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艺术动态] 非遗里的中国年 | 刘钟萍:复活年画,是传承人最美的底色

3 已有 53 次阅读   2024-02-05 12:03
非遗里的中国年 | 刘钟萍:复活年画,是传承人最美的底色 

2023年11月,刘钟萍以佛山木版年画传承人的身份受邀参加“2023魅力中国——广东文化海外行”活动,陪她一起出国的是随身携带的数十件佛山年画。在历经意大利、埃及、马来西亚等国家的展览、交流之后,刘钟萍切身体会到,外国人对佛山年画极具东方符号的仪式感极为惊叹与喜爱,也感受到来自海外华人对民族传统非遗技艺的温情。

辗转不同国家后,刘钟萍回到这间承载她十年坚守的年画铺,惯常地拿起刀与板,将一如既往把岭南传统民俗文化的这朵奇葩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多样绚烂。

色与形间的岭南符号

佛山作为年画生产基地,以神像画居多,辐射整个岭南地区。作为四大古镇的佛山,交通网络遍布,当地人善于游走四方谋生、经商,并且将对商业上的未知寄托于神灵,以保佑平安、生意兴隆。佛堂、宗祠里悬挂的各种佛像年画成为人们镇宅安康、心理依托的一个精神载体。

颜色饱满是佛山年画的重要特征,除了红色、黄色、绿色之外,金色和银色作为配色常常为年画带来更为喜庆的效果。700多年历史的传承,红色、黄色、绿色已经成为佛山木版年画的色彩符号,其特定的色彩搭配俨然形成了一套视觉体系。

此外,佛山、广东、大湾区这些地区特有的花卉、阁楼、建筑等特色元素也为佛山年画增添了浓郁的岭南风格。

对于刻版的选材,刘钟萍介绍道:佛山年画用的是传统木材---荷木,取材于南方当地,材质细腻适合雕刻。但是要数最适合雕刻材料应属梨木或者棠梨木,基于成本、产地的原因,只用于更为精细的刻板制作。

十年,从“匠”到“用”

如今,刚处于刘钟萍入行后的第一个十年结束,正踌躇满志的迎接第二个十年的到来。

在第一个十年间,刘钟萍更注重跟随师傅对手工艺的学习和磨练,从“工艺”到“内容”,通过不断的打磨与实践,让自己足以挑起传承人的大梁,向第二个十年发起挑战。

谈起第二个十年,刘钟萍坦然自己最大的挑战是“创作”。非美术科班出身的自己,对完成造型上的“自由创作”需要更为深刻的磨练。虽然团队内分工明确,刻与印都有专门负责的人,但是,刘钟萍更期望自己成为一个更为全面的传承者,贯通年画的各项流程,从制作到创作,成为一个集大成者,这也是一名当代传承人的职责担当。

对创作上的理解和非遗传承的理念的开拓,刘钟萍得益于被受邀参加2016年清华美院研培计划的机会。在研培计划结束后,她将“用”字引领,“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遗传承理念带回到了年画铺。以“人”为核心,使非遗作品被人们“用”起来,避免成为架上绘画或者博物馆里的作品。年画被谁使用?故事传达于谁?伴随着对问题思考,刘钟萍进行了自主探索与实践。

“诸神复活”开启人生礼仪

年画“公众开放日”的活动为年画铺带来了大量的人气,刘钟萍欢迎对年画感兴趣、有传统文化情结的大众走进年画铺,带着疑问与热情增加对年画的了解。刘钟萍也在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中,产生了“和合二仙---脱单神器”这样的作品,神奇的是效果极佳,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闻风而来,有时候多达60余人参加年画“公众开放日”活动。慢慢的,刘钟萍发现非遗文化走出去,“活”起来,需要遵循大众的心理需求。之后,陆续诞生了“状元及第”、“早睡早起”、“防止秃头”等主题年画,使“诸神复活”这一概念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

就这样,“诸神复活”形成了一个人生循环,不同主题的佛山年画将在人生成长轨迹中形成精神寄托,这种“请”年画的方式与“人生礼仪”在非遗普及与活化的过程中与“人”结合的更加贴切。

年画乃至非遗,能够传承至几百年或者上千年,它正是因为具有一个很强的社会适用性以及适应能力。类似“诸神复活”这样的主题创新形式,能够充分满足人们当下的生活观念,是年画适用于这个社会的发展,适应人的心理诉求,持续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活化理念的鲜活体现。

为作品买单,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年画是一门思维再现表达的艺术,是人们漫长意识凝结于精神寄托的产物。在推广佛山年画的过程中,刘钟萍发现能够让一个人为作品买单,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基于好奇,然后去了解,直到使用,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五年、十年……,这种阻力并不是一堂课、一次体验就能够被大众全然接受。

其次,创作新型图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这似乎不能够完全适应当下快节奏的生活,极其容易被迭代。区别于剪纸或者其他工艺,木版年画创作耗费的时间周期相对较长,时兴热点主题再经过刻板、印刷之后,其时效性远达不到预期宣传效果。

然而,对于刘钟萍来讲,只有自己不断去做,终会将佛山年画传递的更广阔。也将继续在一画、一刻中坚守佛山木版年画的传承,讲好“年画幸福课”,讲好年画故事。

文:Kean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