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名作赏析] 刀耕笔种勤翰墨 意随心走妙天成

7 已有 4225 次阅读   2018-01-11 15:44   标签艺评 
   耿艳春,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大庆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齐鲁文化书画院秘书长,老北风印社常务副社长,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国画专业
作品曾获:
   新中国成立65周年全国产(行)业书法精品展优秀奖(中国文联主办)
   全国首届篆书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全国第六届楹联展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
 
         刀耕笔种勤翰墨 意随心走妙天成
 
------读耿艳春先生的艺术世界

    一个杰出的艺术家能够在艺术创作中取得卓越的成就,必然善于培养和运用艺术通感。诗书画印,通其一二者终非大家。当今艺界,能者众多,异军突起,实非易事。成大事者必广泛修行,孜孜以求。艳春先生深明此理。他年轻有为,深居简出。各门艺业遍访名贤,潜心修炼,实属难得。尤喜艳春先生能够放弃仕途而走艺业,更加可贵。

    中国书法始于汉字书写,渐成一门独特的造型艺术。各种书体相互关联,递进有序。耿艳春先生诸体兼擅,且各臻其妙,我想这不单单是他对艺术的敏感痴迷和热爱,更多的是那份持之以恒的精神。但无论是哪一种字体,要想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不单是技巧的问题,而是要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


   艳春先生能兼容不同的书法风格,这和平时笔耕不缀的同时不断的学习书法理论汲取先人优秀碑帖的养分,领悟经典之妙是分不开的。所以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又不拘泥于旧式,其作品从研习到创作,孜孜追求笔墨功夫的精到和结字欹侧变化,用笔简古严正,他的作品追求的不是大开大阔,而是一种闲适淡远的境界,如说书法即修养,那么传统文化不但滋养了他的艺术,更滋养了他的品味品格。
 

    艳春先生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本土书家,他将自己的书法艺术定位在魏晋,取法奠定功夫于两汉,其作品结字里行间从不刻意,整体感觉深厚朴拙,雄阔严整,自然而不失神韵。在隶书上先生去繁就简。都说,“魏方亦写,厚难求”。把字写好容易,写活则难,在用笔上,虽然先生以方笔为主,但是在创作过程中先生将笔意建立在运动方式的基础上,这样即可方拙又可舒展灵动的气度。从而达到一种阴阳互补的目的。视觉上,方折、骨力、线条及富质感与金石之气。  

 
   《书谱》有语,“察之者善精,拟之者贵以”。就是说,每一个书者面对碑帖的时候,所看到的优点往往是不一样的,同时在取舍上也大有差异,也就是,在这似与不似之间才是一个创作者在知识上艺术上的认知的多少,审美趋向的多少。千百年来,书法作品,作为一种单纯性的视觉作品,其艺术性,表现在笔画、线条、章法、墨色、意韵等方面。而书者总是力求通过表面的东西,表现其要传达的意旨,当内容和形式达到最和谐最完美地结合的时候,艺术的美感,就自然的流露出来。所以,观赏者就得以多个角度地,不同程度地领悟到其中的意趣,当这种能力在不同的作品中反复的表现,我们就能归结到一种风格。多年的笔耕不缀且擅长多体及篆刻,使得他的作品在行云流水的表达中携带着一种生涩雄厚。率意自然的表现,中处处彰显出大气磅薄之势。同时,他在任情肆意地挥毫把“力”的内涵发挥到极致,使文字的苍劲之美得到淋漓尽致的彰显。 
 

    艳春先生一丝不苟。他把创作的过程,当作研习的过程。对作品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揣摩其布局,也因此看出先生在艺术上的严谨之风。他从汉碑入手,上追金文、甲骨又及魏晋南北朝墓志碑刻。

    咫尺世界,方寸大观。耿艳春先生之篆刻深厚粗犷、潇洒苍劲、自然而不失神韵。同时,博采众长、独辟蹊径,突破明清文人篆刻的“书卷气”,独创了金石“无我境”探寻天地合一之奥秘,形成刀法传神、随心而动、简练酣畅、风神独显的篆刻风格。他强调“气韵在心,无意胜有意,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多年的书写功力让先生以刀代笔,何处留空,何处连边,何处缺损,早已成竹在胸。大家都知道篆刻是书法、绘画、篆刻相结合的独特艺术,也是中国奉献给世界艺苑的瑰宝之一。小小的一枚印章内,纵横曲折的线条,既能表现书法豪迈飘逸的笔势,又有运转自如、生动多变的多种刀法,真可谓方寸之地万千气象。运刀犀利酣畅,却不失秀丽和灵动,执刀犹如执笔。不经意间,篆刻的古朴金石气息和浓郁的书卷气息就显现出来。
 

    艳春先生的勤奋、细致与苛刻是让人钦佩的。他注重传统文化诸多元素以及之间的微妙关系。正因为如此,书法、篆刻、国画无不兼长。他的作品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绘画,都是三者相互融合渗透。这样的融合渗透,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不断修正,三者之间循环反复,不断挖掘艺术深层矿藏,也就成就了今天的艺术。当一幅幅饱含着飘逸的书法笔意,还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更有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的精彩的作品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感叹在艺术的道路上先生的睿智博学!
 

   中国画的基础是书法。作为书家的艳春先生,他的绘画虚实有致,层次分明,大气厚重,尤其是枝头独立的珍鸟,顾盼有情,让整幅作品灵动鲜活起来。中国水墨艺术,从表现形式上,看似单纯、但并不简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有言:“运墨而五色具”,可见“墨”不仅有色,而且还色彩斑斓。但如何用好“墨”,它的内涵却是画者综合素质修养的呈现,要想把“笔性”用好也极其不易,要把“墨”与“水”用活用好,也非常有难度,既要有千锤百炼之功,又要控制好灵感的生发的瞬间,才能臻于感人的艺术效果。中国花鸟艺术将“孤”作为崇高的境界,耿先生的作品也不例外,作品中多以一只珍鸟为主,依然是简单的笔触,没有过多的色彩,没有艳丽的翎羽、它们或独立枝头、或静处叶下、看似漫不经心,如若仔细领悟,实则蕴含了物我相溶的思想萌动。

 
    他不是为了描绘花鸟而描花画鸟,也不是照搬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际遇,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予强化的表现,他注重作品中的意象表现,富有人文内涵。而这些都取决于他所具备的国学素养。艳春先生通诗文、书法、篆刻、绘画,他广收博取,偶有所感,再托诸笔端,这样的作品,才能充满了创作者的才情气质的意境之美。
 

    纵观艳春先生的艺术世界,无论是书法、篆刻还是绘画都在表达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没有世俗的浮躁之风,更没有慌乱潦草之痕,有的只是一种宁静出尘的气质,而这些正好和他本人的谦和温厚博学的性格相辉。多年来,艳春先生以笔情墨韵营造精神的家园,是一种对生命的礼赞,是从容悠闲恬静高洁的大美。浓淡干湿的笔墨看似吟味孤独,其实是在传达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宁静、自在、没有声张、没有干扰、没有欲望的寻觅,而有的只是生活的安逸安定。作为书画的爱好者,我们欣赏艺术,不仅是才情和人品,而是欣赏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美的捕捉!我想有着如此 国学基础的艳春先生,在艺术上再获高峰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