,施恩惠于人类,

因此蒙古族祭火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一种遗俗。

馒头节

浙西南各县中,

缙云最靠近浙江中部,

历史上较早接纳中原移民,

在舒洪镇姓王村,

村民大多保持着吃面食的习惯,

颇有中原遗风。

每年腊月二十五,

村民开始做过年馒头,

当地人俗称“馒头节”。

馒头节期间,邻里乡亲相互帮忙,

老宅、祠堂、小院,

到处洋溢着节日氛围。

在你的家乡

腊月及腊八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吗?

大家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